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忆中国跳水队白银时代 “娃娃兵战略”引领辉煌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15日18:29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周欣 罗争光

  史美琴——第一位世界杯冠军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能够参加世界大赛的中国跳水队频频出击。1980年,中国队出访8次,参加了7场重大的国际比赛,在其中的5场比赛中赢得20个项目的16块金牌,在金牌榜上三次超过美国,一次超过前苏联和德国。

  美国跳水队教练金布尔评论说:“现在世界跳水强国已经从原来的三个增加到四个,那就是中国、美国、前苏联和东德。”

  1981年墨西哥跳水世界杯,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泳联组织的最高水平的单项跳水赛事。由于中国运动员已经熟练掌握了一些难度系数很高的动作,比如207(向后翻腾三周半)和307(反身翻腾三周半),国际泳联官员开玩笑说:“下面有请中国跳水队给我们做示范。”

  当时19岁的上海姑娘史美琴,赛前两个月半月板受伤,到了墨西哥高原后伤势意外好转。在女子3米板决赛中,她从第一个动作就领先美国名将梅甘·奈耶和澳大利亚选手麦克法兰,并以501分的成绩锁定了这块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这是中国跳水获得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第二天,中国男子跳台选手李宏平征服了所有对手,登上了冠军领奖台。

  最后一天,中国女台名将陈肖霞以优美的弧线,漂亮的压水花动作,再次倾倒了众人。

  中国跳水队收获了四个项目的三块金牌,外国媒体称,“中国统治了世界杯”。

  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爆发的时刻,各种赞美、宣传随之而来;加上中国跳水队在比赛节奏的控制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比赛,运动员在体力分配和心理调节上逐渐暴露出了问题。

  1982年游泳世锦赛在厄瓜多尔举行,赛前预测中国跳水赢得1到2块金牌不在话下;尤其是女子跳台,陈肖霞被认为没有对手。但进入决赛后,陈肖霞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动作发挥失常,只名列第四。中国跳水队在这次世锦赛上仅有彭园春和周继红分别获得女子跳板和跳台的铜牌。腾飞后的中国跳水第一次遭遇困境。

  周继红——第一位奥运冠军

  由于无缘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4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是中国跳水队首次参加奥运会。赛前,全队总结了“二十五个怎么办”,其中包括准备起跳时,突然遇到刮风怎么办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但队伍没有想到心理问题应该怎样调节。

  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开赛后,中国跳水预期的夺金点全线落空,夺冠的希望寄托在女子跳台上。盛名之下的陈肖霞比赛中出现失误,反倒是替补上阵的周继红一举拿下女子跳台冠军,成为中国跳水历史上第一位奥运冠军!

  周继红此前在队里并不起眼,虽然她夺得了1983年世界杯女台冠军,但表现始终不稳定。由于原来的奥运第二人选吕伟意外受伤,她幸运地获得奥运参赛资格。

  然而,周继红的成功并非侥幸。一方面,她赛前的训练方法非常有效——减少水上,加大陆上训练,拼命练习弹网;另一方面,她的心理素质超强,平时喜欢看外国名著,备战奥运会前她学会了绣花,每天晚上绣一个小时,绣坏了重新再来,也不着急,这个办法大大增加了她的定力;加上周继红没有背上承担金牌重任的思想压力,决赛时越跳越勇,终于实现了中国跳水期盼了多年的奥运梦想。

  “娃娃兵”的胜利

  洛杉矶奥运会后,随着周继红和名将李孔政、陈肖霞以及因伤无缘奥运的史美琴等人相继退役,中国跳水陷入青黄不接。出任中国跳水队总教练的徐益明开始将目光盯在一批十四五岁的娃娃身上;许艳梅、高敏、熊倪等一批基本功扎实的苗子,被招入徐益明麾下,为四年后的汉城(首尔)奥运会做准备。事实证明,他的“娃娃兵战略”是成功的。

  首先,徐益明喊出了“冲击高难度”的口号,当时前苏联有“4个7”(四组动作的三周半),他要求,每个进队的队员都要冲击4个7。熊倪一口气攻克了30多个新动作。

  其次,徐益明可谓是“点子大王”,总结出了好多训练方法,比如什么时候打开,怎样挽救动作等等。“空中找目标”则让队员把枯燥训练当成了游戏。他规定,队员练习三周半时,每跳到一周就找目标点——教练拿着一个硬币,在队员翻腾的过程中让他看,下来之后号让队员去找。此外,他还把闪光仪和录像机结合进行技术对比分析,捕捉运动员的空中动作,屏幕上贴着九宫格,以中外优秀跳水运动员的最佳动作定格为标准动作,和队员的实际完成动作进行比较。

  1987年5月,这些娃娃兵组成“奥林匹克先期训练组”开始集训,并于次年夏天来到济南进行奥运封闭训练。

  经过近四年的精雕细琢,“娃娃军团”在汉城奥运会上大放异彩。许艳梅首当其冲,拿下女子10米台金牌;高敏以巨大的优势摘得女子3米板桂冠。表现神勇的熊倪最终在裁判的“偏心”下无缘男台冠军,金牌被年长他14岁的美国老将洛加尼斯以1.14分的微弱优势夺走,谭良德也获得了一块弥足珍贵的男板银牌。

  中国跳水从汉城奥运会看到了狠抓娃娃兵的甜头。奥运回国后第二天,徐益明就出现在武汉等地,开始了全国选拔。

  当时,中国跳水的一线队员不足200人,业余体校的学生300人左右,全国仅有9个室内跳水馆。相比同期的美国,6000多个一流的室内跳水馆,经常从事跳水训练的超过2000人。前苏联据说也有2000多名少年儿童在跳水学校里接受训练。

  在狠抓年轻运动员的同时,中国跳水加大了对教练员的培养。从1989年10月到1990年2月,历时5个月的全国跳水大集训在济南进行,全国教练员和运动员去了100多人。白天训练,晚上由徐益明亲自主持上课,对跳水的基本功训练是什么,基本训练的方法手段,基本功与难度训练的关系,难度与稳定性训练之间的关系等关键环节,都得到了讨论和梳理。

  各小组之间每周有对抗赛,检验教练和队员对训练方法的掌握和训练成果。集训结束后,所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进行了笔试、口试和比赛,合格者最终收获结业证书。

  这次集训堪称中国跳水的“西点军校”。应该说,20世纪80年代末,以周继红、许艳梅、熊倪、高敏为代表的中国跳水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已经取得重要成绩,“娃娃速成法”需要总结和发扬光大,只有经过总结提炼,才能走向真正的黄金时代。(完)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专题 

更多关于 跳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