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制度竟然限制明星球员上场次数
“霸王条款”让赞助商望而却步
俱乐部“卖主场”成为习惯
联赛赛程朝令夕改,央视忍无可忍放弃转播
早报记者 朱轶
备受瞩目的羽超联赛的处子赛季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而随着青岛队3比2逆转湖南队加冕冠军,羽超第二个赛季也在云里雾里中落下帷幕。与处子赛季一样,大牌避战、赞助商却步、央视不转播,联赛折射出的一系列问题,让目标打造“世界上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羽超联赛显得颇为尴尬,而一度竭力营造的繁荣,如今看来成了“伪职业”最好的讽刺。对于8支参赛的球队而言,“一场游戏一场梦”或许是他们最好的生存写照。
没转播、没宣传
早在本赛季羽超联赛开幕前,中国羽协就宣布:为了给伦敦奥运系列积分赛让路,今年的羽超联赛调整在5月1日前全部结束。
为国家队“让路”的并非仅仅局限于羽超赛程,在与国家队的矛盾面前,羽超联赛更像是一块鸡肋。
相比处子赛季“裸奔”的尴尬,这个赛季羽超终于迎来了主冠名商,但大多数球队依然过着资金捉襟见肘的日子,而这一切更多缘于国家队的一项特殊条款:所有国家队队员在羽毛球超级联赛期间,只能使用国家队赞助商的装备。
要知道全部俱乐部注册的近100名队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家队队员。在羽超联赛元年的选秀摘牌大会上,国家队总教练李永波就直言不讳,“具体谁把谁摘走了,我还真没仔细看,反正怎么摘也都是我的队员。”
正因为如此,各家俱乐部面临和赞助商讨价还价的尴尬。要知道,8家俱乐部中有4家的赞助商是体育器材公司。这一特殊规定就让俱乐部与赞助商的合作变得不再融洽。例如江苏尤尼克斯俱乐部的赞助商尤尼克斯就只愿投入200万元赞助费,而原本的谈判价码据悉在500万元。
不少俱乐部的官员都私下抱怨,如果国手在参加国家队以外的比赛时拥有自主选择器材品牌的权利,那么或许不少俱乐部的日子也不至于过得如此紧巴。
当然,作为国家队总教练和羽超联赛创始人之一的李永波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希望俱乐部的眼光能够放得更加长远,“如果俱乐部能够不把目光局限在体育品牌,那么寻找赞助商的空间或许更大。”他甚至表态“若有企业愿为俱乐部出力,一定给予政策支持”,并向国家队赞助商力荐,遗憾的是,并没有一家国家队合作伙伴愿意慷慨“支援地方”。
由于联赛分红并不多,俱乐部开支每年水涨船高,加上没有央视转播,赞助商本就不愿问津这项远远尚未规范的所谓联赛,特殊的条款更是“吓跑”了一批赞助商。这代价却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各家俱乐部身上,也给这项新生的赛事蒙上了阴影。
球迷大喊退票
这个赛季的羽超联赛把一批赞助商挡在了门外,却未能阻止一项惊人纪录的诞生——林丹连续两个赛季获得100%的胜率。
有意思的是,一向自信的“超级丹”并没有对自己的“不败金身”流露出太多的欣喜,相反,他在总结这个看似辉煌的赛季时,对球迷们说了声抱歉。
“说心里话,今年是伦敦奥运会积分很重要的一年,每一个运动员都会有自己心里的想法,在选择比赛的时候可能会偏向于国家队赛事多一点。我在这里要说一声抱歉,并不是大家不愿意配合,是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林丹指的就是这个赛季引起广泛争议的一幕——大牌避战。
林丹的百分百胜率,其实缺乏足够的含金量,这个赛季,他仅仅为八一队出场9次。而林丹本人也只是众多大牌避战中的一个缩影。
这个赛季广州恒大粤羽俱乐部引进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李宗伟、印尼名将陶菲克、世界第一男双组合古健杰/陈文宏四名顶级外援。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外援的到来并没有为羽超联赛献上世界级的对决,相反林丹、鲍春来、陈金这样的国家队主力队员纷纷避战,让不少掏了钱买票的球迷大喊退票。
广州恒大粤羽俱乐部的总经理杨乘风就有着一本难念的经。他本想通过这些世界顶级球员,来制造联赛的轰动效应,但随着一场场巅峰对决的流产,他甚至怒问,“这样长此以往,联赛还有没有继续办的必要?”在杨乘风看来,俱乐部的损失不仅仅在对外援的巨大投入上(每人的出场费高达6位数,占俱乐部赛季一半开销),更在于一个尚在培育的市场遭遇的巨大打击。
