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陈伟胜 张顺亭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杨敏
“我们队有3个铁杆球迷,还有一个是香港的小谭,1.50米的小个子,30多岁了,长得像个小男孩,我们打到哪儿她也跟到哪儿,那天,韩国队和保加利亚队比赛,小谭在脑门上写个条:‘保加利亚必胜’,她又把‘韩国必败’的另一个纸条塞在鞋跟下。第三局,小谭去上厕所,回来,保加利亚队输了这一局,有些队员就怪她:‘小谭都是你不好,你一上厕所保加利亚队就输了。’吓得小谭再也不敢动了,特别可爱……这些球迷,迷中国女排迷得不得了,全是自费,路费、旅馆费,看球还要买门票,所以,我对这三个球迷优待,尽量帮他们搞一些票。”
——《激情岁月——郎平自传》(1999年)
看着赖亚文成长 现场观赛“上瘾”
从日本留学归来,小谭回到香港就业,此时的中国女排已经渐渐走下坡路。“如果不是香港排球总会在1989年年底主办了第五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相信我不会有机会再次接触女排,也不会认识到赖亚文这样好的队员。”在亚锦赛结束之后,苏慧娟送给小谭一件国家队队服,“这对于我来说是如获至宝,更何况是小苏送的,我一定要把它珍藏。”苏慧娟的同屋,正是赖亚文,当时她还是刚刚进队的小队员,小谭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中国女排召回了“铁榔头”郎平。小谭提前一年开始攒路费,终于在开赛前顺利抵达北京。整整3个星期,她一直留守北京,尽管已经和队员们很要好了,但她也不敢过多地去打扰大家。有中国女排的比赛,她一场不落,没比赛的日子,她把北京的名胜古迹逛了个遍。从这次世锦赛开始,小谭已经“戒不掉”现场观看中国女排比赛的“瘾”。从世界杯到世锦赛,只要能申请到假期,她都会不遗余力地前往比赛现场给中国女排加油。在2002年的德国世锦赛期间,本报记者第一次认识小谭,当时她在派发自制的贴纸,“你们贴到脸上或者电脑上,等会儿一起为中国女排加油吧。”但凡小谭出现在赛场边上,队员们都会热情地与她打招呼,还会迎上前去与她拥抱。
队员给自己打掩护
1995年,小谭到东京为参加世界杯的中国女排加油,当天发生了一件趣事。“中国女排当时住在太子酒店,我先是在殷茵的房间里,后来亚文给我电话,我就过去了,其他队员知道我来了,也陆续到房间里。我把刚买的相框和给队员们拍摄的照片一一摆出来,正聊得开心,张团长来查房了。”小谭所说的,正是张蓉芳,“当时比较晚了,我当然不能让她知道还有球迷在房间里,由于我身材比较矮小,于是躲在队员们的身后,张蓉芳在房间里聊了大半天,竟然没有察觉到我的存在。等她走了之后,队员们才陆续把购物清单托付给我。”
1996年的春节,小谭再次和中国女排一起过春节,这次的地点是在北京,而队员们已经换成了赖亚文、孙玥、殷茵等人,她们一起在国家体育总局旁边吃了热腾腾的水煮鱼。大年三十晚上,她们买了很多好吃的在宿舍里吃火锅,当时借来电子炉的,正是日后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陈忠和。
1998年春节,小谭再度利用假期与中国女排相聚,并和赖亚文一起飞回后者位于大连的老家。小谭还记得,赖家的客厅摆着赖亚文多年以来所赢得的奖杯与奖状,唯独缺了三大赛的金牌。小谭与赖亚文的深厚情谊一直延续至今,“亚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意志坚强的人,是值得任何一个女排队员学习的前辈,虽然冠军与她无缘,但是她绝对是无冕之王。”
女排给了自己人生动力
从1997年开始,小谭利用工余时间担任世界女排大奖赛香港站的接待人员,在2003年成为香港排球总会大型赛事的接待组主管。中国女排每年都到香港参加大奖赛,小谭与她们的接触也更加频繁。2001年,中国女排大换血,新上任的陈忠和带着冯坤、刘亚男、杨昊等未来的“黄金一代”抵达香港。小谭对中国女排悉心照料,教练队员都觉得香港是每年南征北战中过得最开心的一站。
不否认“偏心”杨昊
“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我认识杨昊已经10年了。其实,当时中国女排的12名队员我都认识,但是无可否认我对杨昊很‘偏心’。”来自辽宁的主攻杨昊给人以内向沉稳的印象,平时话也不多,不过,在小谭眼里,她可是一个很活泼懂事的好姑娘。“宋妮娜发现我总是主动邀请杨昊来聊天,于是一语道破:‘小谭你对主攻手有特别的喜爱。’对的,之前我和王丽娜也是很好的朋友,她也是一名主攻手。”
中国女排在2001年年底到日本参加大冠军杯,小谭几乎每隔一天就给杨昊打电话,两人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昊子是个很懂事的人,她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记得2002年香港站大奖赛结束当天,我在接待工作上受到了一些委屈,回到房间里独自流泪。杨昊知道之后,马上过来安慰我,还送上一件球衣。我一边控制眼泪,一边跟昊子说,等2003年世界杯拿到世界冠军时再送给我一件,她没忘记这事。中国女排在世界杯重夺冠军,她真的把球衣送给我了。”
2007年的大奖赛期间,杨昊一到达香港就告诉小谭自己有点儿不舒服,可能是扁桃腺发炎。小谭马上联络了体检中心,经医生与队医的研究,一致建议杨昊立即入院施行手术。小谭一直陪伴左右,在杨昊住院的两天半里几乎没有合过眼,每天都是赛场、酒店、医院三点一线。
与郎平共进意大利餐
小谭与郎平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不过,直到200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二人才像老朋友一样叙旧,她们当时在新闻发布厅来了个身高悬殊的拥抱,本报记者还客串了一回摄影师。“郎指导在当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时候压力很大,有一种不多言的严谨。当美国女排主教练的时候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反而开朗了很多,总是带着笑容和我聊上几句。”去年夏天,郎平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香港站的活动,当时要采访她的媒体很多,小谭就像一个私人小秘书一样,每天为郎平忙来忙去,照顾得非常到位。“郎指导当上了恒大女排主教练后,我总是找机会来广州看球。我主动去找她,她很高兴啊,还到她的宿舍探访。”恒大女排本赛季征战甲A赛场,小谭每到关键场次均到现场给“郎家军”助威,而郎平见到她总是会亲热地唤她“小朋友”。“主场与八一女排比赛的那天,八一女排的主教练崔咏梅是郎导的弟子,郎导在比赛之后请我们一起到市中心一家意大利餐厅吃饭,我看着她们聊得很开心,郎导还说,这是她在广州吃过的最正宗的一家。”
到底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位铁杆粉丝?小谭自己也不是太清楚,“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认识她们,给了我人生的动力。”与女排同悲喜超过1/4个世纪,小谭坦言有着太多难忘的回忆,“中国女排的成功不是一个队员或一个教练的功劳, 这是一个集体项目,每个队员都是同等地付出汗水,拿过冠军与没拿过冠军的队员,她们都为这个集体项目付出过,都值得我们去尊重与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