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10月17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程士华、李兴文
赛场外,有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希望选手获奖夺冠,更希望选手快乐健康;日头曝晒,都挡不住他们准时出现;整宿不眠,他们也要赶到南昌,不愿错过一场比赛。
为了遮挡日头曝晒,刘女士头顶一张报纸。汗涔涔的额头,紧贴着球场的钢丝围网。场内,她的儿子——网球运动员刘文邦正在奋力拼杀。17日上午,第七届城运会网球比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举行。
18岁的刘文邦是一名来自天津队的网球运动员。
“如果不是顶了张报纸,我肯定被晒得坐不住了。”刘女士说,虽然是秋天了,但今天的太阳仍很毒辣,强烈的阳光刺得人只能眯缝着眼,尤其是要在日头下待至少两三个小时,感觉更是不舒服。记者在球场边才坐了10多分钟,额头上就已经汗珠一层,背上火烫,随手一抹便是满手的汗水。
为了赶来看儿子比赛,刘女士和丈夫刘月新16日凌晨1点多才赶到南昌。这并不是她和丈夫第一次观看儿子的比赛。之前,不管是在天津本地的日常训练,还是去武汉、上海、合肥、山东廊坊、北京等地的比赛,都是她和丈夫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儿子要开始比赛了,有些紧张,得抽根烟。”这是刘月新看到儿子比赛开始时说的第一句话;“我在看儿子打比赛,事情回头再说。”刘月新的手机响了,他一边盯着球场上,一边这样答复对方。
刘女士经常会不自觉地站起来,额头紧贴网球场的铁丝围网,想看得更清楚更仔细些;只凭观察夫妻两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就几乎可以判断刘兴邦是得分或失分;儿子赢了个球,她和老公马上鼓掌助威;有时儿子捡球时经过他们所在的位置,两口子便压抑着声音喊:“儿子,稳住!别急!”
与刘月新之前看过的诸多比赛相比,今天天气算比较好的。他告诉记者:“陪儿子去各地,不论是暑天冬天,刮风雨雪,只要场上还能打球,我就会在场外看他打。”由于大多数比赛都是在室外场地进行的,能在室内、并且有看台的场馆进行的比赛只是极少数,所以对于忍受高温酷暑、刮风雨雪,刘月新已经习以为常。因为在父母的心中,首先考虑到的是孩子,而不是自己。
比如他去过在素有 “火炉”称号的湖北武汉,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上,高温下的太阳直射和曝晒,脸上就像被灼烧的感觉。“想想赛场上儿子不仅忍受高温,还要全力施展各种打法,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运动时间长、强度大。有些运动员中暑了,一头栽倒在地上。冬天零下好几度,我穿棉衣戴手套,孩子们短衣短裤依然汗流浃背。与孩子比,看球的辛苦不算啥。”他的口气中,饱含着对儿子的疼爱和怜惜。
像刘家这样陪同孩子打球的,不是少数。他告诉记者,围在网球场周围看打球了,除了佩戴证件的工作人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那些没有戴证件的大部分都是运动员的父母。他身旁的一名男士,就是南昌队的一名网球运动员的父亲。他们两人就是在看自家孩子打球时认识的。有的家庭条件好的,还会陪孩子去国外打球。
刘月新说,看孩子打球,一方面可以培养和孩子的感情,另一方面是看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确实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不管孩子能否得冠军,或者ATP取得什么排名,能有成绩更好,即使没有,只要孩子开心健康地成长,父母都会觉得很值得。”
对于这些从小打球的专业运动员,除了打球训练比赛,他们的心理、身体也经常需要父母的照顾呵护。比如有时训练进步不明显,甚至退步,孩子心理上有波动,这是就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劝慰;有时肌肉拉伤、肩肘腕等部位受伤,也需要父母的照顾。
父母场外的守望,也让一些球场上拼搏的运动员更有信心。来自合肥队的网球运动员宫浩说:“不论是打正规比赛,还是日常训练,我爸都经常看我打球。”18岁的宫浩,从5岁起开始和双胞胎哥哥一起学习打网球。父亲远远地望着他打球的时候,他会感觉状态和发挥更好一些。“我能感觉到父亲的关注的目光,这让我在比赛时更有信心,平常训练,父亲能起到监督作用,训练质量和效果更好。”(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