“当俱乐部将最后一个主场迁至惠州,并以‘李陈对决’为噱头打出广告之后,惠州主场一下子收获了30万元的赞助;当林丹、陈金等临阵挂出免战牌之后,大批购票观众表示不满要求退票。”杨乘风举例说,明星对决能够给联赛和俱乐部带来关注度,也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大牌对决仅仅停留在票面上只能一次次令球迷们失望。
更令球迷失望的是,国家队队员不仅避战外援,甚至他们自己也经常高挂免战牌,“林鲍大战”、“林陈大战”也一次次成泡影。不过,也有人解释道,今年是奥运积分年,为了备战奥运会,国手们一方面要避免受伤,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外保存实力。
对于这样的借口,大多数人嗤之以鼻。
“如果联赛的‘重头戏’最后都变成了不痛不痒的小比赛,赞助商还会在这样缺乏观赏性的比赛上投资吗?球迷们以后还愿意掏钱买票吗?”一连串的反问后,杨乘风直言,最终受损失的只能是羽超联赛的形象,“最精彩”和“最多观众”的目标必将成为笑柄。
俱乐部:无权管理球员
并不夸张地说,羽毛球是目前国内自发参与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一项运动。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全民健身报告显示:从参与人数上看,羽毛球是仅次于健步走的第二大项目。
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让羽超联赛的组织者认为“世界上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目标并不难实现。
略显尴尬的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没有给初生的羽超联赛带来太多的帮助。处子赛季,羽超联赛就没有得到央视的青睐,缺乏央视转播的赛事也没能得到总冠名。这个赛季有了总冠名,羽超联赛却依然令央视提不起兴趣。“亚运会时羽毛球的收视率很高,但羽超联赛却很不理想。此外,羽毛球比赛的时间段很不固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就直戳羽超的痛处。江和平甚至直言,这个赛季羽超暴露的种种问题,很可能令央视继续投“弃权票”,“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羽超联赛影响力越来越弱,我们应该不会转播。”
与其说羽超联赛影响力越发羸弱令央视却步,不如说是“伪职业”的特性令羽超联赛陷入恶性循环中。
“办联赛是为了服务奥运争光计划,同时给基层专业队更大生存空间。”从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此言中,不难看出,羽超俱乐部只是披上“职业”外衣的专业队。
相比真正的职业化架构,羽超联赛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乒羽中心对羽超有着“特殊”限制——俱乐部必须依托省市体育局,教练员、运动员归体育局所有。换句话说,俱乐部投资方只有组织比赛的权利并没有管理球员的权力。“我们挂着联赛的名,但球员都不在俱乐部训练,只是在打比赛时才出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羽超俱乐部工作人员说起这样的规定也着实无奈。
这样的“走赛”对球员们也是一种折磨。“为什么每次行程都这么匆忙?真的很累!”3月5日,国羽男双选手郭振东在微博上如此抱怨。那天下午,他刚刚拼完两场羽超激战,晚上就从上海赶回北京,次日又跟随国家队飞往英国,11小时飞抵伦敦后,再辗转两小时抵达全英赛地伯明翰……在羽超联赛期间,这几乎就是国家队队员的集体写照。
即便在比赛规则上,也充满值得商榷的地方。大部分的比赛,对球队引进“外援”有出场人数的限制,但羽超不是,而是对主力选手出场有限制。按照规定,获得过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的选手列为A级选手,每场比赛,每队不论“外援”“内援”,A级球员只能上两人次。
于是,大牌避战也纷纷有了最好的借口。联赛首度泡汤的“林鲍大战”中,鲍春来其实是随湖南队到了广州赛场的,只不过因为湖南队的战略需要让郑波参加混双和男双的比赛,作为A级选手,湖南队出场人次的额度已经满了,鲍春来自然就没有上场的资格。
更可笑的是,因为国家队备战需要,联赛每年的赛程都是支离破碎。去年的首届羽超常规赛时间是5月22日至7月22日,而今年则是2月12日开始,4月30日结束。至于明年的联赛,将推迟至伦敦奥运会结束后。
