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郝帅不混日子仍不甘陪衬 浪费唯一机会成人生拐点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22日10:12  天津网-每日新报

  2011年,郝帅进入中国乒乓球一队的第十一个年头。十一年间,他一直在“准主力”的位置上徘徊着。特别是2005年上海世乒赛上那有些不可思议的“被逆转”,更是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拐点。有人问,郝帅这些年是怎么“混”的,这么说其实很不公平。在国乒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怎么能“混”?谁会让你“混”?而且,如果真是混的话,又怎么能够这么多年都保持在主力层里?这些年,郝帅就那么无怨无悔地付出着、执著着。他说,既然选择了乒乓球,就要承受由此带来的一切,他心甘情愿。

  鹿特丹世乒赛混双决赛,郝帅/木子输得很快,冠军的希望破灭了,机会又溜走了。郝帅伤心绝望吗?他说没有。不是麻木,而是混双真的无法激起他多大的激情,而且又是输给队友,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主管教练肖战和他说,别放弃,继续拼团体和下届的单打。主教练刘国梁之前也曾经说过,他光打混双远远不够。这些,都让郝帅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当初刘国梁对他那次语重心长的“现身说法”,更让他坚定了信念。他说,只要队里还有选拔竞争机制,就还有机会,他就不会放弃。

  上海之殇 人生拐点

  “如果当时赢了,这几年也许会不一样”

  在国乒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有时候那种压力会让人感到窒息。这些年,郝帅就这么挺过来了。他说,压力当然有,平时还好,主要是竞争时。从第一个球开始,压力就来了。这么多年,能够坚持住,确实挺不容易的。但是习惯了,也就不觉得压抑了。因为既然选择了这项职业,就要面对这些,就和普通人的工作一样。压力和竞争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要做的就是正常训练,这也是他唯一能掌控的东西。

  想当年,国乒“六小龙时代”,郝帅的势头也很强劲,那时候他的心气也是很高的。那时候,奥运会冠军曾是他的梦想。可是这么多年过来,那些梦想依然只是个梦,甚至变得遥不可及。在国乒,一次机会抓住了可能从此一片坦途,但是反之则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不幸的是,郝帅赶上了后者,那就是灰暗的2005年上海世乒赛。

  “那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记忆,现在想想,那确实是唯一一次机会,遗憾的是我没有抓住。如果当时赢了,这几年应该会不一样,但是没有如果。从那次之后,想获得机会就更难了,因为马龙也起来了,形势更微妙了,因为在上海世乒赛的时候,我的状态比王皓、陈玘都好,可是之后我连马龙都比不过了。”

  当时面对心理素质差的指责,郝帅并不服气,他曾经说,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心理素质差还能进八强,要是不差那不拿冠军了?但这么多年下来,当身边总是响起这样的声音的时候,郝帅慢慢也认同了。

  “其实那会儿说那话是气话,冷静下来之后自己也觉得确实是心理素质差,不然的话,当时梅兹刚扳回一局,后面还有三局呢。当时确实是手软了,最后心理崩溃了,特别慌,全国比赛、国际公开赛都没那么慌过。毕竟是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没经验,如果再有机会,肯定能扳回来。”可是现实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不混日子 不甘陪衬

  “只要还有选拔竞争机制,我就还有机会”

  正所谓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他没有抓住上海那次唯一的机会,日后的不来梅、萨格勒布、广州、横滨、莫斯科、鹿特丹,每一年,他不是看客,就是“搭着走”的陪衬。虽然国乒也推出了“直通”的竞争机制,但很多时候,郝帅都在扮演着“N+1”的角色,他永远是被落下的那一个。

  落选不来梅的时候,郝帅还挺受打击的,他当时觉得应该和马龙PK一下,但是没有这个机会。不过他也能理解,马龙年龄小,教练要培养年轻人很正常。后来,萨格勒布输球了,广州世乒赛依然没戏,北京奥运会更别想,横滨也没单打资格了,莫斯科继续去不成,鹿特丹只剩下混双。“多米诺骨牌”就这样被推倒了。

