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运会让体育回归校园 坚持体教结合希望就在未来

  理性看待竞技水平

  汪大昭:大运会是全世界大学生的竞技舞台,目的是检阅大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大学培养运动员的成果,不是学生的健身展示。本届大运会的运动成绩没有什么惊人突破,很正常。

  许立群:本届大运会的竞技水平无法与奥运会甚至是单项世锦赛相比,但赛场上依然不乏动人心魄的瞬间。中国代表团超越了苏联在1973年大运会创造的69金纪录,不过,奖牌分布与奥运赛场如出一辙,夺金大户还是跳水、乒乓球、举重等项目,田径、游泳、三大球等项目依然不振,反映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格局和人才储备并无质的变化,距离体育强国依然遥远。

  薛原:大运会在报名成绩方面没什么要求,重在鼓励参与。下了飞机才决定参加什么项目也不是新鲜事,所以,大运会的竞技水准往往起伏很大。

  沟通交流成为主旨

  季芳:大学正处于最精彩的人生起步阶段,参加大运会的经历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很多人的生活也许会因为这段经历而改变,他们在这里学着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学着如何面对成功或失败,学着在挫折中守护希望……点点滴滴,在不经意间融入他们的血液,形成他们的品格。

  薛原:进入新世纪以来,大运会越来越强调交流的主旨,希望能成为全世界青年欢乐聚会的舞台。这也是深圳大运会着力追求之处。青年人充满好奇、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乐于参与,在大运村中,处处都能感受到青春的气息。

  汪大昭:体育竞技是其他形式难以替代的交流载体,所有参与者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愿望、能力,强弱互现的一刻,不言的交流已在其中。不同的文化在大运会赛场上融合、互补,也辐射和影响到赛场外千千万万学子。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贺林平:近年来,深圳上下达成共识,希望借助大运会,将自身的文化品位提升到新高度。大运会期间,深圳市文化部门精心策划组织了全民欢乐庆大运系列文化活动,为市民送上200余道文化大餐。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来源之一。

  邓圩:早在申办成功时,深圳就把筹备大运会和城市既定的建设发展规划放到一起考虑。大运会开幕前夕,深圳地铁运营里程从20多公里增至178公里,城市这盘棋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市民每天都切身体验着特区一体化的进程:坐地铁出行更方便,运动场馆密度大超以前,城区景观缤纷多彩。

  薛原:大运会使深圳获得非常集中的国际曝光率,也大大提升了建设的步伐。体育赛事本就是“软实力”的体现,在推动人文财富的形成方面,更具有独特价值。深圳累积起国际交流的更多经验与底气,这种无形的收获将使城市长远受益。

  孕育希望未来可期

  薛原:青年是未来和希望,而体育在塑造青年一代的身心与品格上有着积极作用。大运会上绕不开的话题是“体教结合”,其目标在于确保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一些基本素质不致缺失。

  汪大昭:对大学生来说,校园不是唯一的课堂。对运动员来说,赛场并非久留之地。人生中经此一站,只是为了“加油”。

  许立群:深圳大运会又一次向国人展示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又一次引发了对中国体育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可喜的是让体育回归教育、回归校园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体育的发展思维与路径。

  季芳:“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强大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汗水与泪水交织成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瞬间,将在每个人心中铭记。谨以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名言,与深圳大运会所有的参与者共勉。

  (本报深圳8月23日电)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大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