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走马观花逛伦敦。今天,读者将随本报记者探访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主场馆“伦敦碗”以及其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
为了促进伦敦东部地区的发展,2012年伦敦奥组委在伦敦东部哈克尼和斯特拉福德地区进行开发,建成一个以奥运会主会场为主,加上其他场馆和奥运村在内的奥林匹克公园。但是由于该地区正好是不久前骚乱的发生地,所以直到形势稳定下来,我才得以走近它,并且听著名旅游网站“about.com”伦敦版编辑劳拉·波特讲述和这个公园相关的事情。
现场探访 仍然像是个大工地
“2005年7月伦敦拿到奥运会的主办权似乎就是昨天的事情。”劳拉说。在战胜了巴黎、马德里、纽约和莫斯科之后,伦敦奥组委在2006年决定在城市东部打造一座占地3.05平方公里的奥林匹克公园。
2008年5月22日,伦敦奥运会的主会场“伦敦碗”正式动工。两年又10个月后,随着最后一块草皮被铺设完成,场馆竣工。不过,当本报记者乘坐地铁到达斯特拉福德时,却发现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包括奥运村在内,大部分建筑都还在施工当中,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和来来往往的工程车是这里的主角。
斯特拉福德是地铁站和火车站的中转站,原本就人来人往。如今,因为周围一切都处于在建状态,这里更加呈现出路标不清、基础设施混乱的景象。沿着车站口唯一能走的一条路前行,到拐弯处才看到“伦敦测试赛:篮球及BMX小轮车”的指示牌。走过一个上坡再下坡,篮球测试赛的安检口就在眼前,几个挂着牌子的工作人员在门外聊天。
劳拉曾经多次探访过奥林匹克公园,即使杂乱,她也能找到一条最方便的“参观路线”。她说沿着场馆的外围走上大半圈,会有一个观景台。“那里有抬升起来的便道,还有咖啡馆和一些简易的书店。当然,最适合的方法还是到奥运官网上预订一个‘Olympic Park Tour’,会有大巴车来接送,否则光是走路就要累死了。”
居民观点 我们的未来会改变
伦敦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城,每一代国王和他的御用建筑师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但是不管是伦敦大火后的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还是乔治王时期的建筑师约翰·纳什,以及他们的追随者尼古拉·霍克斯莫尔、詹姆斯·吉布,他们都把目光放在了伦敦西区,谁也不肯抛给东区一个媚眼。
如今的伦敦政府希望改变这种不平衡,利用奥运会的机会,把上世纪80年代被荒芜废弃的东区建设起来。和市中心那些古老建筑不同,这里很多都是低矮的居民区。有独栋的红色砖房,还有联排屋,也有一些写着很大Logo的廉租房。街道通通都很窄,路边有一两家咖啡店。可因为周围都是建筑工地,也没什么人会想着在下午来这里喝茶吃松饼。
可是人们都寄希望于奥运会,期待这个地区会有所改变。劳拉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不紧挨奥林匹克公园,可她的家从大范围来看也属于东区。
“昨晚(8月17日)我去奥林匹克公园看篮球赛,那里的气氛好极了。”她并不是一个体育迷,但作为旅游编辑,她拥有非常灵敏的生活嗅觉。“我知道在赛事结束后这里会有大的发展。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这里将会有大型购物中心,会有美丽的花园,适合在周末一家大小去野餐。”
劳拉有一个女儿,她说自己会带着她去看几场奥运会的比赛,在广场上和众人一起为运动员欢呼。“现在她所看到的东西和她将来所看到的会不一样。我一直在想,要是等她也有了孩子,会不会带着他们在场馆周围走走,然后说:‘你们看,我为这个地区的变化感到骄傲’。”
未来展望 前景和钱景被看好
虽然在8月份遭遇骚乱,大部分建筑也还在建设当中,但奥林匹克公园仍然给伦敦东区经济注入了活力和希望。等到奥运会结束,主场馆伦敦碗将会成为英超球队西汉姆联队的主场,奥运村则被开发成为住宅区。
每届奥运会之后,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都是棘手的问题。在7月27日的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时,英国体育部部长休·罗伯特表示伦敦奥运会的场馆赛后利用已经基本搞定。“这项工作从奥组委刚开始工作时就被考虑在内,我们要尽可能确保场馆在2012年后不会被闲置。”
主场馆伦敦碗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草坪周围带跑道。这样一个大型场馆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下家”,将会让伦敦奥组委产生巨大的损失。于是他们在2010年末就开始“吉屋招租”,西汉姆联和托特纳姆热刺闻风而来,希望能够让伦敦碗成为自己的主场。最终,前者凭借更近的距离和“不拆除跑道”的承诺获胜。他们获得了场馆在2012年以后的使用权并决定在2014-2015赛季搬家,西汉姆联球迷称之为“球队历史上最关键性的胜利”。
场馆找到下家,奥运村也找到了买主。根据当地时间8月12日BBC新闻报道,卡塔尔一家地产投资公司Qatari Diar已经购买了奥运村中2800套房屋中的1439套,价格为5.57亿英镑。另外一家名为Triathlon Homes的公司也被报道拿下1379套房屋。他们打算将其改造成吸引人才的公寓,以期待能够有更多的教师、金融师等人入住。
晨报伦敦专电
特派记者 葛晓倩
■Acer宏 奥运倒计时一周年小贴士
伦敦奥运火炬:三面椎体金色闪耀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火炬高800毫米,重800克,火炬呈三面椎体,周身布满小孔。从头到尾的金色象征奥运圣火的光芒,表面8000个圆圈小孔则象征8000名奥运火炬手。之所以选择三面造型,是受到奥运理念的启发,比如尊重、卓越、友谊的奥林匹克价值,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此外,三面造型还象征英国于1908年、1948年和2012年三次举办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设想是将运动、教育和文化三方面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记者手记
以奥运的名义
通过《奥林匹克宪章》,顾拜旦把“更高、更快、更强”变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和精神。在这个旗帜下,萨马兰奇在任内把商业引入其中,使得奥运会既成为人类挑战自我,又可以平衡各方面利益的一场“体育+经济”的游戏。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奥林匹克经济发展的转折点。由于美国和洛杉矶地方政府都拒绝出钱,刚刚上任的萨马兰奇决定用商业化的方式来筹备资金。42岁的航空公司老板尤伯罗斯被选中,从此,奥运会找到了一条蓬勃发展的现代商业化之路。
洛杉矶奥运会赚钱了,4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也盈利了。当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盈利1000万美元的消息传来,一些雄心勃勃的城市开始跃跃欲试。因为只要能够申办成功,主办城市将会在前期改善基础设施,在筹办过程中拿到来自赞助商和转播商的支票,过后留下的场馆也将是一笔长期的财富。奥运成了大买卖,过去几届成功的奥运会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伦敦来说,他们早就打算通过奥运会来推广旅游,这已经从场馆分布图上可见一斑。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以奥运的名义开发东伦敦,主设计师罗德·什亚德说不定会在未来,获得与几百年前的城市规划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以及约翰·纳什相提并论的荣耀。
葛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