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5月28至30日,2011年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第一站的比赛将在浙江舟山打响,全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将迎来自己新赛季真正意义上的“处子秀”,在经过了近两个月的集训之后新女排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接应改造”计划的实施效果如何?队伍的技战术磨合情况是否能适应大赛的要求?等等疑问都有待通过比赛来获得解答。
强力接应改造效果如何?
在4月份组队伊始,中国女排主教练俞觉敏便提出了“接应改造”的设想,王一梅和杨婕两位主攻队员双双被安排在了接应的位置,意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造属于中国女排自己的“强力接应”。通过女排在集训期间所进行的5场公开赛我们可以发现,王一梅重新回到了她最擅长的主攻位置上,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她的二次改造基本失败,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王一梅自身的进攻特点还是更适合主攻的位置,另一方面她体重偏大、移动慢的缺点也很难满足中国女排对于接应跑动进攻的要求,因此“强力接应”的希望只能寄希望于杨婕和新秀邱亚楠身上。
身高已经达到1米90以上的杨婕来自上海,在上海队中一直司职主攻,去年也是以主攻的身份入选国家队的。由于过去有过打接应的基础,因此杨婕被从主攻改到了接应位置,也是主帅俞觉敏“改造计划”中目前仅存的硕果。从近期的实战中来看,杨婕基本上都是处在主力一方的阵容之中,应该是教练组近期考察的重点队员。尽管在集训当中也加强了跑动进攻的练习,但是由于受到扣球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杨婕目前的进攻手段依然以2号位的强攻以及1号位、6号位的后排进攻为主,跑动进攻的威胁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她的扣球成功率也有待提升。
小将邱亚楠来自浙江,是联赛中涌现出的新秀,今年是她第一次入选国家队。邱亚楠在浙江队时的位置就是接应,她的特点是速度快,身材不高却富有灵气,加之和二传配合的比较好,她在2号位和3号位的跑动进攻也颇具特色,之所以将她选入国家队,想必俞觉敏也是希望能够将她自身鲜明的特点融入到国家队的技战术之中。但是邱亚楠的身高只有1米83,在队员普遍高大化的国家队中这样的身高也并不突出,此外邱亚楠偏瘦弱的身材也限制了她的力量,以上两点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尽管俞觉敏在本赛季主打“强力接应”牌,但是其大体的意图应该还是在打造具有中国女排传统特点的接应队员的同时,加强其个人的进攻、特别是强攻能力,以改变中国女排在过去比赛中暴露出来的右翼进攻薄弱的问题。这样的出发点没有问题,但是实施起来还要看队员在实战中的表现,以及与全队的磨合。杨婕尽管身高条件不俗,但是毕竟是刚改接应不久,适应新位置也需要一段时间;而邱亚楠自身特点虽然突出,但是受身体条件所限,能否在面对世界高水平队伍的比赛中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还有待于实战的检验。
整体技战术是否有新变化?
中国女排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长期受到进攻点单一的问题所困扰,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接应队员难以在右翼形成有力的攻击力保障造成的。特别是在去年,无论是从主攻改打接应的李娟,还是世锦赛期间火速回归的周苏红,她们在队中的作用都是保障甚于进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中国队出现一传不到位无法组织快攻,那么进攻的压力就落到了主攻一个人身上,反而有利于对手做出针对性的拦防。而如果今年的接应改造计划能够成功实施,无疑将会使中国女排摆脱上述“一点攻”困局。强攻点的增多,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女排两端进攻的压力,配合跑动进攻的加强,可选择的进攻点增多也为实现“快速、多变”的战术提供了前提。
除了倍受关注的接应位置之外,新女排在主攻位置上的组合也同样是大家所关心的。女排主帅俞觉敏在今年组队之初亦曾提出过双主攻接一传的构想,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放接应队员,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进攻之中,这样的主攻组合要求队员攻守均衡、一传过硬。尽管随着王一梅回归主攻位置,双主攻接一传的设想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从实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一梅在担任主攻的部分轮次中也开始承担一传的任务,几位替补队员的一传能力也在稳步提升,这些改变无疑都是积极的。此外,一旦接应队员能够承担起足够的强攻任务,那么在主攻位置上就可以启用攻守更为均衡的组合,因此,这两个位置上的人员配置息息相关。
去年日本女排在世锦赛上获得铜牌,其赖以成名的出色的防守和小球技术是她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反观中国队在小球串联环节和众多强队相比差距就显得比较大,日本队的成功无疑也是在提醒中国队,在注重队员高大化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小球串联环节。特别是今年缺少了周苏红和李娟等老将的情况下,能否在这一环节上有所提升将是女排能否在亚锦赛和世界杯等重大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此外,王娜和米杨两位新二传的出现也在攻传配合环节为女排带来了新变化,年轻自由人单丹娜实力不俗,也让实战中实施全新的“双自由人规则”成为了可能,这些变化能否在实战中为新女排带来实惠,都是值得大家重点关注的。
(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