瑶湖飞舟,六艇疾驰。位于4号航道的蓝白赛艇领先冲线,来自上海闵行代表团的尹大蒙和董微夺取了女子2000米双人单桨冠军,这也是上海健儿在七城会上收获的首金。
接过弟子献上的鲜花,瓦洛佳露出平静的笑容。这位蓄着白色胡须、架着金边眼镜的老者,就是上海赛艇女队64岁的俄罗斯外教。来沪10年,门下弟子已摘得23枚国内外赛事金牌,他却依然有着自己的困惑:“赛艇在中国不受关注,项目本身内也亟需改革。就像我平时的生活,都很寂寞。”
有着30余年执教经验的瓦洛佳,是俄罗斯赛艇界公认的功勋教练。2002年,他在同胞伊格里的引荐下来到上海,执掌女队教鞭。10余年来,瓦洛佳见证了赛艇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不容回避的现实摆在眼前——即便有奥运金牌进账,赛艇在中国依然属于冷僻项目,人气不足;通过城运会来看,中国青少年选手的成绩与赛艇强国的同龄对手也尚有差距。
“中国并不缺少好苗子,也有一流的训练条件,但整个项目的受关注程度不高。媒体和从事这项运动的人,都应努力提升中国赛艇的国际影响。”在瓦洛佳看来,比赛数量少、宣传力度小,都是造成项目遇冷的原因,“在中国,每年成年和青少年赛事总共3项,不少还是闭门办赛,难以形成影响。而在俄罗斯,每年全国性比赛就不少于8项。”
呼吁中国加大办赛力度的同时,瓦洛佳也对项目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长距离项目是该改一改的时候了。”他认为,短距离的激烈竞逐,更能点燃看台上观众的热情,“换我坐在那儿,也不愿把时间消耗在漫长的等待上。”
从事着一项“寂寞”的事业,瓦洛佳在上海的生活其实也很孤独。一年去一两次城隍庙,偶尔去迪卡侬逛逛,因为中文不太好,连看电视打发时间,也只能选择体育频道和动物世界。“我这么一个老头,除了训练就闷在屋子里。”他苦笑着耸耸肩,自嘲道:“是不是有点像蹲监狱?”
10年来,瓦洛佳的家人只来过上海一次。1年中有10个月,思念只能在电话中传递。“夫人要照顾两个孙女,没时间来陪我。”独守寂寞10年,瓦洛佳却依然执着于中国的事业,“俄罗斯的赛艇在走下坡路,回去无法发挥作用。赛艇在中国还有很大潜力,我能真正像一名职业教练闪闪发光。我的弟子们也很努力,成绩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成功和默契。”
本报记者谷苗
(本报南昌10月17日专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