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斯诺克大师爱上上海 学中文逛外滩相约下次再来

  相约上海,以后每一年…

  今年交通银行2011世界斯诺克上海沃德大师赛上首轮出局后,卫冕冠军阿里-卡特带着一肚皮的遗憾在第二天一早登上了回程的班机。临行前,上海的朋友给他手机发去短信,“明年来上海,再好好陪你。”卡特的短信立刻回过来,“不是明年,是以后每一年。”

  组织大师踢球 马克-金爱上东亚

  斯诺克上海大师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五年间迎来送往了很多斯诺克大师。五年前第一届大师赛,一辆大巴在8月中旬某个周六的清早把包括亨德利在内的球员们一起从浦东机场拉到富豪东亚酒店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马克-塞尔比几个小时后坐在大堂里喝着橙汁开玩笑,“我觉得我们像是坐着校车去郊游的小学生,这种氛围非常融洽。”2007年的大师赛,不少球员第一次来到上海这座城市,看到那座即将举行比赛的巨大场馆(万体馆),他们都很惊讶。亨德利在那之前曾经来过上海,不过已经是遥远的十年前。“比赛就在我们酒店进行,整个房间不过就那么大。”

  那年头,斯诺克这项运动还没有在中国大规模地开展,“台球皇帝”无疑是目睹了台球运动在这座城市的发展。让他震撼的,还有上海本身的变迁。他去金茂吃饭,看着黄浦江的河水,感叹不已。亨德利爱上海,他说自己到过全世界这么多地方,上海是完全可以和巴黎、伦敦比肩的城市。他念念不忘首届上海大师赛在游船上举行的晚宴,当时他和老朋友斯蒂夫-戴维斯几个就坐在餐桌前玩着纸牌看江景。他的经纪人则一直记得自己坐过的一辆世博出租车,“上海的出租车那么大那么宽敞,我这辈子都没坐过这样的出租哪!”

  胖子斯蒂芬-李也爱上海,但是他说自己差点运气,从来没有在这里取得过好成绩。“每次都是连时差都没倒回来,就又得上路了。”他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这座城市,因为来去匆匆,但是仅仅在酒店和赛场间的穿梭,已经足够让他满意。“其他赛事很难像这里一样,酒店和球场之间这么近,真是非常人性化。”和李一样,马克-金也不太爱出门,但上海的东西是一定要淘的。他经常在这里买上几十张碟片带回家,而且每次来都会重复这个过程。金还是足球迷,他最热衷组织球员们在八万人体育场踢比赛。他们每年来上海,一是要自己踢场球,二是看场东亚队的比赛。2008年的黑马冠军里奇·沃顿还是东亚的球迷,他说球队里有些球员如果好好培养,即使去利物浦都能踢得上比赛。

  驻足沪上酒吧 塞尔比浮生偷闲

  大师们各有各的爱好,今年沃得大师赛的新科冠军马克·塞尔比是闲不住的,他热衷于发现上海的酒吧,铜仁路上的Malone's是他的最爱。此外,他还记得自己曾经在永嘉路上一个露天酒吧掷过色子,在Zapatas里看过兴高采烈的人们站在吧台上跳舞,在Big Bamboo里吃过美味的墨西哥玉米卷。但是塞尔比玩得向来很有节制,因为他那位印度裔的经纪人永远和自己形影不离。没有一个球员比塞尔比更爱赛场边的那家星巴克,很多个闲来无事的下午,他喜欢戴着墨镜伸直自己的大长腿在太阳底下发呆。球迷的签名与合影要求,他向来来者不拒,天生一副双子座的好脾气。

  2007年首届上海大师赛的冠军多米尼克-戴尔也曾在星巴克外面喝过咖啡,那是在他第二年首轮出局以后,这个被吉米-怀特(微博)称为“太空人”的球员当时就坐在塞尔比常坐的椅子上,有些忧郁地唱起了一首名字已经被遗忘的歌曲。他喜欢用歌曲表达心情,夺冠那年的晚宴上,他就曾经高歌一曲《My Way》。戴尔是富豪东亚12楼酒吧的常客,他每次必点的鸡尾酒是Brandy Alexander。亨德利则经常和马修-斯蒂文斯一帮牌友在这里喝啤酒打牌,希金斯(微博)虽然号称戒了酒,在12楼的酒吧却没有少喝。他常常在妻子丹尼斯的面前描述这座“神奇的城市”,终于把丹尼斯说得动了心,今年跟着丈夫来了一次。

