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短道速滑基层教练孟庆余:甘守清贫栽大树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22日09:28  中国体育报

  提起中国速滑,离不开杨扬、王濛这些名将;说起这些名将,绕不过七台河这座小城。当七台河的这些优秀儿女站上世界之巅时,所有人会想起一个叫孟庆余的基层教练。

  共产党员、高级教练员、七台河市体工队队长孟庆余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快5年了。而这5年时间里,他曾发掘、启蒙的优秀人才仍在为中国速滑赢得荣誉、为祖国夺金争银。去世时年仅55岁的孟庆余在他辉煌而又短暂的生命里为我们留下了不仅仅是雄厚的人才宝库,更有感人至深的默默奉献精神。

  1974年,23岁的哈尔滨知青孟庆余因出色的滑冰技术被体委领导相中,从一名煤矿工人变为一名速滑教练。在领导支持下,他根据国内外冰雪运动发展的趋势和七台河的实际,力排众议,把体工队从大跑道训练转为专攻短道速滑项目,一举奠定了七台河成为国家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培养基地的基础。30年来,孟庆余认真执教,刻苦钻研业务,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七台河体工队的骨干教练多是他亲手带出来的优秀队员,他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执教经验总结出“高、精、尖、准、细”自成一家的训练方法都传授给了他们。

  孟庆余十分注意调剂运动员膳食结构,精打细算,自己上菜市场买菜,为队员准备可口的饭菜。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早早起床,为队员们做好饭菜。饭后,他领着30多名队员训练。夜晚,紧张繁重的训练让队员们早早进入了梦乡,孟庆余却坚持写完训练心得,还要挨屋巡视熟睡中的队员,然后再蹲进卫生间里磨队员的冰刀,一磨就过了后半夜,为此他也成了磨刀专家。

  孟庆余是国内短道速滑项目中声名远播的教练,有人出高价要买他的运动员,也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欲把他从七台河挖走,可他不为金钱所动,不为安逸所诱,以实际行动树立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遇到训练经费有缺口、教练员生活有困难、贫困队员生活费接济不上、没钱购置冰鞋等,孟庆余就掏出自己的工资。孟庆余去世后,有关人员到银行查账,除了工资卡里的一点钱,他竟没有一分个人存款。

  本报记者 蒋亚明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