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大运会火炬网络传递 “手手相传”书写别样精彩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10日17:24  新华网

  这是一次“超时空的链接”。

  火炬熊熊燃烧在电脑屏幕上,随着鼠标轻点,它被成千上万的网民“手手相传”,传达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别样精彩。

  10日上午,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在深圳大学展开,与之同时展开的还有全球首次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虚拟火炬”传递活动。作为一项创举,它见证了一场体育盛典,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民拥抱世界、分享快乐的热情与胸怀。

  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访了大运会执行局和相关参与单位,揭开了这次网络传递的神秘面纱。

  网络传递:“盛会俭办”展现中国互联网时代新理念

  8月,第26届大运会将在深圳举行。虽然号称“小奥运会”,但大运会与奥运会的理念和办赛思路并不相同。

  据大运会执行局大型活动部副部长袁承咏介绍,最初深圳也曾经计划在全国50个高校开展火炬传递活动,“配套的经费预算有八九千万元,但即便是达到了这样的规模,火炬传递的影响和精彩程度与奥运会、亚运会相比也肯定存在差距”。

  与其模仿,不如彻底抛开这个思路,以青年和大学生最熟悉和容易接受的网络为平台,用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方式传递火炬成为大运会传递的崭新思路。

  于是,最终确定的方案成了:实体传递只设北京大学、深圳大学和广州大学城三站,而网络“虚拟传递”成为火炬传递的主角。“资金的预算下降了9成,不会超过1000万元。”袁承咏介绍。

  网友“风影烛光”评价说:“深圳需要一届成功的大运会,更需要一届‘少花钱多办实事’的大运会。不能打着‘办大运’的旗帜,将运动会办成‘烧钱会’。希望让深圳告诉世界,原来盛会也可以‘俭’办,一样精彩。”

  用创意带动激情:“虚拟传递”精彩不减

  火炬虚拟传递,在大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经费减少9成、规模扩大数十倍——创意带来的青春、时尚和互动交流成为实现节约又精彩的关键所在。

  大运火炬传递中心虚拟传递负责人李歆介绍:“只要点击鼠标,实名注册,任何人都能够成为大运会火炬手。保守估计,参与虚拟火炬传递的人数至少将达到20万、参与高校近700所。这比实体传递50场、每场100名火炬手的规模大了十几倍。”

  事实上,这一保守估计还是太“保守”了。记者了解到,从5月4日到10日不到一周时间,在微博上参与火炬传递的网民就已经达到20万人次以上。

  与现实传递的手手相传不同,网络火炬如何实现“传递”是虚拟传递的难点。李歆介绍,在5月10日开始到8月12日大运会开幕的不到100天,虚拟的火炬将在全国近700所高校传递,所有火炬手以网民注册点击的顺序由系统公平生成。此外,每名虚拟火炬手都将上传一句对大运会的宣言,带有火炬手照片、姓名和宣言的个性页面可以由网友在更多网络交际群进行传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全网络传递”。

  同时,网上的传递也让火炬传递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只要你有时间,无论你在哪个城市,只要打开电脑你就可以参与传递。”负责平台设计的腾讯空间产品部总经理郑志昊介绍说,虚拟火炬传递平台还根据年轻人兴趣进行设计,既有农场可以“摘菜”,还可以在“虚拟传递”中获得大运会的T恤衫、比赛门票,让虚拟与现实互动、融合。

  虚拟传递折射中国盛会承办理念悄然转变

  在4月底举行的2011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助理石现升透露,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5亿。

  “作为全球网民总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大运会火炬虚拟传递展现了主办方和政府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的重视和理解,也表明网络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袁承咏说。

  火炬“虚拟传递”还是对中国互联网事业规范有序发展的一次推动。李歆说,互联网上的大运会火炬传递是神圣而庄重的,火炬虚拟传递将通过“实名制”营造一份责任感,从而给网友带来一次特殊的网络责任和使命感的体验。

  她说:“我们希望这次传递能成为一次洗礼,让更多网民在分享欢乐的同时,感受自身应当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完)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