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简约+绿色 深圳大运会留下大型盛会新样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24日09:22  南方日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惊艳全世界,去年广州亚运会妖娆多姿,大运会本身的关注度相对较弱,深圳出彩的难度系数很高。”媒体人李雪一年前曾这样担心,如今却完全释然。

  作为近年来中国举办的又一次国际性综合体育赛事,深圳大运会被寄予厚望,并赋予为全国其他城市举办大型盛会提供样板的期许。

  尽管去年全市GDP已超过9000亿元,但“不差钱”的深圳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办一场简约、绿色、活力兼备的体育盛会”的目标,在筹办思路和方式上做出大胆突破。

  “开幕式作为大型赛事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切口,深圳精准地把握了大运会的特质,在保证开幕式的简约性上可为其他赛事做出参照,深圳也为其他城市办大运提供了一种新探索。”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说。

  ■理念回归

  以体育为纽带的世界青年“夏令营”

  没有人会忘记北京奥运开幕之夜,29个由五彩焰火组成的“大脚印”沿北京南北中轴线次第绽放,穿过天安门广场一路向北,最后在主会场上空化作漫天繁星飘落,聚拢成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这一幕惊鸿将永久地印在中国人的记忆里。

  但随着国人经历了北京奥运会金牌第一、广州亚运会金牌第一后,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成为国民的迫切期待,以提升全民体质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民健身成为国民更为关切的问题。体育盛会逐渐开始寻求一种理念回归。

  “世界在变,我们也在跟着变。回归体育本身,回归大运本身,希望能让更多人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大运会竞赛指挥部部长麦务强说。

  而深圳大运会无论从时机上,还是形态上都正好给予了这种探索一种契机。

  “与奥运会、世锦赛这样强调国家、地区间竞争的竞技比赛不同,大运会更注重参与、文化和交流,它就是一个以体育为纽带的世界青年‘夏令营’。虽然也有奖牌榜,但比赛更关注人本身。”对于大运会,包括世界冠军“棋后”谢军等多位来观赛或督战的中国体育届大腕都给出这样的答案。

  事实上,深圳也早已认识到这一特质,并在筹办思路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尽管去年深圳全市GDP已超过9000亿元,但“不差钱”的深圳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办一场简约、绿色、活力兼备的体育盛会”的目标。

  最先让市民感受到这种不同的,是深圳首创的大运火炬网上虚拟传递。摒弃了以往传统的火炬实地传递,深圳将火炬实体传递从最初设计的50个高校缩减到3个,经费预算也从最初的8000万元减少到1500万元。取而代之的是火炬在网上“虚拟传递”,最终这一传递在全国1000多所高校进行,远超最初50个高校的规模,参与人数近900万人。

  另一“反传统”的做法也引起了很大反响。“先是一惊,很疑惑,而后很快就拍手叫好。”为不影响开幕式举办地附近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栖息的候鸟,深圳放弃了最初设计方案中从香港连绵到深圳湾的焰火表演。得知这一改变,深圳前人大代表吴立民非常支持,连赞环保、简约。

  而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的“青春大道”也是用回收的1000多万个矿泉水瓶子搭建而成,引导员服装上的纽扣则是回收来的塑料瓶盖,既节约经费,同时也是传达理念。

  ■绿色办会

  开幕式回归体育回归仪式

  对于曾相继参与执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如今又成为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的姜浩杨来说,大运会是一场从外表到内涵都不同于以往大型赛事开幕式的体育盛宴。

  它没有令人赞叹的烟火、没有万众瞩目的大腕、没有气势宏大的团体操,有的只是庄重简洁的仪式、与演员共舞的运动员和青春动感的交融。“如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展示的是中华文化、民族美学,广州亚运会展示的是岭南文化、城市美学,那么深圳则是青春文化、运动美学。”姜浩杨对比了三场开幕式。

