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财经早报》报道,像姚明、李娜、刘翔一样,丁俊晖的个人效应也是大家关注的。这位台球天才到底能为中国斯诺克的发展起多大作用?未来他的商业价值是否能赶超这些体坛“一哥”、“一姐”们?
斯诺克运动进入中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被大众所认知与关注,还是2005年丁俊晖的横空出世。就像姚明之于中国篮球,丁俊晖也凭借着一己之力,将这个项目在几年内推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丁俊晖的比赛频频在央视五套创下收视率新高,斯诺克这个纯正英式运动的六大排名赛中,有两项移到中国,职业斯诺克赛场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这些都说明:一个明星带动一个产业,这并非虚言。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和中国竞技体育共辉煌,代表着以金牌为导向的举国体制的巨大成功,李娜、丁俊晖们的异军突起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刘翔是“举国体制”下的成功人士,为中国选手在竞技体育的基础大项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丁俊晖作为“举家体制”的产物,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令一个不受关注、濒临没落的项目看到了广阔的“钱”景。从这个意义上讲,“丁俊晖现象”比“刘翔现象”更有推广价值。行政管理部门之外的社会力量进入职业体育,意味着这个项目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探索中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先行一步。
丁俊晖们的成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示范效应,带动一项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可以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带动一个体育产业向着大众化的方向迈进,从而推动赛事、体育器材、体育场馆一系列的市场发展,承接某些职业体育从西方到中国的产业转移。目前很多中国品牌已经成为世界职业体育赛事的器材提供商,也通过为组建群众体育俱乐部提供载体。
对比起采取举国体制模式发展的很多项目,李娜、丁俊晖的成功,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更为紧密,通过明星效应,可以培养出更符合市场规律的体育赛事运作模式和经营模式,强化职业体育对于竞技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动作用。(经济之声值班编辑李小雨)
鏂版氮鏅烘姇 | 琛屼笟涓撳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