  欣赏绚烂烟花 汉密尔顿想家了

  很多斯诺克球员说,在他们参加过的各项赛事中,上海大师赛是让他们最有感觉的。每年比赛开始前一天的走红毯仪式,让不少寂寂无名的球员过了一把大师瘾。今年的星光大道上,邦德为球迷签名签得忘了时间和程序,花了足足5分钟走那么短短的几十米。即使在英国本土的比赛,都不会有这样的规格。

  迈克尔-霍特是2008年第一个抵达上海的大师,他在这里的前两天,赛事主办方领导专门设宴进行款待,迈克尔嘴里塞着上海特色的生煎得意地感叹,自己真像个人物。他后来说,“我来过上海两次,也去过北京,中国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的国家,而中国菜则是我尝过最美味的。”霍特也是个购物狂,而他在英国的朋友们也早就听说上海购物的便利,给他列了很多张清单,托他带东西回去。

  第一届上海大师赛上,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球员逛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节目。那天塞尔比兴奋不已,还站上领奖台,双手握住手里的矿泉水瓶将其上下摇晃,做出了洒香槟的动作,“我真希望自己变成汉密尔顿,洒香槟的感觉多酷啊。所以,我已经说过了,接下去最紧要的任务,是学会开车。”五年以后,他终于站到了上海大师赛的冠军领奖台上。而6.5万英镑的奖金,也足够他为自己买辆好车。

  四年前,塞尔比曾经坐在星巴克门前打量马路对面那些有着彩色阳台的高楼,“这些楼,多少钱一平米呢?我用世锦赛亚军的奖金在莱斯特买了栋房子,不过我想这点钱在上海可不够买一套公寓的。”很多球员都曾经在同样的角度注视过这些楼宇,尽管各自怀着不同的心事。汉密尔顿某个晚上在北大厅外抽着雪茄等自己比赛开始的时候,则是凝望着高楼后面升腾起的烟火想他的兄弟。那年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国庆,他说燃放的烟花让自己想家了。“上海真美,我的家乡没有你们这里繁华,但也很美。”他抽着雪茄幽幽地说了句,然后大高个的裁判扬恩跑来叫他准备进场比赛了。汉密尔顿今年在大师赛上的表现不错,他干掉了奥沙利文(微博)

  无缘美味中餐 戴维斯颇感遗憾

  很多因为排名而无法来到上海的大师们都怀念这里,亨德利说,戴维斯很羡慕他每年都能来上海。“可是能怪谁呢?他现在完全都不练球了。”还补充了一句,“据我所知,是这样。”老球王戴维斯说,现在斯诺克对于他而言已经纯粹是兴趣了。他不愿意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精力,因为如果那样他还是无法获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会觉得对自己不公平。戴维斯很想再回上海,他每次写信都会问两句上海的情况,并回忆自己吃过的美味中餐。

  然而有很多大师开始的时候不能接受中国食物,但是这些年来来去去,他们也开始尝试着亲近中国菜。马克-金有一回去海南,陪同他的工作人员为他点了一整条鱼。他很吃惊,因为从来没见过连着鱼头的鱼。大个子很新鲜地对着鱼头说了声“HELLO”。现在,他已经迷上了中国菜。艾伯顿也曾经饶有兴致地尝试一盆海南炒饭,并吃得津津有味。但是有些球员依旧坚持只吃西餐,比如阿里-卡特。而在上海,甚至就是他们所住的酒店,也可以尝到正宗的西餐。卡特喜欢和自己的朋友两个人,每顿晚饭点一瓶红酒,配牛排吃。

  自从去年在大师赛上拿了冠军以后,卡特就自称为“Shanghai Master”。这位大师今年首轮就出局,因此郁闷不已,但是他说自己明年会以更强的姿态回归。他们所有人都盼望着再回到这里。对他们而言,上海大师赛或许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很多时候,这里给了他们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大师赛,上海熟悉了这些大师,而这些大师,也在五年的来来往往中,爱上了上海。就像刚刚开始玩微博不久的奥沙利文,走过红毯参加过开幕式之后,回到房间就忙着自己发微博——非常精彩的红毯秀和开幕式,上海总是给我很美好的感觉。(首席记者 沈坤彧)

  大师爱上海·余音

  《解放日报》VS赛尔比

  上海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我希望有一天,能带妻子一起来上海。

  《东方体育日报》VS亨德利

  改变?哦,不只是上海,整个中国都是如此。昨天晚上,我朋友带我去了一家非常棒的餐厅吃饭,在浦东地区,就在河(指黄浦江)的边上。我忘记了这家餐厅的名字,但是我在吃饭的时候看着江景,就在想,这些年上海变得真多。

