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掏出相机自拍一张,动不动开个玩笑逗逗身边的朋友,平日里经常开车出门忙活他的乒乓事业……想不到吧,61岁的梁戈亮属于典型的“阳光派”。
从1971年到1979年的历届世乒赛上,这个来自广西的帅小伙是中国队的“秘密武器”,五届拿了六块金牌。1980年底,梁戈亮从国家队退役,但他既离不开乒乓球,还想走出去看看世界,因此到了德国吕贝克俱乐部打了一年多的球,成了中国第一批出国打球的运动员。之后,他还到意大利、朝鲜等国担任过国家队的教练,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彼时,30多岁的他走过了世界不少地方,为了更为深刻地感受外面的世界,他选择到德国这个自己喜欢的国度定居。1985年,他自费赴德国,在当地的乒乓球俱乐部里,一边打球,一边带徒弟,一晃就是10多年。在那里,他自我立下规矩:不在德国国家队当教练,不申请德国护照加入德国国籍。
1997年复活节前夜,一场车祸让他身体几乎“散架”了,腿、胳膊、头和颈部都遇重挫。特别是右胳膊,这可是他打球的“命根子”,竟然伤到无法自如运动,几乎连刷牙都不可以。
这样的遭遇,也许别人会绝望。可多年的运动员经历,让梁戈亮早就具备了百折不挠的品质。康复期间,他拄着双拐继续参加俱乐部联赛,在只能一条腿移动的范围内,照样克敌制胜。
经过长期的康复,他的身体日渐恢复正常,脑海里也萌生出回国的念头。终于在2002年,他迎来一个合适的机会——收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书,当一名体育教师。于是他果断地回来了,不仅担任本科生的乒乓球课教学,还组建了乒乓球俱乐部。
一周教两个小时的课,再到俱乐部里活动两次,梁戈亮的乒乓生涯得以延续。干了几年退休,他不教课了,但照旧来俱乐部指导弟子。他的“执教”思路很清楚,“我很看重小孩和老人,教小孩是带他们入门、帮他们少走弯路;而教老人则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现在,俱乐部红红火火,多的时候有100多会员。
每周都保持着固定的运动节拍,梁戈亮的身体状态相当好。在美国参加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系列活动时,他拿起球拍,依然难觅对手,一招一式用矫健、灵活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除了打球,梁戈亮还有别的“运动”——干农活。梁戈亮和爱人住在北京小汤山附近的一幢别墅里,他家的院子里种上了花草蔬菜,屋顶也被他开发成“空中花园”。每天早晚,他都要忙活一阵子,浇水、施肥,不亦乐乎。平日里,他还钻研乒乓球拍,自己设计的“特制球拍”还申请了专利。
“我感觉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儿,我很快乐,很享受我的时间,用一句流行语说:我的幸福指数很高,我很满足。”梁戈亮说,他有很多爱好,特别喜欢向别人学习,“比如从年轻人那里学到活力,从老年人那里学来经验……我感觉自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梁戈亮的爱人也和他一样,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不仅担任小区艺术团团长,还在前不久被选为街道居委会主任。女儿在德国工作,她的独立生活能力让梁戈亮骄傲不已。
作为前国手,梁戈亮不仅拿了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更是有幸参与了乒乓外交的全过程,而且50年来一直与乒乓球不离不弃。回首自己的乒乓生涯,梁戈亮说:“我太有运气了,真的很满足!”不过,这次到美国参加纪念活动,他又有了新目标——“我争取再过40年还在打球,还能参加纪念乒乓外交80年的活动!”
本报记者 窦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