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开水域安全卫士:运动员在海上 我们在他们身边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19日08:4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实习生  郭超豪  本报记者  赵博

  蓝天白云,碧海金沙。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公开水域游泳比赛在金山“城市沙滩”上演。

  海滨上,冲锋舟严阵以待;船艇上,救生员整装待发。他们,正是公开水域比赛的安全卫士,碧海金沙上的守护者。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可以看作救生员的真实写照。参加世游赛公开水域救生工作的共有11人,还配备了2名携带专业设备、精于水下操作的“蛙人”。

  他们除了拥有象征着国内救生业界最高水平的“国家级救生员”头衔外,还有着丰富的海浪救生经验。其中6人来自上海,5人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可谓“精英中的精英”。

  除了个人本领过硬,能力突出外,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堪称一流。世游赛公开水域分为男、女多个项目,其中最长距离为25公里,需要在1.5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游行数圈。

  11艘救生艇采取“定点救援”的方法,并不跟随选手移动,而是每人负责自己的一片区域。2名“蛙人”则机动配置,一有突发情况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多人进行救援。

  尽管堪称业内翘楚,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松懈。“毕竟是北京奥运会后,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公开水域比赛,”世游赛救生员、深圳水上运动协会秘书长段恒涛告诉记者,世游赛是我国举办的等级最高、水平最高的单项游泳赛事,对于救生员的要求格外严格。

  上海市救生协会会长沈浩然说:“只要运动员在海上,我们肯定就在他们身边。”

  52岁“福将”保平安

  年过半百,头发花白的许颿如今已是虹口区游泳俱乐部的副主任。从游泳运动员、基层教练员、再到坐上高椅的救生员,老许在游泳池边度过了近30年。

  当年在虹口区担任游泳教练的老许,因为在训练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又不想离开热爱的泳池,于是就在训练所在的游泳馆干起了一份“兼职”。没过多久,许师傅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反客为主地辞去教练职务,专心当起了救生员。这一做就是30年,从意气风发到老当益壮,老许将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碧波池旁那个并不起眼的座位上。

  虽说是“老法师”,但老许从不敢有一丝松懈,“只要坐上台子,就要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密切地关注每一个人,尤其是有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当救生员最重要的是责任心。现在的年轻人有时要打瞌睡,有时候甚至接个电话、发个短信,这些都是不允许的,是对泳池内游客的生命不负责。没有责任心的人,绝对干不好救生员。”

  这次能参加世游赛,许师傅深感荣幸:“这次比赛不仅仅是代表救生协会、代表上海,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国的形象。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所以要不停地锻炼自己,争取圆满地完成任务。”而这位30年未经历过事故的“福将”也希望将自己的福气带到金山,护佑所有的选手平安完赛。

  外企司机隔行也能出状元

  隔行如隔山,43岁的外企司机汪学全却在救生员这行闯出了一片天。

  从小练习游泳的汪师傅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外企担任司机。由于公司的外国老板在七八月常年回国度假,老汪便选择在这两个月打了一份救生员的“短工”。没想到不但干出了名堂,还成了一个孩子的“救命恩人”。

  1994年,汪师傅在沪西工人文化宫游泳馆当兼职救生员。一天,下午3点的开场铃响后,人们争先恐后地冲进泳池,人群中一个孩子也被夹在大人之中挤了下去,习惯了“下饺子”的人们都没注意到这个孩子。尽管下水的地方只是1米2的浅水区,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无法“触脚可及”的死亡高度。

  好在汪师傅开场前就意料到了潜在的危险,对这个小孩予以了重点的关注,才及时将他救起。经过了倒水、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孩子转危为安。

  多年的从业经历,汪学全有着自己的一套心得:公开水域的比赛,专业运动员往往采用的是标准的自由泳动作。一旦发现动作变形或者改变了泳姿(如蛙泳),则说明体能或许出了问题,而动作的节奏变化也需要特别留意。

  身为救生协会骨干后,老汪的工作和“兼职”难免有了冲突,好在外籍老板很理解他的这一副业。这次汪师傅放下工作全心投入世游赛,公司更是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由此也反映出了国外对于救生这一行业的重视。

  据了解,救生员在很多国家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在澳大利亚,从联邦政府到体育部门无不对救生行业重视有加;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拯溺协会也十分受人尊重,甚至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大学教授四处救场当蛙人

  作为本次世游赛仅有的两名蛙人之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鹿徽,无疑是救生队伍中特殊的那一个。对于这项工作,鹿老师可以说驾轻就熟。不管是琼州海峡还是汕头等地的公开水域比赛,都能见到这位蛙人的身影。

  鹿教授说:“我的工作主要有两个,一是赛前下海排查隐患,看看水下有没有鱼网、桩子这些会对运动员造成伤害的物件。二就是一旦运动员溺水沉了下去,就要与别的救生员一起配合施救。”不过鹿老师也坦言,从业多年,还从未下海找人,也希望永远不要“出场”。

  负责“防范于未然”的蛙人也立过大功。前两年在千岛湖举行的某游泳赛,鹿徽在赛前的勘测中发现比赛区域水深1米处有数根水下桩。根据鹿老师汇报的情况,组委会及时改变了比赛路线,保证了选手们的安全。

  身为大学教授,鹿老师早在1984年便开设了关于救生潜水的课程,却依然面对后继乏人的窘境,“潜水分为工程潜水、军事潜水、休闲潜水和运动潜水四类。如今海南等地的娱乐潜水发展迅速,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来从事这项职业。”

  对于即将到来的比赛,鹿教授有两个愿望:“一是比赛时水温不要太热,运动员可以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下比赛。二是天气不要太热,能给观众一个良好的观赛环境。不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能高兴地来,平安而归。”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