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27万大运志愿者微笑真诚服务 凸显志愿者之城魅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24日09:45  南方都市报

  在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上,引导观众互动的志愿者,主要任务是教观众组装道具、调动观众情绪、教观众打手语、造人浪等,男志愿者被亲切称为“互动哥”,女志愿者被称为“互动姐”。大运会开幕式当天,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信专业的大一男生李栋,声嘶力竭狂吼5小时,通过各种方法调动观众情绪,其表现被现场观众拍摄下来并上传网上,随后“互动哥”的形象迅速在网上走红,成为深圳大运会志愿者典型形象之一。  

  大运会是短暂的相聚,U站却是凝固的风景。没有人会否认,本次深圳大运会的精彩,与127万名志愿者的汗水息息相关。随着大运会的闭幕,“志愿者之城”这一口号在深圳响起。有观点认为,这场规模空前的国际性赛事,对深圳的志愿者文化建设影响深远。

  深圳八成高校生服务大运

  一夜之间,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李栋红了。在大运会开幕式上他声嘶力竭“吼叫”5小时,带领观众一起“high”,他的表现被现场观众拍下并传到网上。立刻,“互动哥”的形象传遍全国。媒体接踵而至,领导关心鼓励,同学热情转播,被突然置于如此多的光影之下,李栋坦言压力很大。但最终他的心态恢复平静,“从这次大运会我学到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做事情要全力以赴。就像我在开幕式上的嘶吼,你付出了,就能感染到别人。”

  “互动哥”只是一个典型。深圳大运会期间涌现的“暴晒哥”、“擦地哥”、“搬饭妹”让人目不暇接。官方数据显示,本次大运会志愿者总数达127万人,包括25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2万余名赛会志愿者。为了服务大运,深圳高校八成以上大学生踊跃报名。这2万余名赛会志愿者,绝大多数来自深大、深职院、信息学院等本地高校。正是这一群90后“小青葱”们,构成大运会美丽的风景线,也一次次突破人们对于90后的“成见”。

  “应该说,这次大运会除了赛事本身和开闭幕式的精彩之外,很大的亮点就是志愿者,他们是不一样精彩中不可或缺的方面。”深职院校长刘洪一告诉南都记者,该校有近万名师生投入到大运会各个不同的志愿者岗位,有的夜里两三点就要起来,有的在烈日下暴晒,“这次大运会志愿者活动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大检阅,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精神风采。”

  深圳大学团委书记方琳介绍,深大有一万多名学生投入大运志愿者服务,除了毕业班,志愿者占学生人数的八九成,“虽然一直以来深大志愿者的比例就比较高,也服务过各大赛事。但这次大运会,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投入志愿者服务,也更好体现了深大志愿者之校的风尚。”

  具体而言,方琳认为通过本次大运会,学生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很多90后的学生,从小到大都在家长的关心照顾下,通过这次志愿服务,他们更加了解社会,也增强了责任感。”

  高校志愿服务经验将常态化

  对于志愿者来说,服务大运会时的“酸甜苦辣”最终变成人生宝贵的经历,对于学校来说,这也是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积累志愿服务经验的重大契机。刘洪一说,深职院得到的启发就是,学校在培养人才时,要把“做人”和“做事”紧密结合,强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社会的奉献和回报精神,在这样的“启发”下,学校提出打造“志愿者之校”的口号。

  另一个让刘洪一印象深刻的,是学校在志愿者激励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大运会期间,深职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志愿者EA P(辅助员工发展计划)服务机构,通过组织一系列如情绪管理工作坊、压力应对工作坊、领导力提升工作坊等主题活动,关注志愿者的身心健康,变管理为服务,促进志愿者身心健康。

  方琳在总结本次志愿者服务的收获时也提到这一点。她说,如何保持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热情,是组织方必须仔细思考的。大运期间,深大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学校专门设置了心灵驿站,为志愿者们印制小手册,送他们一些激励的小礼品等,“参与这么大型的志愿服务,对学校也是一个很好的财富,我们将好好总结,使好的经验常态化、固态化。”

  打造受人尊敬的志愿者之城

  7月25日,在距离深圳大运会开幕不到20天的时候,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联名致信广大大运会志愿者。王荣、许勤在信中呼吁全社会关爱、支持志愿者,让深圳成为一座受人尊敬的“志愿者之城”。口号一提出,立刻引发深圳人热烈讨论。

  事实上,深圳义工事业起步颇早。1989年,深圳市的19名志愿报名人士成为第一批义务工作者,第二年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志愿者团体———“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义工组织1525个,义工18万名。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所长谭建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志愿者之城”应当包含四大要素,分别是“志愿文化传播面广、志愿活动参与率高、志愿组织繁荣活跃、志愿资源汇聚丰富”,而深圳在这些方面都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作为下一届大运会的主办方,俄罗斯的喀山市特意派出30名志愿者来深圳大运会“练兵”、“学习”,深圳志愿者的热情、勤奋让喀山大运会执行局副局长IgorSivov印象深刻。不过他也提到一个问题,虽然大多数志愿者都能讲一些英语,但有的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在与外国人的沟通中力有不逮,“这是志愿者培训的一大难题,在所有非英语国家都一样。”

  来自香港的大学生志愿者谢沅汶和李乐昕,在深大的元平体育馆与该校大运会志愿者共事十多天后,对深圳的大学生乃至整个城市的气质有了极大改观,“一般人都以为香港的志愿者比深圳专业很多,甚至和我们接触的深圳大学生也这么想。但一点也不!深圳志愿者们好勤奋、好有热情。他们做得比我们还好。” 南都记者 庄树雄

  ■ 后大运猜想

  U站将成为公益化平台

  大运U站在大运后将何去何从,共青团深圳市委副书记张志华在大运期间举办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正在对全市818个U站进行考核和管理。大运之后会根据运行机构、人员组织、服务效果、市民满意度等情况保留部分U站,目前已有6个社会组织承接了U站。保留下来的U站将始终坚持公益化的道路,成为服务市民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U站或将保留,深圳的志愿者精神也将进一步发展。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以公开信的形式,提出将深圳打造为“志愿者之城”的口号后,深职院率先提出打造“志愿者之校”的口号,深大也表示将总结师生投身大运会志愿者服务所积累的经验,将其常态化、固态化。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射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