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大运会五大亮点:运动员成绝对主角 环保理念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23日11:17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 俊  

  今晚,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将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数千名参加大运会的各国运动员将在“深圳PARTY(注:意为派对,聚会)”的主题下掀起一场青春的狂欢。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本届大运会理念将继续贯彻在闭幕式中,回归仪式、回归体育,运动员将成为闭幕式中的绝对主角,一起用欢乐的歌声和舞蹈为此次青春盛会画上不一样的精彩句号。

  亮点1:运动员成为绝对主角

  本届大运会闭幕式将一改以往大型运动会闭幕式那种演员为观众表演和展示的单向格局,而是让闭幕式真正成为运动员的盛大聚会,通过电视转播让全球观众分享他们的快乐。来自各国的运动员们既能作为观众享受闭幕式的激情与欢乐,又能成为节目中的一分子,积极参与互动,成为闭幕式上的真正主人。

  闭幕式将在“世界之窗”内五大洲景点设立狂欢集结点,让运动员提前参与游园活动,演员会走到观众中间表演,让运动员们和演员实现“零距离接触”,使闭幕式在快乐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进行。“世界之窗”作为浓缩世界知名景观的主题公园,将成为闭幕式节目的天然背景,巧妙完成了从开幕式的打开“世界之门”到闭幕式推开“世界之窗”的创意,体现了当今中国及现代深圳的开放姿态和世界情怀,充分表达了“今夜,世界和未来在深圳汇集”的主题。

  亮点2:欢乐互动融化离愁别绪

  盛会即将落幕,离愁别绪自然难免。今晚的闭幕式中,将通过《欢聚》、《追梦》、《告别》等3个章节,强调与运动员的全面互动,让闭幕式始终在欢快、动感的气氛中进行,让离愁别绪化为深深的情谊,融化在青春的欢乐中。

  第一章《欢聚》将展示青春世界与青春中国美丽相约、青春大运与青春深圳激情相逢的喜悦。开场歌舞《欢聚》融汇了中国各民族欢快的舞蹈,演员们将把富有民族特色的礼物抛向运动员,既体现谢意,又活跃了现场气氛。花式管乐表演《来吧》将用特别的演奏方式,营造全世界青年一起狂欢的氛围。

  第二章《追梦》将展现多元的文明与青春的力量。《青春节拍》节目让藏族锅庄舞、美式踢踏和爱尔兰踢踏呼应起来,体现多元文明的交融。《中华神韵》节目汇集了华侨城集团的优势演艺资源,让中国武术、杂技、戏曲等元素气韵贯通。

  第三章《告别》将邀请运动员、志愿者、工作人员和深圳市民代表上台,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和敬意。领导致辞、宣布闭幕、降国际大体联会旗、会旗交接仪式等穿插其中。

  亮点3: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始终

  与开幕式一样,今晚的闭幕式仍然不放烟花,不请大腕,突出表演节目的精短,在保证完成闭幕式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总时长控制在90分钟之内。同时,舞美、道具的设计,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在演出资源上,较多借助华侨城集团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浪费;在排练过程中,灯光音响尽量采取弱效使用,在节省资源同时,减少扰民。

  熄火仪式环节,将不用伴奏,而让一群白衣少女清唱歌曲《心中的圣火》,同时回放开幕式上的点火画面,与熄火首尾相接,再次展现从“世界之门”到“世界之窗”的大运之旅。情景互动《难说再见》和延时节目中,还将邀请运动员走进场内,与演员们合影、互动,让闭幕式真正成为一场青春飞扬的快乐party。

  亮点4:主火炬可能“跨时空”熄灭

  大运会火炬塔设在“春茧”旁边,而闭幕式则在世界之窗进行,两地相距数公里。因此闭幕式如何熄火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据新华社消息,主火炬有望在“春茧”和世界之窗之间“跨越时空”,同时“熄灭”。主火炬塔将是真正熄火,在世界之窗的观众们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看到这一过程;与此同时,世界之窗闭幕式现场将与主火炬塔进行同步的熄火行为。对于更多细节,导演团队则守口如瓶,只透露在熄火时闭幕式主会场中央会出现“和深圳湾主火炬塔相呼应的东西”,这一最吸引观众的谜底必须等到今晚21∶00左右才能真正揭晓。

  亮点5:“喀山十分钟”演绎别样风情

  今晚,下届夏季大运会的主办城市俄罗斯喀山将带来十分钟的压轴演出,有望带来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这十分钟浓缩了喀山的千年历史和俄罗斯文艺的精华。不仅有年轻人熟悉的现代舞、俄罗斯著名的艺术体操,还有世界冠军献舞探戈,俊男美女们的绚丽舞蹈在三次彩排时都收获了观众的多次掌声和欢呼。其中,大屏幕上的视频内容和节目将结合得相当完美,虽然演员不多,但却突出精致细腻的特色,他们的参与将为大运会闭幕式添彩。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大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