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吴俊宽、张寒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这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口令声将成为无数国人成长道路上的珍贵记忆。
随着第九套广播体操2011年8月8日的发布,“服役”了14年之久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正式告别历史舞台。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颁布至今,悠悠六十载,九套广播操。在这背后,凝集了几代创编人员的智慧和心血。
“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这一系列动作描述看似复杂、专业,但很多人不会想到,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下肢运动”动作的文字说明,而其实质无非是简单的原地踏步走而已。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为新中国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的是当时正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工作的刘以珍,这套广播体操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来自日本的“辣椒操”。
所谓“辣椒操”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有音乐伴奏的徒手操。这套操是通过覆盖面极广的广播电台播放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因此也叫做“广播体操”。由于日语“广播”的发音,非常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当时中国人就把这种体操称作“辣椒操”。
北师大体育系科班出身的刘以珍借鉴了“辣椒操”的编排顺序,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这一动作编排顺序的思路也成了以后编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则。
尽管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动作较为简单单调,文字说明也复杂繁琐,但是这种徒手操对于缺少场地和器械的新中国来说,是适宜普及的健身活动,因此深受群众热爱。
“当时有个口号‘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回想起上世纪50年代的情景,首届全运会竞走冠军李福德老人兴奋地说。
1954年7月,第二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第二套操的运动量比第一套大,并适量增加了下肢的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而随后相继颁布推广的三套广播体操,不断在运动量、动作难度和科学性上加以完善,广播操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健身项目。到1981年推出的第六套广播体操已经趋于成熟。
1990年5月8日,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并请来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不过这套追求“难、新、美、全”的广播体操由于难度过大,推广效果不甚理想。
曾经参加第八套广播体操创编工作的前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程再宽回忆说:“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健美操、韵律操的影响,第七套广播体操相比前六套难度有明显的加大,在推行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好。由于节奏速率相对较快,在做操过程中很多人动作规格往往不到位,没能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由于第七套难度大,动作复杂,不易学习。如果不能坚持经常做操,学会了也容易忘记动作,出现做错动作或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一些领导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坚持进行广播操锻炼,在参加观摩群众广播操比赛活动时,想要身体力行一同做操也经常出现类似的尴尬,”程再宽回忆说。
为了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广播操锻炼,国家体委决定创编一套更为简单的广播操。1996年时任北体大体操教研室主任的程再宽出任创编组组长,带领10名体操教师开始了为期约一年的创编工作。
据程再宽回忆,在创编过程中整个小组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克服自身的认识问题。“创编组成员作为体操专业人士,思想顾虑不少。要出新,就很可能趋于复杂,背离了创编的最初意图。把操编得太简单了又怕同行嘲笑。”
经过长期调研和多次深入的会议讨论,创编小组最终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将广播操编简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需要的方针。
“第八套广播体操符合传统体操横平竖直、节奏性强、动作舒展、大方有力的特点切易于推广,”程再宽这样评价。“在1997年正式推广之前,这套广播操曾在北京市试行。通过短时间的练习参与汇操的队伍就能做到动作整齐划一,水平、标准、韵味都无可挑剔,令我看了感叹不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第八套广播操简单易推广、顺应时代潮流。”
进入21世纪,国人的健身意识、健身积极性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思想引导下,华夏大地处处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在健身项目不断丰富的同时,中国人对于健身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广播体操逐渐受到人们的忽视,五十年代访华的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提到过的那种“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的景象也很难重现。正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九套广播体操在第三个全国“全民健身日”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研制组副组长张平介绍说,这套广播操基本还是以体操形式为主,并以简单性、普及型、科学性、针对性、健身性、时尚性和时代性为特点。
第九套广播体操与以往几套相比进行了不少大胆尝试,包括在音乐上中西结合,录音中启用女性喊操员喊口令,针对一些不常活动的肌肉群增加新动作等。但是这套操同时也延续了第八套广播体操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的特点。
据张平介绍,在动作创编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难度适中性的重要。创编团队中有一个平时不爱运动的作曲家,他的动作不是很协调,很多新动作都拿他做实验。
“他发现这个动作不好学,做不来,于是我们就改,他要说这个动作他能做,没问题,那我们相信大家都能接受,”张平笑着说,“还有就是我们一般会找自己家人做实验,我拿老公和女儿做实验品 尽量让这个动作能被老百姓接受,创编期间我们也在不断修改。”
“很多人也许会质疑,现在已经有这么多健身方式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搞广播体操。但不难发现,它是群众最好的普及活动之一,与太极拳等健身相比更容易学会,且安全有效,”张平说。
与张平一样,程再宽对于广播体操的不可替代性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替代广播体操,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健身锻炼的方式,而是人们展示精神面貌,集体意识和凝聚力的一面旗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