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姚卓文) 昨天上午,大运会组委会新闻办举行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深圳大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国强说,经过4年多的辛勤筹备和12天的精心举办,深圳以“不一样的精彩”向国际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兑现了当初许下的庄严承诺,举办了一届“重在参与、友谊第一”的青春盛会。 这是一届与国际接轨有深圳风采的大运会
黄国强介绍说,本届大运会共有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运动员和技术官员参赛,规模为历届之最。截至8月22日24时,24个大项306个小项的比赛共产生奖牌949枚,在田径、游泳和射箭等三个项目中打破了大运会纪录。
立足于推动世界大学生运动和深圳体育的发展,本届大运会设置的自选项目共11项,分别是射击、帆船帆板、羽毛球、高尔夫、射箭、跆拳道、自行车、国际象棋、沙滩排球、举重以及健美操。这些项目绝大多数都是奥运比赛项目,与奥运接轨的同时,挑选在世界大学生中具有很高参与度,具有良好基础的项目,如健美操和国际象棋,以及为推动深圳海上体育运动发展而设置的帆船帆板项目,因此,这是一届“与国际接轨、有深圳风采的大运会”。
这是一届平安、畅通、干净、健康的大运会
黄国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大运会,安保人员构筑起严密的安保防护网,在大运会赛事期间,深圳未发生人员伤亡、安全事故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大运交通保障服务累计共发送车辆4万多车次,载客30多万人次,接送大运会嘉宾1万多人,疏运观众80多万人次,平均每个大运场馆观众疏导时间在25分钟内完成,赛事运行期间,没有一个运动员因为交通堵塞而延误比赛;至今为止,兴奋剂检查组织工作严谨有序,未发生一例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丑闻;深圳构建了从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控烟禁烟、药品监管等全方位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大运期间没有发生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事故。
这是一届内涵丰富的大运会
本届大运会不仅有精彩的竞赛,还成功将体育与文化、学术等主题紧密结合起来。黄国强为此总结,本届大运会丰富了体育竞技的内涵,拓展了体育比赛的外延。
黄国强介绍,本届大运会期间,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于8月13日在深圳举办,来自五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的163位大学校长出席,这不仅仅是深圳迄今为止承办的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际性教育论坛,更是大运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新之举,极大地丰富了大运会的人文与学术色彩和“不一样的精彩”的内涵。与此同时,国际大体联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2011年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同步召开,由深圳组委会、国际大体联和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联合举办的国际体育记者培训营在大运期间开营,将体育与文化、学术的交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深圳组委会坚持节俭办会,把从开幕式节省下来的资金设立中国第一家专门资助留学生的公募基金会,用于资助海外来华留学、国内学生到海外留学,以及其他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公益活动。这也是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以“大运会”名义设立的留学基金,在为促进国际青年文化交流作出了新的尝试的同时,也为有效拓展国际体育赛事的外延作了有益的探索。深圳教育系统开展“UU五色花”系列活动,营造了独特的迎大运氛围,用教育的缤纷色彩装点魅力鹏城,扮靓青春盛会。
这是一届高科技环保的大运会
黄国强说,深圳是中国的“创新型城市”和“高科技之城”,大运中心在国际大型建筑首次采用旋转滑移新技术,成为全国场馆建设的一个标杆。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世界之门”,是目前世界最大、密度最高的彩幕。这块高科技LED屏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LED水墨画卷轴系出同门,由深圳本土的企业研发和制造。
大运会共使用63个场馆,其中新建场馆22个,翻新改造场馆41个。黄国强介绍,深圳坚持“绿色大运,低碳深圳”原则,在大运会中引入“碳平衡机制”,结合现有场馆的维修开展节能改造,并在新建场馆的设计及建设过程中大量采用低碳节能措施。遵循“低碳、绿色”的国际先进理念,环保的细节在大运会的举办过程中比比皆是,如开展网络虚拟火炬传递,开闭幕式不放焰火烟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