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国梁专栏:难忘1999年世乒赛 那次坚信我能夺冠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10:20  乒乓世界杂志
《乒乓世界》2011年第五期封面《乒乓世界》2011年第五期封面

  刘国梁:12年前看我,今年看他们

  1999年,是我运动生涯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年。那一年的世乒赛我拿了男单冠军,成就了梦寐以求的“大满贯”,同时又意外地卷入了兴奋剂事件。那一年,本来是4月份在南斯拉夫比赛,因为战争改到了荷兰,这也是世乒赛第一次延期易地,如果按正常情况4月份打的话,还不一定谁是冠军呢。那次比赛也是我感受压力最大的一次,因为2000年以后要改大球,我的胶皮也要改,意味着1999年是我巅峰时期的最后一届世乒赛,所以自己也是拼命想抓住这个机会实现“大满贯”,对这个冠军是非常渴望的。

  从技战术发挥来说,1999年荷兰世乒赛是我几次拿冠军过程中打得最差的,但是结果却是最好的一次,那届除了男单冠军,还跟孔令辉拿了男双金牌。当时我的自信心非常强,取胜的欲望和信念也非常坚定,对“大满贯”志在必得。比赛中,我自己感觉发挥得不是很理想,但当时就想着要一轮一轮地往前挤。单打比赛前面还算顺利,实际上只有两场球打得比较激烈,一场是跟盖亭打,第一局输了,第二局在17︰20落后的情况下赢回来了;还有一场就是最后跟马琳的决赛,应该是打球以来最紧张的一场球。

  马琳比我小几岁,当时他年龄上是小孩,但是球已经不是小孩了。荷兰世乒赛他的势头特别猛,前面赢了世界上最强的三个外国选手,金择洙、老萨和老瓦,闯进了决赛。他的冲击力、球的威胁和比赛场上的缠劲儿,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因为当时我也没有必胜的能力,有点像现在的马琳跟许昕这帮年轻人打,好的时候也许能控制住局面,差的时候也不好打,输赢不好说。我觉得那次比赛自己主要是赢在比赛经验和必胜的信念上。

  荷兰比赛之前,我的自我感觉良好,一直在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说实话,如果那次比赛4月份在南斯拉夫举行,冠军可能就不是我的了。3月在正定备战的时候,我整个感觉都不太好。我比较喜欢在8月份比赛,奥运会都是在8月份打,我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发挥得就不错,所以我觉得8月是我的幸运月。而且,在夏天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各方面的感觉都比4月份要好一些。4月份举行的世乒赛我打过好几届了,单打成绩都不好,有第一轮被淘汰的,有第二轮被淘汰的,有决赛输的。所以一听说世乒赛改期之后,我就暗示自己:如果4月份打比赛可能还是打不好,现在老天给了机会,改到8月了,比赛地点又改到了我比较喜欢的富有激情的荷兰,这不就是为我改的时间?

  我还记得比赛的前一周,我们到荷兰的北部城市格罗宁根的一家俱乐部训练,原陕西队教练李济蜀到机场接我们,我是最后一个下车的,他一看见说:“哟,冠军来了!”他的意思是世界冠军来了,因为我本来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嘛。我当时就跟马琳说:“你看吧,这是能看懂的,知道冠军来了。”其实这都是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看到什么都会觉得这是为自己举办的一次比赛。所以1999年的荷兰世乒赛是我信心最强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从比赛之前到比赛最后一刻,我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获得冠军。

  12年一个轮回,没想到今年的世乒赛单项赛又在荷兰举行,巧合的是,马琳现在的情形跟我1999年非常相像,“大满贯”就差一个世乒赛单打冠军了,能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可能也是最后的机会了。12年里,马琳一共进了三次世乒赛决赛,三次都输了,其实他每次都很有机会,都差一点。假如12年前他第一次进决赛赢了我的话,也有可能他三次都赢了,这就是心理的一个坎儿。这层窗户纸他从1999年就没有捅破,一直到现在,12年了。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看看马琳能不能把这个巧合抓住,从荷兰的埃因霍温跌倒,在荷兰的鹿特丹站起来。看他能不能用超强的信念和意志,最终获得“大满贯”这个顶级头衔。我觉得这对马琳来说是一个很高的台阶,他一旦跨上这个台阶,就是这个时代真正的王者。

  对王励勤来说,世乒赛是他获得冠军荣誉最多的赛场,就像我感觉自己8月份状态最好,大力状态最佳的时候可能就是5月份。所以我们都把世乒赛称为大力的“主场”,这不是说场地,而是说这个比赛。就像马琳打世界杯一样,一到世界杯,马琳就会了;一换世乒赛,马琳可能就显得非常拘谨。而大力恰恰相反,只要一到世乒赛,他就显得比较自信。所以我认为,世乒赛上的王励勤将是很可怕的,因为运动员最可怕的就是信心,一旦他赢得了信心,他可能就赢得了比赛的一部分。我觉得王励勤还是非常有机会在他的“主场”突破,在他最有信心的世界比赛里放手一搏,找回昔日最佳状态。

