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松博文:曾是排球“魔鬼训练”的代名词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10:29  中国体育报

  时钟拨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松博文这个名字就是“魔鬼训练”的代名词。他的知名度不亚于山口百惠在中国的知名度。

  大松博文最初供职的俱乐部是日本贝冢纺织厂的业余女排队伍,而他个人的资历也很有意思,在担任教练之前,他和排球仅有的接触只是在中学时候打过排球,而他当时的职业是纺织厂的原料采购经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采用大强度、高密度的“魔鬼训练法”,将多数由纺织工人组成的球队带到了1960年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的亚军。然而大松博文还不满意,他撕碎了奖状,因为他说,他的目标是冠军。

  中国女排和大松博文的缘分是从1964年开始的,那年6月,大松博文第一次率领日纺女排来华访问,她们下午五点到达北京,晚上又看了《东方红》演出,但是午夜时分居然还要马不停蹄地训练。大松不停地从各个方位连续大力抛球,而队员们翻滚救球,精疲力竭,有人计时统计,大约每五秒钟一个往返,至凌晨一时,仅3号谷田绢子一人就摔救了130 次。这让当时的中国人感到很惊奇,他这种独特的训练甚至惊动了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贺老总现场观看训练后,也大有感触,回去后便邀请周总理去看大松训练,并陈述了体委想请大松来国内训练女排的意见。在总理的支持下,第二年,大松博文再度访华,国家体委抽调了山东、辽宁等四个队的男女排队员跟随大松博文进行训练。

  说起来,中国女性算是够能吃苦的,但是和大松博文的训练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日本,大松博文训练时会在场边放个木桶,因为队员随时会被练得呕吐。一位当年的北京女排的队员回忆:练到后来,我头发晕,眼发花,房子也旋转起来了,但我还得不停地去飞扑大松打来的球。他穿的是条绿色的短裤,扣球时一动一动的,仿佛是两盏绿色的灯笼似的。我不顾一切地紧紧盯着那两盏绿灯笼,奔跑着,扑救着。这时,世界上除了那两盏朦朦胧胧的绿色灯笼和模模糊糊的白色皮球之外,我什么也看不见,仿佛连我自己也不复存在了……

  没练几天,姑娘们出现了剧烈的反应,每天要训练8个小时,外加半个多小时的早操。其实,8个小时只是规定的时间,大松从来不守时,有时能从下午练到子夜时分。把吃的饭吐出来了还不算完,又把胆汁吐出来。吃饭的时候没有食欲,晚上睡不着觉,浑身疼,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出现了蛋白尿或血尿的情况。好在几天之后,大家都适应了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不良反应消失,总算熬过了第一关。而大松博文训练中体现的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体育界训练时遵守的基本准则。

  1965年9月,大松博文作为特邀贵宾参加新中国第二届全运会,他没有客套地说好话,相反,他认为你们的进步不够大,说明你们的训练还不刻苦,中国队不拿世界冠军是没有道理的!他说,他还要到中国来。可惜他的这个愿望没能实现,1978年,大松博文在他的故乡冈山县指导一次训练时,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和中国女排的情谊,他的魔鬼训练方法却永远记载在中国和世界排坛的历史上。

  本报记者 陈思彤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女排征战2011赛季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