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民族体育之花更加艳丽-写在第九届民运会开幕前夕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17:18  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9月9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张寒 吴俊宽 李忠将

  金秋九月,贵阳徜徉在节日般的喜庆气氛里。连日的降雨,滋润久旱的土地。身着盛装的各民族兄弟从大江南北汇聚山城。9月10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走过58年辉煌历程,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综合体育运动会,民族运动会已成为促进我国民族体育事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盛典,有如一条文化血脉,凝聚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考验

  4年前,当时任贵州省副省长的刘鸿庥代表贵州,接过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手中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旗时,贵州——这个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省份,就有如向全国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要使第九届民族运动会成为精彩、成功、完美的盛会。

  经过4年的筹备和期待,当多彩的贵州即将迎来全国55个少数民族、34个代表团的大团聚时,这里的人民却同时面临着抗旱保民生的一场硬仗。

  严峻的考验摆在贵州人民面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启动抗旱一级响应,各级机关两万名干部下基层抗旱保民生。

  “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两件事同时做好,”贵州团省委书记马宁宇在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中担任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在谈到如何在抗旱的同时办好民族运动会时充满信心。

  以贵州团省委为例,入夏以来集中开展了民族运动会上万名赛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上岗的工作,而与此同时,团省委机关对口支援遵义市务川县的两镇十个村,用募集资金等方式帮助当地群众解决饮水等困难,还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和群众解决就业难题,寻求产业结构调整的出路,努力做到旱情面前“减产不减收”。

  从党政领导到普通群众,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这是贵州精神的真实写照。

  10天前,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作为当地火炬手,参加了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圣火传递。而此前,朱昌国正带着村民抗旱。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曾带领群众用废弃的矿泉水瓶,自制成滴灌器抗旱保苗,村民收入又有新增长,谱写了一曲“抗旱传奇”。他激动地说:“传递火炬,激励我们不甘落后,生生不息,发扬贵州精神,争取更大发展。”

  举办民族运动会,是贵州省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全国性的综合体育赛事。有224家企业为民运会提供了总价值近2.5亿元的资金、物资及服务赞助;有7.5万人投身到志愿者的队伍当中,其中既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微笑小屋”遍布贵阳街头。

  正像马宁宇说的那样,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他们就能够在挑战面前交上圆满的答卷。

  舞台

  9月9日,民族运动会开幕在即,各个代表团陆续抵达贵阳。东道主热情的接待,让各民族兄弟有“回家”的亲切感。云南代表团副团长、云南省民委副主任木桢说:“贵州人民用4年时间精心筹办民族运动会,特别是他们抗击旱灾的信心、勇气,让我们感动。相信这也会极大激发各族运动员努力拼搏的精神。”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些运动队已经开始熟悉比赛场馆,希望通过比赛和表演为贵州人民和全国人民献上精彩的一幕。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本届民族运动会与上届相比,增加了1个竞赛项目、40个表演项目,从而使竞赛项目达到16个、表演项目达到188个。增加项目,几乎是历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惯例”。

  在湖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谭徽在看来,项目的增加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体育文化搜集整理、继承和发展的重视,也说明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传统体育事业相应得到繁荣。

  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增加的竞赛项目是独竹漂。这项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黔北民间绝技,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贵州省委副书记、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副主席兼执行主席王富玉说:“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那种艺术性,那种观赏性,是贵州的珍宝,也堪称世界一绝。”

  和独竹漂的入选类似,宁夏曾在8年前将西夏王刀、何家棍、牧童鞭送进民族运动会,4年前又为回族的踏脚正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云南的彝族《跳弦》和傣族孔雀舞《嘎诺傣》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育人文社会学教授胡小明说,民族运动会为我国体育文化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制度和行政支撑。

  民族运动会就是收集、整理、挖掘、弘扬民族体育文化的舞台。也正是着眼于此,在4年前广州举行的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山东省代表团秘书长贾健提出:“民族运动会就是重在普及、参与,如果我们拉专业选手来争夺金牌,对于基层的民族体育没有任何示范效应。”

  4年后,这位老体育人的观点得到了回应,继上届民族运动会不设金牌榜、不搞总积分排名后,本届民族运动会将竞赛表演项目金、银、铜牌的奖励体系改为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突出了参与性与群众性,这会让民族运动会这个大舞台更加精彩。

  活力

  4年一届的全国民族运动会有如一座群花争艳的百芳园,而伴随着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发掘和保护,越来越多的新项目正在沃土中茁壮成长,为更加炫目的绽放孕育新的能量。

  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推广,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施行,出现了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齐头并进、各项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少数民族体育事业也迎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新疆体育局副局长王永平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新疆将鼓励乡镇、县(市)、地州举行各级少数民族运动会,每年拨付资金650万元,对项目设置有特点、内容丰富的地区进行奖励,实行以奖代补。

  为了引导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新疆还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社会体育指导员,让他们深入基层,针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指导。

  而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带进校园,也是民族体育蓬勃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也为全国民族运动会培养了生力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各地的民族中、小学校也都设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长期从事民族体育研究和推广的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所所长毕研洁教授认为,将有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引入高校,在大学生群体中扎根后,将极大激发民族体育项目的生命力。

  近年来,毕研洁等人开始尝试将流行在草原藏区的锅庄舞引入到大学校园,成为学生日常锻炼的重要项目,并以高校为中心向社会进行展示和推广,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备受观众喜爱的民族体育活动,如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傣族“泼水节”赛龙舟,侗族“三月三”抢花炮等,都已经形成品牌效应,起到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秦皇岛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副主任黄斌看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融合、将民族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都会极大激发起民族体育旺盛的活力,使民族体育之花愈加艳丽。(完)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