  上海的赛场是全世界最好的赛场之一,很大很壮观。

  我知道我很享受自己在中国的时光,上海是全世界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整个城市的氛围,是那种轰轰烈烈往前赶的劲头。

  《东方早报(微博)》VS希金斯

  这是我第四次来上海了,上海是一座可爱的城市,这里的人对我很好,也很可爱。上海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很多建筑几年前我都没见过,今年过来发现一切都是新的。

  过去我很少带妻子跑这么远参加比赛,那个时候是因为孩子们还小。这次来上海,我要带她到处逛逛,外滩和玉佛寺是一定要去的地方。

  《青年报》VS墨菲(微博)

  我在学中文,进展有点慢,现在我只会说“你好”、“谢谢”、“再见”,但到明年,希望我能用中文和你进行简单的交谈。我经常来中国比赛,你们会说我的语言,我也想学会你们的语言,这是一种尊重。

  《天天新报》VS梁文博(微博)

  上海绝对算得上是我的福地……怎么说呢,在上海打球心里就特别踏实,不像在北京比赛心里就没底,有运气成分,也是自我的一个调整吧。

  不变是那些热情的球迷,来看球的观众真的很多也非常热情,上海举办这个赛事每年都让我们感受到明星待遇,走走红地毯,还有正式的晚宴,配合着一些宣传的活动。奖金也提高了,作为职业球员还是很开心的。”

  这项绅士运动已深入人心

  球员拖家带口来比赛--上海东亚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祁伟

  祁伟作为把斯诺克大师赛引入上海的关键人物,对于斯诺克与上海的情缘特别有发言权。想到在上海举办一站斯诺克大师赛,主要原因就是随着丁俊晖(微博)的成绩突飞猛进,这项运动在中国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祁伟始终知道这是一项很好、很适合中国人的运动。2007年4月,来上海检查筹备情况的国际台联技术总监彼得曾向祁伟表示,上海大师赛“将是有史以来最好、最大、最漂亮的斯诺克赛事”。五年之后,当初的预言的确成为了现实。

  在上海大师赛开始前,祁伟特意咨询过李赛文,希望他能够指出一些在未来需要完善的环节。结果对方首先提出的一点就是观众的观赛礼仪,在别的赛事中观众们可以随意走动、拍照、喝彩,但在斯诺克比赛中这些行为都会对选手造成影响。于是祁伟同《东方体育日报》展开合作,推出了十多期专栏教大家如何看斯诺克,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

  到了今年,这个问题已经很少再被提起。祁伟特意提到了丁俊晖被古尔德逆转的那场比赛中,即使是在古尔德打进最后一个黑球赢下比赛时,全场观众依旧报以热烈的掌声:“丁俊晖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要超过奥沙利文在英国,但对于斯诺克的热爱使球迷的素质提高了。今年没有选手和官员投诉观众的情况出现!”

  不但球迷接纳了斯诺克的大师们,上海这座城市也对这些外国友人敞开胸怀。五年前上海大师赛刚举行时,球员们总把指定酒店的咖啡厅挤得满满当当,三五成群地谈天娱乐。今年却再也见不到这种景象了,除了携女伴抵达上海的马克·威廉姆斯和希金斯,卡特、特鲁姆普(微博)和柯普都把亲戚朋友带来了上海。比赛之余,他们在上海的朋友会带他们出去转转。至于这些朋友是什么时候交上的,连祁伟都只能说“不知道”。

  我们需要本土球星--上海市台球协会秘书长徐荣根

  衡量一项体育比赛是否成功,人气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上海大师赛落户五年,票房水平一直保持得不错,虽然每年都会出现热门选手提前出局的情况,虽然早已不像前两届时能带给大家那么多的新鲜感,但上海大师赛的售票和电视收视率所受的影响却不大。上海已经成为了中国斯诺克运动的桥头堡,上海台球协会在引进赛事时几乎对于比赛的前景没什么担心,做好了让大师赛永远留在上海的准备。徐荣根为了台球运动的推广出了不少力,他觉得“有了‘上海’这个冠名,举办一次比赛比以往几年的宣传推广都有效。”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是城市重要的名片之一,上海大师赛已经成了上海六大经典赛事之一,对于城市形象宣传和项目发展的推动作用都不可估量。现在每年上海台球协会都会举办一些青少年台球比赛,斯诺克项目的报名人数能够达到百人以上。在很多家长眼中,打球完全可以成为除了读书升学之外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去年的斯诺克业余大师赛,让全国十多个城市的斯诺克爱好者和从业者见识到了上海对于斯诺克的热爱,群众基础之雄厚令其他地区羡慕不已,甚至可以说“上海的球房数量、质量和经营水平都是全国顶尖的。”根据上海台球协会的统计数据,2007年之前上海的球房还不足600家,但近两年已经暴涨到了1200家以上。球房数量翻倍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开始拿起球杆,体会当一回“大师”的快感。