  去年年底,开幕式场地转移到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之后,“世界之门”所带来的360度环形开放式场地给创意团队带来灵感的火花,99%的挑战反而来自于理念。

  “选择回归体育、回归仪式,在实践上选择节俭、选择环保,不放烟花,不请明星大腕,也没有盛大的文艺演出,而是将一些体现运动美学和青春活力的节目贯穿在仪式中。在文艺表演比拼之风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个‘不一样’的选择,最大的挑战就是观众的惯性思维和潜在预期。”姜浩杨说,他们为此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的确,近几年中国陆续举办了多场国际赛事,而开幕式作为文艺表演的平台,大多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传递文化信息的环节。看国际赛事的开幕式,已被等同于看一场文艺晚会。如北京奥运,宏大场面和明星荟萃至今给人留下的印象仍无法磨灭,久而久之,也潜移默化地让观众有了一种心理期待。

  “可以想象,在观看大运会开幕式时,观众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将大运会开幕式和其他开幕式进行比较。有一部分观众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姜浩杨直言。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只是烘托气氛的“配角”,参加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才是“主角”。

  没有大牌明星,大运会开幕式的整个持续时间将远短于北京奥运会的四个小时和广州亚运会的三个多小时。其中,上万运动员和官员入场又占去一半以上时间。运动员列队入场后,不是简单地站立在场内,而是可以坐着与观众进行互动,也体现对运动员的尊重。

  为了避免运动员进场时间观众感觉枯燥,导演团队在主舞台周围的跑道,安排了各种跳拉丁舞、跳街舞、滑轮舞、民族舞等舞群,使体育仪式和文艺表演之间形成段落,让文艺表演既能调动气氛,又不喧宾夺主。“这些舞群几乎是不间断的、始终保持很好状态的舞动,真的很感动!”当夜,许多现场观众注意到了这些年轻的舞者,并纷纷转发致敬。

  同时,开幕式也放弃了人海战术般的团体操表演,90%的演员都是普通大学生,而非专业演员或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更没有邀请任何文艺界的大牌明星。“这真的是一场大学生、年轻人的PARTY。”来自深大法学院的志愿者潘国琼说。

  “我们希望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发出这样一个信号: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在创意上下足功夫照样可以‘对得起观众’。观众是很可爱的,刚开始他们品尝豪华的满汉全席可能觉得不错,但过一段时间听说准备满汉全席花了很多钱,又会抱怨怎么这么浪费。我们所做的就是帮助观众去反思原来的办会模式,跟他们把道理讲清楚,‘拐’过这个弯之后他们会发现,原来家常小菜也可以营养美味,意味盎然。”姜浩杨说。

  深圳大运会旨在国内开创“绿色办会”的先河。回归体育、回归仪式,就是要让运动会的开幕式回到初衷,这是国际通行、并应该得到提倡推广的理念。作为大运会重要展示载体的开幕式,这种探索和尝试将更有意义。

  ■管理创新

  “完全不扰民很难,但尽量不扰民”

  去年底,深圳汽车保有量突破170万辆。而按深圳现有道路计算,深圳汽车保有量的极限值在210万辆。道路拥堵,交通不便已经是深圳最大的城市病之一。

  姑且不说举行重大活动,即使在日常情况下交通的拥挤也已经影响了生产环境和生活的质量。因此每个大城市在举办重大活动的时候,都会出台一些临时性的交通管理政策。而我们国家目前通常使用的就是单双号限行。

  但这个举措在被试图引进深圳大运会筹备时,却被一些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建议所取代。“他们提出像深圳这样一个年轻的城市,很有公益心的城市,能否通过一种倡议,让更多的市民在大运会期间停用、少用机动车,以宣传环保出行来号召大家集体响应。我们采纳了这方面的建议。”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

