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运会火炬出自80后小伙 别样灵感竟来自家乡记忆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8月08日06:39  重庆晨报
万力与邓亚萍合影万力与邓亚萍合影

  万力设计的本届大运会火炬由数十块彩色椭圆形切片组成,可以360度任意旋转,火炬造型随意变化。

  每届大型运动会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幕式上点火仪式的创新形式和火炬手手中火炬的精巧造型。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于12日在深圳开幕,届时,体现出大学生年轻、创新精神的火炬“虹”又将成为全场的焦点,而让“虹”横空出世,走上大运会舞台的火炬设计者,就是一个地道的80后重庆崽儿。

  他,是一个万州80后

  白皙的皮肤,耳朵上戴着一个小耳环,1982年出生于万州的万力仅从造型上,就让人感受到80后充满活力,追求自我的气息。

  一路走来,万力也的确遵循着一条追求自我的道路。目前,他的身份为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设计师,但这并不是他的第一份工作。2006年大学毕业后,万力在中国有色金属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期刊部担任美编,负责制图和排版等工作,但这显然不符合这个重庆崽儿的个性,“那儿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环境,但却是一种‘今天就能知道自己下个月的今天在做什么’的环境,不太符合我的性格。”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万力不顾家里反对,跳槽去了奥运艺术研究中心。而本届大运会的形象景观———除了路桥、场馆以外所有能看得见的设计,就来自于这个拥有20来人的充满战斗力的团队。

  它,可以自由变化的火炬

  这是一个好玩儿的火炬,这是第一个能自由变化的火炬。

  火炬的名字叫“虹”,主色为象征圣火的红,和象征阳光的黄构成,其余多彩的切片象征着地球各种肤色、各种文化背景的大学生欢聚在一起。而之所以说它好玩儿,是因为它以本届大运会会徽———呈圆形切片的“欢乐的U”为基本元素建构火炬基本形态,由六七十块彩色椭圆形切片组成,360度任意旋转,让火炬造型可随意变化,与火炬手互动。但是无论如何转动,最终都能回到原位,形成一条从下至上均匀放大的椭圆体火炬。

  “不同的火炬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和阅历,自由地调整火炬造型,这就意味着每一位火炬手手中的火炬都是独一无二的。”万力说道,“这就是我们想做的有趣又好玩的方案,它打破了既往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各类运动会火炬的设计观念,改写了火炬强调单一造型的历史。”

  灵感,来自家乡记忆

  出色的设计需要闪耀的灵感,万力表示,他的灵感就是来自对重庆的童年记忆。

  在设计火炬最初的日子里,万力前前后后尝试了两到三种方案,但都不满意。一次在画草图的过程中,发现椭圆的切片以不同的方向串接起来会有很不一样的效果,“就好像小时候玩过的玩具,以一根小棍为轴,上边纵向穿上各种形状的木片,就可以转着玩儿。”谈到灵感激发的一刻,万力不自觉提高语调,“其实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了,那是很小很小的时候玩的,但由它产生的概念,再延伸,最终让火炬成型。”

  出色的设计迎来的当然是掌声,万力的设计不但得到自己的“带头大哥”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杭海副教授的大力赞赏,也得到了大运会方面的认可,“当我们把第一个样品寄送到深圳大运局,虽然它还不具备点火功能,但听说在看到样品的一刻,那边就造成轰动炸开锅了。”

  “很感恩,重庆作为家乡养育了我,给了我快乐的童年和记忆,而正是自己在工作中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童年的记忆被唤醒,才有了这样一支火炬。”

  过程,艰辛艰苦坚持

  创意出色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将想法付诸现实的过程中,诸多的困难让万力也曾想过放弃。

  从2009年11月开始正式着手火炬设计开始,其实只花了半个月时间,万力就确定了“虹”的设计并提交了方案文件。“2010年春节时方案就彻底定下来了,但难点是必须要把它做出带有燃烧系统的成品,而仅仅是加入燃烧系统,就整整花了一个夏天。”

  最初的设计方案中,火炬的材料全部为工程橡胶,着色之后色彩鲜艳,十分漂亮,重量也很轻。“但火炬最上端因为需要点火,橡胶会因为温度过高而融化或者燃烧。所以只能把最上端12片着热高的部分材料换成金属。”但使用金属的视觉效果究竟如何?使用什么材料的金属才能既保证不过分增加火炬重量,又做到低碳环保?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万力才最终确定采用环保材料钛,“虽然没有橡胶的亮度,但有金属自己散发出来的金属折光。”

  材料的选取只是困难的一个小方面,因为万力的设计超前,做工复杂,这让火炬的生产厂家十分难办。“他们提出了很多修改方案,大多是为了有利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是妥协还是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贯彻到底?万力得到了大运局的鼎力支持。在大运局两个部长级的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万力亲自去了负责火炬生产的工厂进行交涉,在考虑到厂家难处的情况下自己也做了些修改,最终90%以上都达到自己的想法。

  绽放,火炬传递他跑第二

  付出汗水必然迎来收获,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火炬传递的启动仪式上,万力作为火炬传递的第二棒,完成了自己的飞跃。

  “心情大好!”回忆当时的心情,万力十分兴奋,“我的火炬飞跃了,成了真的在传递中的火炬。”同时,万力表示,因为之前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都没有火炬设计师和设计方参加火炬传递,这次不但让自己参加,还是重要的第二棒传递,这体现了对设计行业整体地位的重视和提升。“设计师一般都是站在后台,但这次大运会和深圳市把我们推到了前台,我们十分感激。”

  生活,忘不了重庆老火锅

  目前,万力生活在北京,虽然爸妈住在重庆,但因为工作繁忙,每年回到老家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不过遨游在设计世界里的万力并不伤感,“爸妈有时来北京看我,而且每年春节我都会回重庆,在重庆的老朋友结婚我也会回来,一年大概回来4次以上吧。”

  和大多数重庆崽儿一样,万力喜欢交朋友,闲暇时间喜欢找朋友出去吃饭喝酒。但说到吃,万力表示还是家乡的火锅最让他难忘。一旦回家,万力便会大开杀戒,一饱口福,“因为我喜欢吃,所以每次只要回重庆,就跟着朋友到处下馆子。最爱重庆的老火锅和各种江湖菜,喜欢里面那种粗犷的味道。”

  虽然还是那个地道的重庆崽儿,但万力的生活因为大运火炬,已经出现改变,“第一个改变就是采访变多了。”万力对重庆晨报记者开起了玩笑,同时表示在此之后回到老家,很多朋友都问自己关于火炬的事,让他有些不好意思。“对于设计师而言,有一个成功的作品,是对其工作的肯定,成为一个身份铭牌,会一直跟着他走下去。也是对自己在业内地位的提升。”

  重庆晨报记者 黄德强 包靖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更多关于 大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