  上海台球协会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培养出一位上海本土的明星球员,不需要像丁俊晖那样马上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哪怕只是能够参加上海大师赛的外卡争夺。虽然目前中国的优秀球员已经很多,但徐荣根认为这如果成为现实,无疑将为上海的斯诺克球市再添上一把火。

  毫无疑问,上海是最棒的!--前世界斯诺克协会亚洲区首席代表李塞文

  李塞文的英文名字是塞蒙-里奇,从世界台球联合会官员到特鲁姆普的经纪人,他见证了上海大师赛的发展历程。总结他对上海大师赛的印象,李塞文的回答出人意料:“我觉得今年的比赛和五年前没什么不同。”但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指上海大师赛裹足不前,只是说在2007年赛事的组织和推广已经几乎达到了完美。不过令他感到满意的是今年的赛事票房又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球迷愿意走进球场看比赛了。

  在斯诺克落户上海之前,大家都担心球迷的观赛礼仪会影响比赛进程,但李塞文并不认为这一点会影响上海大师赛的质量:“上海球迷的观赛礼仪确实要好于北京,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这里举办过更多的国际赛事。”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两大城市,在两地各举办一站排名赛是国际台球联合会一开始就制定好的战略。在来到上海之前,他们并不真正理解上海的优势在哪里,但抵达这里之后李塞文和他的同事们马上坚信斯诺克能在上海扎根落户。无论是认真负责的工作团队和便捷优越的比赛设施,都令李塞文印象深刻。在李塞文看来,斯诺克已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上海向来深受大师们的喜爱,他们非常享受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度过的时光,喜爱这里的赛场和比赛。“如果他们不喜欢在这里比赛,就不会继续来上海了。”

  虽然每年都来上海,李塞文却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观光游览。最开始的两年,李塞文几乎是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中方主办人员没有给过李塞文自由活动的时间,他笑称自己是被“控制”住了。不过李塞文非常理解他们只是想把比赛办得更加完美:“以前别人问我在中国的所有比赛中哪站最优秀,我很难回答,但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上海是最棒的!”令李塞文高兴的是,在上海经常打球的爱好者已经比英国更多了,遍布城市的球房和俱乐部就是上海爱上斯诺克的最好证据。

  上海大师赛是市场的兴奋剂--上海八万人撞球馆经理夏庆峰

  坐落在上海体育馆旁边的八万人撞球馆是上海生意最好的球房之一,最热闹的时候为了一张球桌得等上三四个小时。在夏庆峰的记忆中,1999年到2002年上海的大小球房生意都不错,但之后突然陷入低迷,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球房只能关门了事。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大规模的比赛,宣传方面也不够重视” 。

  这一切随着丁俊晖的横空出世而彻底改变,夏庆峰把这称为“丁俊晖效应”,此后的球房业迎来了爆炸式的发展。他还清楚地记得,丁俊晖夺得中国公开赛冠军那年夏天就马上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上海希望能留在球房学球。那时丁俊晖对于斯诺克的意义就如同姚明把NBA(微博)带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身边。

  夏庆峰说上海大师赛就是“中国台球市场的一剂兴奋剂”。每年从赛事预热开始直到结束,前后能带来一个月的人流量高峰。而八万人撞球馆更是占据了近水楼台的优势,希金斯、塞尔比和卡特等球员都曾来这里练球,成了爱好者们在这段时间的特殊“福利”。

  目前,八万人撞球馆目前登记在册的会员达到6000多名,有些球友早就把球房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打球是他们业余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这里打球的从10岁出头的学生至60多岁的老先生,在他们眼中台球是一种健身项目。对于现在的球房经营者来说,国家重视台球项目,百姓认识到它对于健康的好处,就是最重要的事。在八万人撞球房的门口,还能看到业余大师赛的记分牌,这项去年开始的比赛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业余赛事。据统计目前上海有100万人经常打球,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已经在全国前列。夏庆峰直言:“这几年斯诺克人群的壮大,上海大师赛的作用必不可少。”(本报记者 丁易文)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