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顶级马术赛事将在北京开幕 蔡猛峦树等人参与其中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25日17:59  新浪体育
蔡猛骑马也是一把好手蔡猛骑马也是一把好手
峦树与马有不解之缘峦树与马有不解之缘

  新浪体育讯 2011马术世界杯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还有两天就要在北京开幕了。本次赛事是国内举办的级别最高的马术赛事,同时也成为一个平台,将社会各界的爱马人士吸引到了一起。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有的参与比赛,有的只是普通的观众;有的因马结缘,有的彼此并不相识。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马痴狂,且爱的专注,爱的纯粹。

  李振强:中国马术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43岁的李振强,是中国内地首获奥运马术比赛资格的运动员,还有着“农民马王”的称号。只要稍稍对马术有所了解,就不会不知道他的名字。

  马术世界杯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如今落户中国,李振强自然也成了参赛选手。不过在经历了一次次接近极限的挑战后,他坦言现在参赛更重要的是尽量去享受比赛。

  9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振强和朋友到广东东莞的一家马场骑马。那时,他还是一个做土石方买卖的生意人。骑着普通的国产马在场地上溜达了几圈后,朋友走了,而李振强却“上了瘾”。

  96年,他开始在老家东莞建马场。那时,国内的马术专家还很少,为了寻求专业的驯马知识,李振强便到黄村广州马术队的训练基地学习观摩,看着在运动员们的专业操控下,马儿们优雅地、有节奏地行走并跳跃障碍,他的内心被震撼了。从此,李振强便喜欢上了场地障碍,并下定决心去学习。

  场地障碍赛是马术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但是练起来却十分辛苦。最开始练习时,李振强全靠自我摸索,“为了解决一个动作连贯性的问题,就想了两三个月。”后来,一位曾经在国外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朋友给了李振强几盒国外马术比赛的录像带,他“一遍遍地看,不停地想,不断地试”。到了98年年初,他就已经能够跳完场地障碍赛1.2米高度的全部路线,达到了广东马术队当时的专业水准。

  那一年,他30岁。

  随着成绩的不断提升,李振强从1999年开始作为广东队的“编外运动员”参加比赛。九运会上,他勇夺场地障碍赛亚军。这也是广东马术队在全运会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当时,李振强自己也为这个成绩感到震惊。到了2001年底,他下定了决心,“不做生意了,转成专业的马术运动员”。

  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同时也从事着国内开展并不广泛的项目,李振强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获得一匹好马,李振强四处筹钱,甚至为此失去了很多朋友。而这只好不容易得来的良驹“珍匹”却在09年的全运会前意外离世。为了更好地学习马术技巧,他不得不常常孤身一人远赴欧洲。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李振强备尝艰辛,但这却从没动摇过他的念头。

  “跟我一样对马术产生兴趣的人很多很多,跟他们相比,唯一的不同,只是我坚持下来了。”可以想象,李振强说这句话时,自豪的神情。他也常常感叹,在遇到一个又一个可以选择的时刻,总是阴差阳错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马术,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自己的承受极限。

  这份坚持,按李振强的话来说,是他的性格使然——认准的事情就不会退缩。而这份执着与坚守后来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08年,在前三站预选赛发挥不理想的情况,李振强在比利时的一场预选赛中仅打落一杆,以加超时共罚6分的成绩获得了奥运会的比赛资格,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如今,作为一名骑手兼马主,李振强对这项运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承认像马术世界杯中国联赛这样高水平赛事的举办会对中国马术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他也强调马术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所谓社会基础,那就是要激起更多青年人对马术的兴趣。而李振强的儿子现在就是“子承父业”,练习马术。虽然一再嘱咐记者不要去打扰自己的儿子,但李振强还是坦言:“马术的发展是一个很长远的过程,需要几代人去做。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希望下一代能做到更好。这是肯定能实现的”。

  峦树:希望更多的人分享这项运动的快乐

  提起峦树,人们更多的提起“黑豹乐队”,提起他音乐制作人的身份。但很多人不知道94年离开“黑豹”后,峦树成为了一名专业马术运动员,还在97年捧回了个全运会马术冠军。虽然在此之后,他又重新做回了老本行,成为一名音乐制作人,但马术一直是他放不下的爱好。