尽管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是羽超联赛的缔造者之一,但他还是强调,国家队不能一切为羽超让路,“如果没有奥运会的好成绩,羽毛球的社会关注度不会有现在这么高,更办不好羽超联赛。”
在这样“伪职业”的恶性循环中,李永波口中尚处于“婴儿爬行”阶段的羽超正与“世界上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目标南辕北辙。
两个缩影一种阵痛
羽超联赛缔造者李永波一直强调,国家队不能一切为羽超让路,“如果没有奥运会的好成绩,羽毛球的社会关注度不会有现在这么高,更办不好羽超联赛。”
早报记者 朱轶
4月30日,随着青岛啤酒队成功卫冕,羽超联赛的第二个赛季也就此落幕。由于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俱乐部而言这个赛季的上座率甚至稳中有升,但无论是财大气粗的广州恒大粤羽俱乐部,还是经济困窘的江苏队,他们一样在这个空洞的赛事中挣扎。
一如恒大在排坛、男足上掀起的“金元风暴”一样,恒大在与粤羽俱乐部结缘后,也把“恒大模式”复制到了羽超联赛中。他们不仅砸重金引进了李宗伟、陶菲克、古健杰/陈文宏,又在国内的摘牌大会上连续摘走了卢兰、成淑、张楠和陈智贲等国内好手。
不少人都把他们视作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但赛季结束后,恒大粤羽俱乐部却仅仅排名第6。尽管几乎每场主场比赛,粤羽俱乐部的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最高票价甚至高达300元,但在羽毛球氛围浓厚的广东,他们却没能赢得球迷们的心。一方面,大牌避战伤害了球迷;另一方面,星光熠熠的阵容却始终无法保持稳定。
签下李宗伟、陶菲克和马来西亚男双组合古健杰/陈文宏,粤羽开出的价码为单场出场费10万元左右,但从合同上看,这些大牌外援都是以打零工淘金的形式加盟。羽超规定,一支球队每场比赛只能有1名(组)外援出场。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即便羽超为避让奥运积分赛将赛程提前,依旧会与世界羽联重要赛事“撞车”。国外好手根本做不到二者兼容。马来西亚羽协就明确称,该国教练有权决定李宗伟等人参加哪场羽超比赛,他们必须以全英赛和亚锦赛为重。这也从客观上限制了“恒大模式”的生根发芽。
与财大气粗的恒大缺少本土培养的高手不同的是,江苏队人才济济:蔡赟、陈金、卢兰、王适娴、陶嘉明、成淑、徐晨……光国家队一线选手就是一抓一大把。在国内各项大赛中,江苏队是无可争议的一流强队。上届全运会中,羽毛球男女团体冠军全部由江苏队夺走。
在羽超联赛上,受困于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以及A级运动员出赛的限制,江苏队彻底沉沦。
由于国家队的特殊条款,赞助商尤尼克斯仅仅只愿意支付200万元,但是这笔资金对于俱乐部来说远远不够。无奈之下,他们先是选择将蔡赟、成淑等国手交换出去,主力阵容流失一半,只留下陈金、王适娴和陶嘉明。然后通过江苏省竞赛管理中心联系短期的赞助商,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球队必须到赞助商指定的地点去进行主场比赛,也就是常说的“卖主场”。如此一来,本赛季江苏队出现了盐城、滨海、丹阳、昆山、大丰5个主场。人才流失,资金紧张,比赛舟车劳顿,最终球队仅仅名列倒数第二。
恒大与江苏仅仅是羽超联赛俱乐部中的缩影,几乎所有的俱乐部都在经历阵痛。
从专业队模式裂变出的羽超联赛,组建模式都采用各省队加赞助商,俱乐部的运营、球队管理和训练实际上都还是专业队的操作方式。根据联赛的薪酬规定,国家队队员在3个月的联赛中,能赚到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收入。而作为联赛的资金投资方,俱乐部的收益却无从谈起。联赛的地位决定了联赛在根本上必须为国家队让步,所以俱乐部甚至在商业运营方面也备受掣肘。无法保障投资方的利益,长久之后联赛也恐成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发展。“世界之最”的缔造,需要多方面要素同时具备,不能光靠拍脑袋。会拿冠军不见得会搞市场。如果光靠拍脑袋,乒超联赛根本没有不成功的理由。
略显讽刺的是,现在的乒超联赛就恰恰是面镜子。不是挂上职业联赛的名头就意味着成为货真价实的职业化。职业化的赛事需要的不仅仅是诸如商业运营等各方面的成功要素,它还需要市场化的运作,否则光靠乒羽中心和各省市专业队的努力牵头打造的羽超联赛不但不会接近“最精彩、最多观众、最高水平、最挣钱”的目标,反而会在所谓的职业化中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