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靠奖金以赛养球好难--九球球员生存现状大调查

  

周婕妤

  特派记者 白志标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为期3天的“力欧杯”城市花式九球巡回赛房山总决赛落下了帷幕,比赛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台球选手,同时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选手参赛。这次比赛也是一次专业与民间高手的同台竞技,选手们不同的个人训练乃至比赛条件揭示出这个行业的生存现状,有一点相同的是,对台球的喜爱以及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改变个人前景的目标。

  周婕妤:比赛奖金年均25万元

  在本次比赛过程中,备战本月底北京世界女子九球公开赛的中华台北女球手周婕妤作为嘉宾现身。与其他正在比赛的女球手相比,贵为广州亚运会季军的她是真正的“大姐大”。周婕妤自己表示,她参加比赛基本都不会空手而归,“比赛奖金每年平均大约有人民币25万元左右,去年的奖金相对高一些,因为拿到了广州亚运会的奖牌。”

  17岁接触台球,19岁便参加专业比赛并自此走上职业球手道路,周婕妤说自己比较幸运,“在台北,台球与保龄球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娱乐项目,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己练习来提高水平,而我在刚接触台球时,球房老板看出我在这方面有发展前途,于是找来水平高的教练来指点,因此我的水平提高很快。”她说,参加职业赛后,“开始那一年,奖金还没法维持生活,家里要贴补一些,后来奖金就逐渐多了。”

  即便如此,周婕妤还是没有计划成为一名职业球手,她告诉记者:“我准备今年回去读书,在台北体育学院,以我的水平,毕业后可以在学院里当教员,这样就会有稳定的收入,毕竟单靠比赛的奖金还是不太稳定。”

  顾航:打球难糊口 干脆做老板

  在这次总决赛的参与者中,顾航的身份可谓特殊——球手兼赞助商。顾航说自己是从2005年开始接受台球专业训练的,“那一年我17岁,在北京台球学校,每天训练11个小时,学了两年。”顾航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父母原本设想让他上大学,“因为我坚持要学台球,父母也拗不过我。”顾航说,当时台球学校的费用是比较高的,仅学费一年就要一万元,吃、住以及训练器材还得另外掏钱。

  从台球学校毕业后,顾航开始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比赛费用都要自己掏,一年平均5万~6万元,刚参加比赛那一年,还是要家里补贴,挣到的奖金很少。”顾航说,自己当时更多的收入是在球房陪人打球,他一共打了3年职业比赛,“我水平上升快,三年平均下来收支基本持平,其实,大多数球手(收支)是不能持平的。”几年下来,顾航觉得靠台球无法养活自己,“家里一直反对我打球,为了缓和与父母的矛盾而又不脱离台球这个圈子,我在2010年基本退出来,转行做围绕台球元素的潮流产品。”顾航的公司叫“转折点”,他说就是想改变人们对于台球手的误解,“很多人印象中觉得打台球的是不务正业,我希望能纠正人们的陈旧看法,同时让很多打球的人知道,选择台球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丛景:球房陪练 月入四千

  在别人比赛时,没有比赛的丛景坐在旁边认真地观看,她说自己参赛的最主要目的是学习。丛景今年刚从大连来到北京,在北京的一家球房打工,“在大连我就在球房打工,那个时候大概每月收入有2000元~3000元,北京收入要高一些,每个月能有4000元~5000元。”在球房打工主要是陪顾客练球,“根据你水平的不同,陪练的费用也不同,一般是50元一小时。”据一位熟悉球房的专业人士介绍,球房的主要收入是球台租金,“球房和陪练三七分,一般陪练多是女球手,以此来招揽更多的回头客,当然也是要求水平不错的。”

  对于丛景而言,来北京除了收入高,打球和学习的机会也更多了,“毕竟在球房里陪人打球(水平)提高有限,只能在比赛中跟一些水平高的请教。”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不用靠打工赚钱的球手,“有赞助的球手就不用靠上班养活自己,可以专心练球,而且有人帮忙纠正错误,提高也快。”憧憬着未来,她的眼里充满了期待……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0-2011赛季斯诺克赛事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