  本次马术世界杯中国联赛,峦树报名参加了105cm级别个人赛,也就是通俗所称的“马主赛”。 谈及为什么会喜欢场地障碍赛,峦树说:“我喜欢那种超越障碍的感觉,尤其是那种在空中的滞空感。和另一个生命一起去完成障碍很有意思。”除此之外,峦树还觉得场地障碍的练习和音乐的提升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越来越难,永远都没个尽头。

  临近比赛,为了保持好的状态,峦树和自己的战马“精锐舞士”最近开始加大训练量,努力备战世界杯的比赛。

  “精锐舞士”今年只有六岁,非常年轻。他是一匹来自丹麦的温血马,而且“爸爸妈妈也是欧洲非常有名的马。”“舞士是一个小公马,有的时候会有一点小调皮,表现就是愿意叫,见到漂亮的女朋友就会变得比较淘气”。提到舞士,峦树的语调就变得欢快起来,像是在介绍自己的孩子:“这也没问题,就是高兴高兴。我不会去限制他。马的智商就相当于3岁的小孩,哄一哄,逗一逗都是必须的”。

  虽然现在舞士只有六岁,远未达到障碍赛马成熟的年龄,但峦树却对他的潜力充满信心。下个月开始,峦树就计划着要让舞士开始尝试120cm的高度。“障碍赛最怕的就是马拒跳,那是灾难性的,但舞士从不拒跳。”谈及舞士的勇敢表现,峦树的语气中都溢满了骄傲。

  这次参加世界杯赛,锻炼舞士的能力是峦树的最大目标。对于成绩,他并不是很看重。但峦树强调,既然参加比赛就要全情投入,如果分心,便会伤害到一起比赛的马。

  当然,参加如此高级别的比赛,峦树还有一大目的——以马会友。

  同样也是娱乐圈的爱马人士,同样参加马主赛,峦树和沙宝亮经常会在俱乐部相遇。两人见面并不会比马,但总少不了要把自己的“宝贝”当着对方的面儿夸上两句。一块训练的时候,两个人会互相提醒,帮忙摆障碍。“这是一个习惯,绅士运动嘛。”

  而在职业骑手中,峦树最关注的恐怕就是全国冠军哈达铁了。92年第一次看到哈达铁训练,峦树就曾感叹:“原来还有这样的人,之前我只懂得瞎骑瞎跑。”后来峦树就让哈达铁当了自己的教练,还把他拉到了自己的俱乐部。对于哈达铁,峦树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为马而生,为马而活。”“他初夏秋冬,天天和马在一起。谁的马出现问题,他都不计代价地去帮助,而且懂得也多。”

  虽然身边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对于诸如华天、韩壮壮等小将的崛起峦树也十分开心,但他仍然会遭遇很多不解的目光。“有人会问障碍赛为什么这么比啊,为什么这么慢啊”。在拥有了5月鸟巢大师赛的解说经历后,峦树表示如果有机会,仍然愿意和老友蔡猛一起解说比赛。“障碍赛有障碍赛的比法,三日赛有三日赛的比法。马和马也不一样。我想让观众们知道这里面其实有很多要注意的情况,有很多技术。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跟我们一起分享这个运动的快乐。”

  蔡猛:为中国马术“不遗余力”

  蔡猛爱马、养马、藏马、懂马,这在熟悉他的人中间是人尽皆知的,为此他还得了个“马痴”的称号。

  上世纪90年代,蔡猛和峦树因马结缘,两人在5月还合作解说了鸟巢世界国际大师赛。对于这位多年好友,峦树夸赞道:“他为了中国马术事业是不遗余力的”。

  特别是在中国的马文化领域,蔡猛有着绝对的发言权。“中国马文化博物馆”就是在他的提议下诞生的。

  为了这个博物馆,蔡猛坦言自己牺牲了很多个人的生活享受。“因为一见了马鞍子、马镫就去买,这个东西不买就没有了,被日本人买走了,被韩国人买走了,我们的马文化就消失了。所以有时候就有一种使命感。但是因为这个也有好多家庭的矛盾”。后来,蔡猛也学会去寻找平衡,可如果有好东西因为经济原因没买,他还是会感到非常遗憾。

  如今,身兼中国马协新闻委员会主任的蔡猛,在央视除了解说乒乓球外,就是负责马术比赛的解说工作,这已被他视为推广马术的责任。而本次世界杯中国联赛的解说工作就是由蔡猛负责。在大量的采访和解说的过程中,他也常被一些选手、马师和马匹所感动着。

