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打到第二季,终于看到了一些国际化的影子,李宗伟、陶菲克、马基斯、亨德拉、古健杰和陈文宏六位外援走上中国联赛的赛场,其中陶菲克、马基斯、亨德拉三位是奥运会冠军,李宗伟是现男单世界第一,古健杰/陈文宏也是在中国颇有人气的“钻石组合”。众多大腕加盟,最大的意义是让羽超联赛甩掉“自己人跟自己人玩”的“帽子”。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本赛季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提到希望羽超联赛能够网罗到世界上最优秀的羽毛球运动员,有朝一日也能够打造成像美国的NBA(微博)、欧洲的英超、意甲这样无论在影响力还是商业化上都堪称典范的赛事。
梦想是催促前进的动力,羽超联赛自诞生之日起就怀揣放眼世界的梦想。客观来说,中国的羽超应该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有可能成为像NBA“巨无霸”式的联赛。首先作为一项“准国球”运动,中国的羽毛球土壤是最深厚的,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国内普通大众对于羽毛球运动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联赛完全具备生根开花的条件。虽然欧洲的有些国家也已经在办羽球联赛,但无论是形还是神都没有和中国抗衡的资本。其次我们已亲身感受到联赛第二季相比第一季的进步,比如第一季联赛是“裸奔”的,到了第二季已有总冠名,而且还是一个优质赞助商;再比如第一季联赛是“中国的”,第二季已有国际范儿。这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联赛来说,已是相当不错。想当年NBA创业之初,还仅仅是美国冰球联赛的一个附属品呢。
当然,就像NBA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的羽超联赛距离理想中的样子也还有太多的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最大的抑制因素就是国际大环境,目前亚洲占据世界羽毛球运动三分之二还要多的江山,每次国际性羽毛球大赛,打到最后基本都是亚洲运动员在玩。之前的三届奥运会上,羽毛球15枚金牌全部落入亚洲选手囊中。其他的比如苏迪曼杯、尤伯杯更是在亚洲呆得雷打不动。欧洲、美洲、非洲的运动员扮演的只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而在亚洲范围内,羽毛球整体水平最为强大的中国又占据大部分领土。
一个联赛要想真正做到国际化,基本前提就是这项运动是属于全世界的,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形成对抗。无论是NBA还是英超,这样的联赛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就是因为篮球和足球不是一家独大,很多国家可以在这两项运动中分一杯羹。所以说,羽超联赛若想达到社会和商业上的双赢,是不是也先考虑一下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养更多的“狼”,然后“曲线救国”,达到目的呢?
“宏观调控”需要时间,羽超联赛目前最为现实的就是练好内功,第二季联赛虽然有进步,但仍存在一些“硬伤”。先是联赛的赛程一直没有得到固定,上赛季是5月至8月,本赛季提前至2月,而且取消了季后赛。明年为了给伦敦奥运会让路,联赛估计又要推迟到8月以后启动。如此变来变去绝对不利于一个品牌赛事的形成和推广。另外羽超联赛仍然缺少足够的关注度,没有中央媒体的直播或录播,各个俱乐部从中能够分到的资金也有限。而国内的众多高水平国手由于国家队任务繁重,出现在联赛赛场的机会也比较少,影响了上座率。
所以,可以说,羽超联赛尽管有基础有潜力,但目前的发展还是受到内外双重的夹击,要想从中突围,达到像李永波所希望的那种成功,还有艰苦而漫长的路要走。
本报记者 刘小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