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排管中心通过克扣国手工资来控制国手前往国外联赛效力是否荒谬,排球运动员想走出去,真正的瓶颈并不在国家队,而是各自所属的俱乐部,在于地方。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女子排球整体水平和运动员个人能力的提高,中国女球员成为国外联赛青睐的对象。即便中国男子排球整体成绩不够理想,但不少身体条件突出的选手也得到了国外俱乐部抛出的橄榄枝。从那时起,排球选手能够出国打球往往都是从国家队甚至地方队退役后,不免给人一个主观印象:国手只有退役后才能出国打球,是因为国家队怕他们分心,影响为国效力。
实际上,对于中国运动员出国打球,排管中心早有相应管理办法,所面对的不仅是国家队选手,也包括地方队运动员。管理办法虽提出一定要求,但灵活度很高,并没有对优秀运动员出国打球严格限制。从国家队层面,本着提高水平、多见世面的目的,教练员也希望队员有机会到国外打球,男排主帅周建安上任后就曾对国手若有机会能出国打球表示赞同。此外,由于国外高水平联赛与中国联赛时间相仿,即便国手前往国外效力,也不会对国家队集训、比赛带来太大影响。例如冯坤(微博)2009年效力意大利联赛后,不仅原有伤病没有带来更多影响,自身竞技状态也相当不错。从这一角度,国家队卡国手出国打球很难说通。
那么真正的瓶颈在哪里呢?排球毕竟是集体项目,由于地方队每年都有联赛,每四年有全运会任务,成绩压力下,地方主管部门自然要求各自队员平时都能进行长时间配合训练、备战,当然不希望队员长期在国外打球,这才是中国排球运动员难以走出去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苏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