  “红朗姆,世界第一名马,它的练马师金基尔·麦肯已经八十多岁了,我采访他的时候对他说:‘红朗姆死了以后,你就像死了妻子一样。’他说:‘不对,英国有两千万妇女,红朗姆只有一个’。这个对我触动很大。”

  另一件是2008年的奥运会,“中国香港的一名选手跳障碍的时候把围栏认成了障碍,所以直接从场内跳到场地外去了。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个女孩姓籁,下来以后说,‘马没有任何错误,是因为我太紧张了,我出错了。我以为那是一个障碍我让它跳它就跳,我非常感动,人让它做什么,马都是义无反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马。”  

  在蔡猛看来,鸟巢世界国际大师赛和本次马术世界杯中国联赛的举办的意义,是让很多人得到了接触世界先进马术文化理念的机会。“现在中国马界的有识之士共同的认识,就是中国马术的发展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蔡猛认为,青少年接触马以后对动物的爱心便会油然而发,从而懂得去关心、热爱生命。他还以自己的儿子举例:“儿子也会骑马,平时凡事总是说‘我’,第一次见马之后就改了。他会说‘马渴了’、‘马饿了’。他知道马天生是从属者需要照顾,同时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所以这对青少年来讲很重要”。

  28日决赛正式开始时,电视观众将通过蔡猛熟悉的声音,专业的解说领略马术运动的魅力。而一些未来的中国马术希望之星也会随之开始自己的征程。

  富博洋:平凡的热爱

  为了大力宣传赛事,广泛传播马术文化,本次世界杯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的承办方华夏博睿国际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了一个马术文化推广微博——马术微学院。它作为一个平台,广结天下爱马之人,通过一来二去的交流也了解了不少爱马者的故事。

  在中国,虽然马术事业的开展并不广泛,但却从不缺乏爱马之人。富博洋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国家二级演员,梅兰芳京剧团副团长,并不以马术为职业,也并不是马术方面的专家。爱马,纯粹就是喜欢。

  作为国粹的京剧,有许多跟马有关的故事,有一些英雄别马、失马、救马,甚至和爱马一同赴死的情节。富博洋从小学京剧的时候了解了一些人与马的感情的一些故事,从那时就对马产生了一种特别好的感觉。 “比如说关羽的赤兔马,关羽败走麦城,他的马归了别人,马就不吃草,饿死了。还有京剧里有好多马的故事,比如三国、水浒的将军都有马。”

  说到自己和马的渊源,富博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记得第一次骑马的时候老师对他说:“离远点儿,这公马挺凶的!”富博洋想摸摸那马,谁想马竟张了嘴要咬他,耳朵警觉的动着,还把头探出来,很凶的样子。

  富博洋没有走,他相信马与人之间可以存在感情,就像兄弟一样。他开始试着和马沟通。陪它说话、聊天、甚至唱起了京剧。一段三国里快节奏的“rap”过后,马的状态完全变了。“这小家伙真是有灵性啊!”“二十分钟以后,它同意我摸他了,感觉特别好,我们一两次就熟了。”富博洋说,“它表情特别逗,歪着脑袋看,听得津津有味的,好像听得懂。”想起这一幕,富博洋开心地呵呵乐了起来。

  从此,富博洋便和马有了不解之缘。如今,相处的时间久了,富博洋觉得常和自己一起练习的温血马“肉肉”已然成了自己心有灵犀的好兄弟。同时,他也感悟道:“君子爱马,到最后,人和马是心灵的直接沟通,那是人和人之间很难实现的。在京剧里,你明白这些,对于表演也是有很大裨益的。”

  原来一周不忙的时候,富博洋每周大概可以去两三次马场。而每次到了马场,富博洋都会直接去看他的爱马,和他说话,和他沟通。“我常夸他长得真漂亮,真壮,它完全听得懂,跟小孩似的”。最近,由于参加了相亲节目《我们约会吧》,富博洋的人气旺了起来,活动也是越来越多。不过他还是非常想念自己的爱马,坚持隔一两个月就到马场去一次。骑到马背上,好像平日的压力都消散了,感觉“心情舒畅”,同时“一颠一颠的,是一种很好的减少脂肪的方法。”谈起最近减肥十公斤,富博洋朴实地笑着说道。


分享到:

更多关于 马术 蔡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