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岳东兴 周欣 俞菀
开展仅有20多年的花样游泳,在中国体育界绝对算是一个“年轻”的项目。由于其对艺术和技术要求极高,比起有着深厚底蕴的欧美强队,起步晚、关注低的中国花游队迈出的每一步可谓艰难而坎坷。
这些身材消瘦的姑娘常年过着外界难以想象的“水中生活”:一天七八个小时的训练、长时间憋气……但是,她们表现得异常坚强,不断超越自我;从比赛垫底、不入流,慢慢挤进世界前10、前6、前4;直至北京奥运会实现奖牌突破,再到本届世锦赛6银1铜的世界第二水平,每一步都凝结了她们泪水涟涟的艰辛,更有几代花游人不离不弃的执着奉献。
理性去分析,近年来在中国花游“全面开花”的背后,有一个强大团队的支撑;这其中既有默默付出、敢于创新、紧跟“国际标准”的队员、教练和官员,也有以井村雅代为代表的几任外教“画龙点睛”的积极推动。
正是由于两者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这项被称为“水上芭蕾”的美丽运动,终于在国家队一次次的突破后,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赏,也让中国花游以“大跨步”的进步迎来了一个“花样年华”。
(小标题)“花儿”精神历久弥新
都说女人如水,被称为“美人鱼”的花游运动员,在表演中笑靥如花的背后,记载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
“如果你有一个练花样游泳的朋友,不要询问她头发的颜色是用什么染的,因为如果你知道是泳池漂白的作用,你一定不会把一头秀发当成试验品……”著名选手蒋婷婷在微博中这样描绘花游人。
的确,花游的训练极为艰苦:水下睁眼,有时会因为受到刺激而流泪;憋气,需要有足够的肺活量,因为水下的时间非常多;为防鼻子进水,要长期使用鼻夹,但容易造成鼻梁变形……
队医曾向记者透露,花游中运动最多的是肩、腰、胯三处肌肉和关节,所以花游姑娘们或多或少都有腰肌、关节劳损或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就算再痛,她们也不能随便吃药,生怕影响兴奋剂检测,只能硬挺着。还有些姑娘在练水下动作时憋气憋到昏过去,上岸后缓一下又接着练习。
任凭风吹雨打,只为此刻绽放。这样艰苦的生活,没有把姑娘们吓倒,日复一日的训练对她们已是家常便饭。通过和她们聊天,你能深刻地体会到,这样的坚韧源于她们对这项运动的挚爱,以及几代花游人的精神传承。
所有的艰辛只为了“美人鱼”绽放在泳池那最美的一刻。
(小标题)中西合璧 新意不断
中国花游从起步到跻身世界前列,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体育总局游泳中心水球花游部主任俞丽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飞跃,而没有走弯路,是在中国教练指导的基础上,先后聘请了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的体能、编排老师和教练,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思路。
这期间的变化显而易见。原来,中国队只有两个教练和一个助理,国际大赛时经常放弃单人和双人比赛,还得让主力队员兼项;如今,国家队中参加单人、双人和集体项目的选手整体水平不仅得到提升,还都有各自的教练,队员也不再过多兼项。此外,队中还有圈内闻名的法国编导,以井村教练为代表的外籍顾问……他们在各自领域出谋划策,也是中国花游队能够迅速靠拢“国际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本届世锦赛上可以看到,花游队的泳衣不再单调而是缤纷抢眼,技术动作丰富多彩,音乐编舞不仅有《天鹅湖》、《鹤之舞》的经典,更有《爱丽丝梦游仙境》、《邦女郎》等颇具新意的亮点。
对于主观打分的花游来说,裁判的认可和欣赏不能忽视。其实,在取得突破前,中国花游一直在努力琢磨国外裁判的“口味”,在动作难度、技巧、艺术表现力和音乐选择等方面都煞费苦心。但那时,由于中国没有一名能够执法国际比赛的花游裁判,所以在打分时总是备受“委屈”。如今,随着俞丽等一批优秀裁判跻身世界大赛,她们可以及时得到国际裁判对中国队的反馈和建议,也能帮助各国裁判认识和了解中国花游。彼此交流的加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队的“国际范儿”。
在全方位的努力下,有着花游“教母”之称的井村雅代的到来,给这支正在爬坡的花游队带来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位执教生涯达30多年的日本资深教练,从2006年底拿起教鞭后,在力量、技术等细节方面不断为中国队“拔高”。她建议体型偏瘦的姑娘“增肥”,以增强力量感和存在感,而这些方面,正弥补了中国花游队的“短板”。此外,井村雅代还积极挖掘如“功夫”等中国元素,凭借自身对花游艺术的理解,展现了一个“综合制片人”的才能。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花游队收获了第一块奖牌;而本届世锦赛,她们更是全面超越了西班牙队,成为仅次于俄罗斯队的世界一流强队。
井村雅代也对这支中国队抱有很高的期望,她说:“在世界上,只有一支队伍能够战胜俄罗斯队,那就是中国队。但不是现在。”
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泳池中的“凌波仙子”和她们背后执着的团队,将会在未来带给世界更加动人心魄的视听盛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