  于是,一场“绿色出行”在深圳拉开序幕,全市号召市民自愿报名,向交警部门申请、申报在大运期间停驶。“我们把这种选择权留给市民,以便不同的市民按照他们能够提供的义务、能够参与的程度来为整个大运会期间交通的便捷和大气的环保作出贡献。” 

  王荣说,深圳非常看重这一次交通管理、交通秩序调整的“自愿”的方式,它将为整个城市探索一种长效的管理铺垫很好的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大运进行到中段时,全市近43万辆汽车申报自愿停驶。自8月7日以来,交警仅发现2479辆次不守承诺车辆,占申报停驶总数的0.58%。

  而公务车也在这次交通秩序调整过程当中起到带头作用。各机关单位都号召公务员响应倡议,开幕式期间80%的机关用车停驶,赛事期间40%到50%的公车封存。

  “我个人也是‘绿色出行’的积极倡导者、积极响应者,但因工作需要,确实可能做不到靠自行车、步行来解决所有交通问题,但是整个大运会期间,围绕公务活动也都做了考虑。比如我们的活动可能会更多乘坐大巴、面包车,把一些活动放在一起,来减少小车、减少一人一车这样的出行方式。也有不少单位在规划单位的公交。”王荣说。

  同时,全市77公里大运专用道平均车速达每小时60公里,完全满足了60分钟内送达运动员的要求。数据也显示,自8月4日专用道启动以来,社会车辆占用大运专用道的越来越少,全市共查处违法占用警告执法3812宗,其中81%的属外地车辆。从启动首日早高峰近95%的机动车不走专用道,到近三天来违法占用查处率几乎为零。

  “重大活动的准备,如果一点都不打破原有的秩序那是不可能的,如果讲不扰民,那是一种安慰的话,但少扰民、尽量不扰民,这是我们工作应该追求的目标。”王荣称,深圳虽然没有举办过这样规格的国际性重大赛事活动,但是作为一个开放城市和改革之城,同时又有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提供的经验作借鉴,可以探索出“不一样”的大运之路,留下“不一样的精彩”。

  另据悉,深圳全市每年要举办1600多场次的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420多万人,体育人口比例超过40%。而整个大运会使用的63个体育场馆在赛后也将成为向市民开放的文体活动中心。

  ■专家观点

  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

  院长高海燕:

  深圳可为其他

  城市办大运探路

  “开幕式作为大型赛事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切口,我对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评价是‘简约而不简单,惊艳但不奢华’,虽然没有明星大腕,但我丝毫没有感到心理落差。”深圳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如是评价,不过他也认为,大运会与奥运会等赛事承载的功能不一样,并非所有赛事开幕式今后都要照搬。但大运会确实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

  高海燕表示,大运会在规格和意义上都不能跟奥运相比,但在保证开幕式的简约性上可为其他赛事做出参照。“奥运会开幕式是4个小时,大运会开幕式控制在2小时以内。这证明了短时间的开幕式也可以表达主题,深圳这次就表达了四大主题。”

  高海燕说,开幕式作为大型赛事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切口,平台效应很强,应成为传播先锋理念的平台,这次搬上舞台的环保理念就很好。而对于没请大腕明显,回归体育本质的理念,高海燕认为,说明深圳市精准地把握了大运会的特质。

  “大运会本身就是大学生的PARTY,请了明星大腕反而可能错位。”但他直言,每个赛事承载的功能不一样,奥运开幕式实质还包括了国家仪式,是国家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这个时候就需要大腕”。“回归体育是大运会的一个探索,但并非所有赛事都要去复制照搬,深圳大运可以为今后其他城市办大运会探路。”

  高海燕还特别提到,此次大运会对中国城市办赛事最有借鉴的就是绿色出行。“大型赛事承办城市的市民一般都要让渡自己一定的空间。那么平衡度如何把握?政府和社会商量、合作,达成一个共识后来做,就实现了一种双赢。并不是非要动用行政手段去强制,这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市民自愿积极响应绿色出行。

  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张玮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大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