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4日体育专电 题:圣火传递,精神传承
新华社记者徐征 高鹏
北京大学古香古色的西校门前,副校长刘伟将手中的深圳第二十六届大运会圣火传递给了他的学生范敬怡;在他们的头上,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北京大学”。
这一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北大的113年校庆日;这一天,还是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日,也是大运会倒计时100天。
“在北大的老校门前,将圣火传递给我的学生,这样的象征意义确实重大,”刘伟笑着说,“小范是北大林歌计划的倡导者,据说她父亲也是北大毕业的;从年龄上来说,我还曾是她父亲的老师。”
范敬怡是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大三学生,她在两年前创建了绿色校园建设项目——北大林歌,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建设的校园。
“很激动,很兴奋,尤其是在北大西门这样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方;从我们校长手中接过火炬,我觉得这象征着北大的精神在传承,”范敬怡说。
深圳大运会圣火4日在北京大学开始了首站传递,共有54名火炬手在北大校园内3.1公里的路线上进行了传递。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北大的发展有密切深刻的联系;大运会在中国举行,作为大学生的盛会,能够集中体现中国大学生的风貌,”刘伟说。
大运会火炬取名为“虹”,它五彩斑斓,其特殊的结构还能让它被随意旋转成不同的造型。刘伟这位著名的经济学者对手中的火炬爱不释手,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火炬传递,这次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首站选在北大,也是北大的荣誉;师生们都很自豪,也很珍惜这次活动。”
4月25日,大运会圣火在刚刚度过百年校庆的清华大学点燃,随后的首站传递又选在北京大学,两所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流院校就这样被圣火串起。大运会执行局大型活动部副部长袁承咏认为,清华和北大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大学,两所大学共同见证了中国教育的百年沧桑。他说:“两所大学就像‘双子星’,他们将共同见证大运会璀璨的一面。”
袁承咏表示,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强调的是大学生的广泛参与,让大运会回归校园、回归青年,让青春飞扬在大学校园里,让青春的精神在大学校园里传承。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它在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世界经济和城市崛起的奇迹”。作为大运会的合作伙伴,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也是火炬手之一,他说,“这是在一座年轻的城市里举办的让年轻人参加的运动会,我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很兴奋,感觉自己也焕发了青春。”
对于末棒火炬手胡凯来说,大运会的意义则更加不同,他在2005年土耳其大运会上夺得男子百米冠军而一举成名,被誉为“眼镜飞人”。目前正在清华攻读市场营销博士的胡凯说:“2001年我刚到北京上大学就赶上了北京大运会,2005年我夺得大运会冠军,大运会对我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胡凯已经慢慢淡出了田径赛场,但他仍是清华团委体育代表队工作组的辅导员。他说:“这算是我运动生涯完美的句号。我从大运会走向世界,现在我逐渐退役,又在大运会上留下自己的脚印,我十分满足。虽然我已经离开了赛场,但我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年轻运动员继续跑下去。”
在学生们的欢呼声中,刘伟结束了自己当火炬手的60米路程,圣火也继续传递下去。他说:“大运会已经不仅仅是竞赛,而越来越多地成为文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全世界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中国大学生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