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向东 李若凡
游泳池里面能培养出摔跤冠军?看了标题的肯定认为我在胡说八道。不过,在河南许昌,还真的有这样明星摔跤队,包揽全国冠军数年,奥运会、亚运会、世界锦标赛去了个遍,他们的起步之地,就是一个旧游泳池。
一、敲开张振河的办公室时,袁海东犹豫了半天。
2003年夏天的一个上午,许昌体校摔跤队主教练袁海东站在时任省体育局局长张振河的办公室门口,犹豫不决:自己作为一个基层教练,局长会信任自己,把省男子自由跤放在许昌吗?省队市办是说着玩的还是要来真的?几经考虑,袁海东最终还是叩响了房门。
作为河南省摔跤队的一员,袁海东的运动生涯不够辉煌,退役后也曾经混得灰头土脸的,最惨的时候连一天三顿饭都没有保证,后来他跟着煤老板看过煤场,在亚细亚租柜台卖过鞋子,但他在有钱后还是割舍不了干了10多年的摔跤,就到许昌体校应聘当了摔跤教练。由于他是临时聘用人员,每月除了300元训练津贴,别的一无所有。领导很明确地指出,想转正也可以,2002年省运会上拿两块金牌。结果2002年省运会上袁海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的队员一举拿下10枚金牌中的8枚,转正也就顺理成章了。
2001年全运会后,河南体育局准备对一些长期上不去的项目动大手术,采取省队市办、省队校办等形式,给它们换个“婆家”,也换个活法,多年来在全国连个奖牌都没有的男子自由跤就是其中之一。张振河正在发愁谁来接手,袁海东主动找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合,10分钟就敲定,把这个项目交给许昌体校办,对外就叫河南省男子自由跤基地。
二、无队员,无场地,缺经费,当初遇到的困难超乎想象。
2003年底,牌子挂起来了,袁海东也从一个业余教练转型为省队专业教练,但面临的困难仍然成堆。
首先没有人员。原来省队的一些老队员退役了,剩下的几个也人心浮动。靠这些人肯定无法承担将来的大赛任务,必须从年轻队员抓起。袁海东迅速从刚参加了省运会的各市队年轻队员中挑选,就这样凑齐了30人的老的老、小的小的队伍,正式开始了训练。
其次是没有合适的场地。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许昌体校根本没有多余场地容纳一下子增加的30多人,怎么办?袁海东看中了已经停用的游泳池。打扫一下,清理了垃圾,铺上两块被老鼠咬得都有了窟窿的旧垫子,就开始训练了。这里冬天没有暖气,常常是练了半天身上还不热;夏天热得像蒸笼,热身活动还没有结束,队员们已经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另外,基地也缺乏教练,30多个队员只有袁海东这一个教练。他就多方求援,从自己的队友和学生中挑选了几个适合当教练的人来执教,省重竞技中心也给予了大力支援。
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仅仅三个月,老队员李云飞就取得全国亚军。 “不是别的原因,主要是两个字,自信。”袁海东说,“在这儿他才练了3个月,技术上不可能有大的进步,主要是有了自信,有了一股霸气,如果没有这个气势,你在跤坛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凭借着这股霸气,摔跤队开始慢慢地出成绩,也引起了领导的关注。2005年,许昌市主要领导看到队员训练的艰苦,就让财政拨钱200多万为基地建立了室内综合训练馆。至此,队员们才跳出了泳池,有了正式训练的地方,省体育局也千方百计解决了他们冬夏的取暖降温问题。
三,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一个又一个目标被征服。
不管对于过去在游泳池里训练的老队员,还是刚入队的年轻队员,能在崭新的、专业的场馆中训练无疑是一种幸福,在这样的激励下,队员们拼了命的练习,很快摔跤队的面貌焕然一新,成绩也越来越好。
2007年,全国十运会两名队员进前八。
2007年,全国城运会上,王强在66公斤级的比赛中获得金牌,弥补了河南男子自由跤无全国冠军的历史。
2008年,王强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成为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河南自由跤选手。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许昌选手。
2011年,亚锦赛上周胜银取得第五名。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许昌基地已经培养出众多的优秀选手,获得160多块奖牌,特别是在66公斤级别上,河南已经拥有了王强、周胜银、闪成德这3名高手,近几年的全国冠军基本上在他们3个人之间轮转,再加上74公斤级的全国冠军乌云毕力格,许昌在全国摔跤界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
袁海东透露,前几天省体育局局长彭德胜来基地看望大家,提出了3个目标,那就是今年城运会要拿金牌,明年伦敦奥运会要有人参加,2013年全运会也要有金牌。目前,基地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下月初,闪成德就要去土耳其参加世界摔跤锦标赛,为奥运会名额而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