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殴深度调查
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使王濛脾气再暴烈,矛盾也不至于上升到队员和教练大打出手的程度。当事人的个人素质是一方面,但速滑队内的派系之争、队员与教练的理念甚至是性格不合,也许才是导致速滑队“打架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速滑队内必然有长时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但这恩怨究竟是什么?从何时开始?众多谜团也像坚冰一般,只有等待时间将其慢慢融化。
揭秘>国家速滑队黑、吉两省暗战不休
【地缘因素,派系之争?这种好似只出现在电影里的情节,正慢慢的笼罩到速滑队头上。作为冬季运动的主力军,吉林和黑龙江从第一届全国冬运会开始,就是场内外的竞争对手。事件的主角王濛和王春露分别来自黑龙江和吉林,而两省的媒体对于该事件的说法也截然不同,一场犹如罗生门一般的剧情,上演多时。】
无间道,为金牌而生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行进间的手部推搡、突然横切抢位等动作,虽然不被规则所允许,但在比赛中只要不属于违反体育道德的恶性犯规,运动员并不会受到处罚,仅仅是被取消当场比赛的成绩。而这个规则,正好被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在“金牌争夺”中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起来。
赛前,省队会将本省夺金希望不大的运动员交流到外省,以便在比赛中充当“卧底”的角色,采用不被算作恶意犯规的违规动作,将其他省的运动员挤出赛道。实在到了情急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假摔来挡住对手,或将其一同“带”出赛道。“每届全运会和冬运会上几乎都能看到,把运动员交流出去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省份吗!”一位内部人士说道。2009年山东全运会,王濛在男队比赛后对着某省队的男队员破口大骂,理由是他在场上对自己所属的黑龙江队选手犯规。
当然,“卧底”运动员也不会白白“牺牲”。一旦在教练的授意下,该运动员能帮助本省运动员夺冠,那么这名“卧底”也能得到与冠军同等的奖金奖励。
吉林媒体:冬管领导多来自黑龙江
冲突爆发后,冬运管理中心主任赵英刚与副主任兰立第一时间赶到速滑队了解情况,据吉林某媒体表示,王濛在与赵英刚的见面时,上书分管冬季项目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肖天,同时还表示,王濛的问题将由她的前任局长解决,暗示其“上面有人”。
吉林某媒体透露,赵英刚在出任冬管中心主任之前,担任黑龙江省体育局局长。而包括副主任兰立在内的冬管中心大多数领导也都来自黑龙江,而来着吉林的领导却很少,来自辽宁的领导干脆一个都没有。
黑龙江媒体:丽江事件王濛背黑锅
6月7日“速滑队丽江打架事件”,王濛在受伤进医院后“世界冠军要特权”、“我是人大代表”之类的出格语言更是引起网友不满。
但据黑龙江某媒体表示,王濛父亲透露,这件事其实是黑龙江运动员王濛帮来自吉林的王春露背黑锅。“王濛是政协委员,不是人大代表,短道速滑队只有王春露当过人大代表。而且,这话是在派出所说的,王濛根本就没有去派出所,是王春露去的。如果有人说了,那也只可能是王春露。为这事王濛觉得很委屈,中心的领导要求她以大局为重,于是她只好自己忍了。”
非常体谈>冰上罗生门
某日傍晚,行脚僧、樵夫和杂工,在罗生门下避雨。他们聊到了荒山上的惨案。真相只有一个,但每个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丽江打架”、“队内打架”,金牌之光的后面,到底是什么让速滑队走到这般境地?是黑龙江人王濛太霸道?是吉林人王春露太独断?还是真的如黑、吉两省的媒体所说,矛盾的根源为“派系之争”?面对在不同利益,不同的身份下提供的片段信息,恐怕在冬运管理中心给出官方的完整的说法之后,我们才能明了真相。
但有一点我们能确定,“金牌第一”的激素,让得到荣誉的运动员自我膨胀,让以政绩为首的运动队领导忽略人性化的管理和队员的个体利益。否则,冬运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短道速滑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起家,靠理想、信念和激情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目前在很多人追求物质条件的情况下,我们的那种奋斗精神大不如前。”
冰上罗生门,说法各异。这个世界上只有事实,没有真实。叙述者越多,我们离真实越远。
进展>关键人物集体缺席训练
昨天,在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公告王濛与刘显伟暂时停训后,速滑队开始了第一次训练。因为受到停训处罚,王濛没有出现在集合的队伍中。但主教练李琰却少见的缺席,据悉主教练缺席的情况在速滑队还是第一次发生。同时,本次队内冲突的关键人物之一,助理教练马延军刘显伟也没现身。同时,虽然参与“内讧”但并没有被停训的周洋也没有参加训练,对于周洋的缺席,速滑队对此给出的解释为“周洋因感身体不适,正在调整中。”
目前王濛已被暂停训练。
本版文/重庆晨报记者 包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