  作为世乒赛卫冕冠军,这次封闭训练王皓的心态比较轻松一点,也更自信一些。拿没拿冠军毕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他最近的成绩、状态都不错,大赛经验也够多了,所以显得信心和底气都比较足。我们对主力队员的要求,一般都是到世界大赛的时候不输外国人,但这次我给王皓定的标准是,别人是不输外国人,他应该是不输任何人。队伍的核心、真正的领军人物是靠打出来的,不是靠说出来的、捧出来的。对王皓来说,能不能创造自己的时代,这次世乒赛也是一次考验。

  在几个年轻选手中,马龙已经参加过两届世乒赛的单打比赛了。这次比赛他必须要突破自己,否则他将很难在奥运会站住脚,不能成为无冕之王啊,平时公开赛挺厉害,一到大赛就不行了。我觉得他跟马琳有点像,就是大赛的这层窗户纸,他一定要敢捅,一定要敢于突破自己,能够释放自己,要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张继科以前从来没有报过世界比赛的单打,这次他的单打则是有利有弊,甚至是利大于弊。正因为他没打过,可能他对比赛更兴奋、更期待,而且他现在也具备了冲击任何世界高手的能力。如果他能够摆正心态,有可能成为最大的一匹黑马。去年莫斯科团体赛也是他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团体赛,就上了决赛,而且在1比1的情况下,最终取得了胜利,是他非常大的一次锻炼机会。张继科给我的感觉有点像藏獒,在场上是一个很好斗、很血性的运动员,他最让人欣赏的也是这种桀骜不驯的野劲儿。在大赛中,特别是打得特别投入的时候,双方都在最关键的时刻,他往往能迸发出这种野性。我觉得运动员往往在第一次的时候,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更别说他是初生藏獒,本来就不怕虎。所以我非常期待张继科在世乒赛中能够有上佳的表现,看看他第一次参加单打能不能有所突破。我觉得如果他能够打出那股野劲儿的话,还是挺有机会的。所以,心态调整很关键,他现在有点把自己估高了,调节能力、摆脱困难的能力和场上的周旋能力还是显得偏嫩一点。

  许昕是一个很有灵感的运动员,在场上充满灵气,特长比较突出,特短也比较明显。他是现在的主力队员中最会比赛的运动员,而且越是大赛,对方可能越会感觉他难缠。今年的前几站公开赛他都打得不错,但那仅仅是公开赛。在世乒赛这样的大赛上,他能不能有上佳表现,在双方都高度紧张的时候,他是不是还能像平时那样自信、那么有灵感?我很希望他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把自己的冲击力、对乒乓球的理解和天赋都展现出来。

  这次在厦门备战鹿特丹世乒赛,我们在训练上又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4月2日晚上12点开始业务学习,第二天早上7点、中午12点、下午4点半各安排一场比赛,而且要求运动员必须用备用板打,制造一些超常规的困难让运动员去克服,有的运动员把这种挑战极限的日程安排称为“魔鬼训练”。

  记得1999年世乒赛结束之后,我在兴奋剂检测中被查出表睾酮超标,主要原因应该是当时的紧张情绪,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熬了好几天,引起了身体的内分泌变化。当时我打混双、双打、单打三个项目,每一项都得全力以赴,消耗特别大。男单半决赛和决赛是最后一天打,和马琳这场决赛的头一天晚上,我睡得很少,大概4点睡,早上7点多就要起床,8点出发去馆里,10点钟比赛。1996年奥运会我和王涛决赛之前,我也是4点钟睡,8点多钟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也一样,我给马琳他们三个人做赛前准备,马琳最后一个开完会都凌晨4点了,第二天还要比赛,其实人在高度亢奋的情况下,睡不了多长时间,一样是有劲的。

  这种极限训练就是模仿世界大赛最后一天的情景做的尝试。事实上,比赛不可能是在你感觉身体状态特别好、竞技状态也最好的时候去打的,特别是单项赛,当大家都在消耗的过程中,不一定是比谁最好,而是看谁比别人稍微好一点就行了。尤其最后一天,更关键、更残酷,已经熬了好几天了,各方面的消耗都非常大,这时候就是比双方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看谁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样的时间里,准备得更充分一点、调动得更快一点。

  我觉得现在的队员,特别是年轻队员还有些娇气,像马龙、张继科、许昕,本来参加大赛就不多,这次比赛又牵扯到伦敦奥运会的报名,他们的压力会很大,更加期望把这个比赛打好。想得越多,可能睡得就越差,身体和各方面状态都达不到最佳,这时候就要靠自己的意志,靠自己取胜的信心和决心,靠自己的调控能力,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所以我们有意识地折腾他们,除了在作息时间上超常规,还通过其它手段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并且要求他们用备用板打比赛,这也是一种抗压的过程。在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还要增加你的难度,要求运动员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不管你在场面上打成什么样,一定要想办法赢得最后的胜利。以我的经验,在竞技体育中,一般的比赛可能你会打得很精彩,但在大赛中不会有太多的精彩瞬间,更多的是比谁犯错误少,谁能抓住对方的错误。精彩的比赛,不如丑陋的胜利。(采编/夏娃  图/边玉翔)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国际乒联巡回赛专题   《乒乓世界》夏娃专栏

更多关于 刘国梁 世乒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