  “开始的时候,特别想证明自己,后来知道越来越难了。去年直通莫斯科输给许昕后,肖指导就和我说,其实上海输球后机会就不大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直在争取机会。只要还有选拔竞争机制,我就还有机会。但如果是靠教练组保送,估计我就真没机会了。”所以,郝帅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知道,国乒不是“混”的地方,自己也没有混的资格。

  北京奥运会,自然没郝帅什么事。他当时的感受是既正常也失落。说正常或者说是平衡,是因为雅典奥运会冠军陈玘也没去成,马龙也很优秀,但是也没去成。失落呢,是因为又想起了上海世乒赛,如果那次抓住机会了,他应该不会是现在这个处境,起点会不同,没准也能有机会去了。当马龙、许昕和张继科都快速成长起来后,郝帅就更不用想伦敦奥运会了。用句最直白的话讲就是,他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他能认清自己的位置。

  国际乒联改制,奥运会缩减参赛名额,所有这一切,郝帅的反应都很淡漠,他觉得这和他没有太大关系。他觉得这对队员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教练压力大。因为多一个选手,就多一个机会,人多了,守住一条线的概率就大。但实际上,无论是报3个人,还是更多人,最终打进决赛的还是两个人。他也知道,以他目前的处境,根本不可能成为奥运人选,所以也不必分心想那些事。

  混双亚军  不悲不喜

  “我更看重世乒赛男单男团,世界杯都不行”

  横滨世乒赛的男双、混双铜牌,是郝帅第一次获得世乒赛奖牌,但是他一点儿满足感都没有,而且还挺失落的。“这么多年付出这么多,却只是两枚铜牌。别说是铜牌,就是混双真拿了金牌我也不满足。即使男双拿了金牌也只是正常,并不会觉得意足。因为我的目标不在这里,我更看重世乒赛的男单和男团,连世界杯都不行。”

  所以,当鹿特丹混双摘银后,郝帅说他没什么感觉,“出征之前我的目标就是进决赛,争取夺冠。只能说是有机会,谁发挥得好谁就赢,并不是说我们有多大优势。”

  从确定配合开始,郝帅和木子都在积极与对方沟通交流技战术,他们也很认真地研究每一个对手,但是没想到决赛开局会那么被动。曹臻是上届冠军,经验上要比他们丰富,而张超又属于那种打疯了谁也拦不住的,而恰巧那天他就“很疯”。0:3落后的时候,郝帅就知道要坏事了,虽然他也极力扳回一局,但大势已去。 

  赛后接受采访时,张超说,自己很硬朗,而郝帅则是软的那种。“赢了怎么说都行,我们既然已经输了,也只能接受现实,没什么可说的。”面对“心理差”的说法,郝帅似乎都懒得去回应了。如今的他确实也不像当年那么慌了。去年世界杯团体赛夺冠后,郝帅的心态上发生了转变。

  “为什么我在队里打就没事,而出去打国际比赛就紧张?其实关键是看自己怎么想,这就需要心态上的转变。因为无非就是在国外选手他们衣服上的国旗和我们不一样,自己就强行给自己加压。静下来想一想,其实自己人同样不能输,输了照样没有机会了。那会儿刘国梁指导就和我说过,打好自己的比赛就行,其他的不用想。以前出问题往往就是自己的心态变了,一两个球处理不好,就会特别慌、特别紧张,现在想想确实没有必要。”

  比赛结束后,郝帅没有和家人联系,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主管教练肖战安慰他,“混双输就输了,要拼明年的团体和下届单打。”郝帅确实没有灰心,他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只是一定要努力付出。毕竟,王励勤、马琳继续的时间不会太久了,而更年轻的闫安、方博和他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当混双决赛结束后,郝帅依然很认真地守在单打和男双的比赛现场,他要好好学习,认真观察每一个对手,这是一种储备。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苏娅辉


分享到:

相关专题:第51届鹿特丹世乒赛专题 

更多关于 郝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