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忆中国跳水青铜器时代 历经十年磨难缔造世界王者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7月15日15:23  新华网

  首支国家队跳水队成立

  十年文革,让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中国跳水陷入谷底,彻底归零。

  1970年9月的一天,22岁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系学生史惠国突然被学院领导找去,说体委有人点名要见他。好久没有跳水的史惠国只在跳板上和跳台上跳了几个基本动作就被喊停,来人发话了:“不用跳了,你等通知吧。”

  事后史惠国才知道,他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型期:八一游泳、跳水、水球队解散后,抽调游泳队的部分优秀运动员进入国家队阵容,领导们认为也应该成立跳水队。于是,新中国第一届国家跳水队成立,八一队队长王发成担任中国跳水队第一任领队,年轻的钟少珍、杜度、湛金华等八一队选手以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选手成为国字号第一批运动员。

  当时,排在首要位置的国家游泳队尚没有训练场馆——位于北京体育馆路的游泳馆还在兴建中,更别提“沾光”成立的跳水队训练场地了。而国家游泳队和跳水队组建后的第一项任务不是训练或者比赛,而是全国性巡演,他们要让全国人民都了解并喜欢游泳和跳水运动。

  为了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他们全国巡演的第一站是毛主席的故乡湖南。他们的表演每天两场连轴转,白天和晚上各一场。队员们分成三人或是四人的小组,携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主席万岁”等大幅标语,从跳台上跃下,标语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缓缓张开、慢慢落入水中。晚上表演的效果更是精彩:运动员站在7个到9个不同高度的跳台跳板上,手里拿着点燃的烟花,在关掉灯光的漆黑夜空,随着烟花的劈啪声,空中呈现出无数支烟花缭绕的动作,形成了一个个色彩缤纷的轨迹。

  此后他们先后到广东东莞,湛江以及海南海口等地巡演,从大桥上往下跳,在江上临时搭的木架子上往下跳……由于条件有限,水里的泥沙、杂物经常会钻到队员的泳衣里面去,让人难以忍受。可是,表演时人们自发的热情和山呼海啸的场面,让运动员倍受鼓舞。

  “我们每跳一个动作,观众就掌声雷动、排山倒海地高喊‘毛主席万岁,感谢你们’。这么热烈的反应,我们觉得热血沸腾,浑身是劲,跳了一个又一个。这比如今的奥运会现场气氛热烈多了,不管条件多艰苦,我们却是越跳越有劲!”如今已经从上海跳水队领队岗位上退休的史惠国如是说。

  第一次全国巡演获得了空前成功。第二年,跳水队再接再厉,先后到杭州、黄岩、温州、绍兴、南昌、广州、东莞,北上郑州、大连,西到重庆、自贡,走了7个省的20多个城市。表演的场地复杂,有在农村养鱼的池塘里搭起5米的木台,观众挤着站在齐腰深的池塘里观看;有把跳台搭在两条大船上,运动员表演时,双脚用力一瞪,船体就下沉;还有在水深只有1米8的河塘里跳水的经历。短短两年时间,中国跳水队在全国表演了上百场,观看人数多达几十万人,他们点燃的星星之火算是真的“火”了。

  然而,全国巡演只是对大众的普及教育,运动员本身并没有技术上的提高。回到北京国家体委大院后,国家队依然没有训练场地,他们只好夏天顶着烈日骑自行车到相隔半个小时路程的陶然亭露天游泳场去训练,要不就去广东借用训练场地,冬天去湖南的游泳馆“打游击”。十几个人挤在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睡觉,吃的是冷菜冷饭。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跳水队终于有了自己的跳水馆,1973年动工,一年后完工。兴建过程中,全体队员和教练们都参与了劳动。

  没有器材,他们从上海跳水队借来了两块跳板,一块是玻璃钢质地,另一块是木板。

  没有陆上训练地,全体运动员和教练员在体委幼儿园的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放上沙子,上面再摆一个棕垫,利用木头支架自己安装弹网,用两颗枝干结实的大树安装保护带。

  缺少国际比赛机会,他们就埋头苦干,研究比赛录像,第一个目标是世界第八的日本队。因为,教练们在看过日本队录像后,一致表示:“他们有的难度动作,我们一定要有,比如205(向后翻腾两周半屈体),305(反身翻腾两周半屈体);他们没有的难度动作,我们也要跳出来!”

  钟少珍-第一位亚运会冠军

  其实,在兴建跳水馆期间,中国跳水迎来了美国高手和国际泳联主席率队访华,借机进行了多次共同训练和表演,学到了加长走板踏跳步、空中和规定动作规范化以及入水动作细节等诀窍。这是中国跳水和世界高水平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美国队的队员会跳10米台的205(向后翻腾两周半),我们还不会。跳转体动作时也特别吃力,他们就教我们怎样转体。这是我们真正的跳水启蒙,”张秀伟后来说。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参加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的机会。然而到了德黑兰之后,他们直到距离报名截止时间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才被通知可以参加比赛。

  中国跳水健儿们的表现,没有让国人失望。

  9月4日,第一天,26岁的钟少珍获得女子3米板冠军,这是中国跳水获得的第一个亚运会冠军;宋云藏获得亚军。谢才明赢得男子3米板冠军,刘穗收获铜牌。9月6日,钟少珍再夺一金,获得女子跳台第一名,劳书成名列第三。

  9月7日,15岁的李孔政获得男子跳台冠军。

  亚运会让不少旅居国外的华人激动地难以自持,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南斯拉夫跳水队领队随即向中国队抛出了欢迎参加本国邀请赛的橄榄枝。

  陈肖霞--第一枚世界大赛金牌

  从1976年开始,中国跳水开始了冲击难度的高潮。28名男女运动员在比赛中采取过跳水动作难度表上没有的向前翻腾四周半(109C)、207(向后翻腾三周半)、307(反身翻腾三周半)、407(向内翻腾三周半)等动作。队员吴国村在重庆比赛的时候,跳台六个动作,只有一个107是难度表上有的,其他的五个动作都还没有命名。

  1979年,国际奥委会在名古屋会议上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当年9月,中国队出现在墨西哥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赛场。

  在墨西哥,时差和高原气候让他们感觉到了不适——陈新一边呕吐一边训练,陈肖霞发烧了也没有离开跳板。

  9月6日,女子跳板决赛,陈肖霞以微弱的劣势负于苏联“跳水女皇”卡列尼娜,夺得银牌。

  9月8日,女子跳台决赛,陈肖霞如愿获得中国跳水的第一块世界大赛金牌,轰动了整个世界。

  从闭门造车、经历十年浩劫的低谷,到组建国家队,参加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跳水健儿在世界跳水同行眼里,迅速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仿佛横空出世的“神秘瑰宝”。(完)

  新华社记者周欣 罗争光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专题 

更多关于 游泳 跳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