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朱俊 (8月21日深圳电)
丁松,中国乒坛赫赫有名的宿将,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主力球员,职业生涯还曾远赴德国科隆的俱乐部打球,2009年加入上海交大成为一名教师,担任乒乓球男队教练工作。本次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出任中国男队的主教练。在中国乒乓球队顺利地完成了大运会乒乓球包揽7金的任务之后,丁松向记者谈了自己参加大运会的感受。
晨报:首先恭喜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了全部的金牌,作为男队的主教练,按照我们自己的要求来看是否还存在着什么不足?
丁松:结果肯定是满意的,但过程有些跌宕起伏,比如我们男双半决赛有一组已经被淘汰了,许昕/阎安这一组当时也面临着1:3落后,另外男单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晨报:似乎中国乒乓球有一个惯例,只要决赛是在中国运动员之间展开,教练一般就不出现。男单决赛你根本就没有到体育馆,是否是为了避嫌呢?毕竟许昕是你的学生。
丁松:呵呵,这个真就只是一个惯例,你说,我去现场,做谁的教练好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于我来说,只要这块金牌到手,就是为中国代表团完成任务了。而且许昕夺冠其实很正常,和队友相比他的竞技水平确实高出一块。
晨报:和奥运会、世锦赛相比较,大运会的竞技程度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准?
丁松:我们的主要对手日本、法国也都是以国家队为班底的,可能会缺少那么一两名选手,但基本上都是原班人马,韩国这次来的人员稍微差一点,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主要也就是这么几个竞争对手。本来法国是我们的主要假想敌,前年在塞尔维亚他们0:2落后还逆转了日本,队员跟我说他们这次来的三个队员就是当时的选手,谁知道他们半决赛被日本横扫,相对而言我们就轻松了不少。
晨报:是不是如果我们不派出国字号的选手,即便乒乓球在国内拥有如此广泛的基础但依然拿不到好成绩?
丁松:这是肯定的,现实就是非专业选手和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还非常明显,人家来的都是国家队的队员,我们如果派出纯粹的学生军是不可能拿到成绩的,现阶段只有借助国家队在各个大学有学籍的队员来参赛。
晨报:体教结合对乒乓球会有什么影响?
丁松:现在都在提这个,说实话,谁都无法预知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可能有的人能通过这条路打出来,有的人不能,因人而异。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运动员练得多一点、系统一点肯定是有好处的,一天读书一天训练的选手竞技状态多半会不如天天训练的选手。可能走体教结合的道路之后,乒乓球出去还是能赢(拿冠军),但优势可能就没现在那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