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昔日田径十项全能教练气场逼人 缘何被称魔鬼教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2月23日10:23  北国网-辽沈晚报
王金(前排右一)、吴云新(后排左一)夫妇和崔大林等人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孙东缨 摄王金(前排右一)、吴云新(后排左一)夫妇和崔大林等人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孙东缨 摄

  如果把大院比作《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那么扮演斯内普教授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昔日的田径全能教练王金。从相貌上来讲,他绝非斯内普教授的翻版。然而之所以 “胜出”这一角色,完全是因为其所散发出的逼人气场。可以这样说,如果斯内普的脸是零下二十度,王指导的脸至少能达到零下二十一度……

  王金其人,沉默寡言、面色冷峻已让其成为大院名副其实的“魔鬼教头”。借用大院里广泛流传的一个玩笑:“你曾见过驴上树吗?若想博王指导一笑,比那驴上树都难!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面色冷峻的王指导是个坏人,正相反,他与斯内普教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深不可测的不一定都是灰暗阴冷的。

  王金这个名字淡出大院已经多年,但其在大院里书写的那些故事却是不得不提的。虽然素有“魔鬼教头”的称誉,但王金留在大院里的往事却并非“残酷”的训练故事。恰恰相反,这位昔日的全能教练倒多少有些诗情画意、幽默含蓄、用心良苦的意味……怎么说呢?请看以下分解。

  故事追溯到1958年:铁岭昌图农村的一户王姓人家有一子名为王金,虽出身农家,终日与农活为伍,但王金脑子里面不知在哪一天萌生出了一个念头“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一条古训。

  当然,这与王金天生的性格爱好是脱离不开干系的:此男性格细腻,对美好事物的领悟能力以及追求渴望远超于寻常范畴,能歌善舞、吟诗作对,更重要的是他生着一身健壮肌肉、动作灵敏协调、奔跑起来有如脚踏莲花……于是作为传说中的全能选手决定进军体坛。正是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1958年,王金被录取为辽宁省体育学院田径专业的一名学生。

  由于省略了这一路的诸多坎坷,王金从农家男孩迈入体院的这一过程貌似轻而易举,这其中与其惊人的天赋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们并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天赋而忽视了他的努力,所谓“天才是九十九份勤奋外加一份努力结合而成”。更重要的一点:“斯内普教授”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开口对你讲述他功成名就的一路是如何坎坷走来的……

  或许对于王金而言,真正的考验是在考入体院后才刚刚开始。由于家境贫寒,王金必须处心积虑为自己的大学生涯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事实上,那会儿就已有了勤工俭学之说。当然,与如今相比,早年的勤工俭学远比如今的促销、礼仪、站电梯辛苦得多……早在农民工尚未大量涌入沈阳之际,王金的勤工俭学便是从事这一职。每个周末,王金必然现身于北陵公园那一片儿,手握铁锹、满身尘土。

  不过,早年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都是不需要支付学费的,所以王金只需要通过适当的勤工俭学养活自己,偶尔改善一下伙食、备几件换季衣裳,在那个年代这种愿望对他来说已经十分奢侈了。

  1959年,在体院就读的王金开始崭露头角:当年11月的全国冬运会,他取得了男子十项全能第一名;1963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比赛中,他又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在体院刚两年,王金便有幸进了大院,成了辽宁田径队的元老之一。

  数十年时间一晃而过,他从一个农家男孩变成了一名体大学生,随后又成了大院十项全能运动员,最后成了全能项目的教练。姚文君、常淑云、吴淑玲、张艳玲、郭进、周连春,这些学生的名字成了如今王金脑子里反反复复播放的映像,虽然从不表达,但大院里的那段岁月确实青葱一般地印在他的记忆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院里的全能教练王金似乎并没有变的和蔼可亲,训练场上面若冰霜似乎不必多言,生活中的王指导才是真正展露其传说中的“魔鬼”本质。大院里,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王指导的查寝,绝对堪称个别调皮捣蛋的队员们难以摆脱的“噩梦”。

  做学生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有个通病——“自以为是”。其具体表现为以成熟、独立为借口,企图彻底掌控、安排自己的生活,外加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多少有些“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虎劲儿。当然,大院里的队员儿们也不例外,此举激起了“魔鬼教头”王指导强烈的管理欲望,不苟言笑的王指导因其常年板着脸而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每当深夜降临,大院的男寝迎来了其最为活跃的时间。结束了枯燥的训练,在难得的私人时间面前,夜色的诱惑不能不说激发了个别队员们违反纪律的念头。彼时,逃夜现象偶有发生,个别队员充分发挥其越狱潜质,趁着教练入睡、夜色正浓仓皇出逃,手段多样,但最为疯狂的就是爬窗户——还是四楼的窗……这样做的理由无非两个:第一,恋爱;第二喝酒。这样一来,一方面破坏了寝室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休息不良很可能导致训练成绩下降,于是逃夜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毋庸置疑地被列入严打的范畴。

  事实上,青春期的那点事儿,不得不承认是不可避免的,但王指导并不这么想。

  又到了王指导值班负责宿舍的日子,查寝的时间要持续得更长一些,一队员不知为何很不解行情地选择了这么个日子出逃,并冠冕堂皇地请了假。王指导在经数月摸索后,熟谙此把戏,他先是找到同寝室友询问该队员去了哪里,何时回归?然后在对逐个寝室进行严查后,他并未如常规般地返回自己的宿舍,而是坐在了寝室门口的那把椅子上,静候其归。

  这么一坐可能是几十分钟也可能是几小时,这个执着的“魔鬼教头”有时候可能会等到“出逃”的队员,有时等不到。这一日,该队员很识时务地按时返回,也可能是收到了同寝的通风报信。当一个小小的黑影慌张地出现在寝室门前时,一个更加魁梧的黑影从椅子上缓缓站起……面对“大黑影”的盘问,“小黑影”底气不足,却又不敢抗命不从。大黑影从各个角度盘问小黑影去处等诸多问题,一旦与之前同寝所做解答有所出入,小黑影的内心深处将受到“魔鬼教头”冷若冰霜的表情严重摧残,虽然没有肉体责罚,但“魔鬼教头”这气场的杀伤力实在不容小视。

  在日后的每个王指导值班的夜里,寝室表现出其难得的安宁、祥和的一面,什么喝酒?什么恋爱?什么爬窗户?这些疯狂行为还是忍忍再说吧!想想今天谁值班,那狂躁不安的内心就能瞬间安稳下来……

  王指导的脸虽冷,但内心却是火热火热的。这种火热是王指导的真实性情,每逢年节之际,此性情方能难得一见。因为只有在这段日子里,家长探视迎来了其一个年度的高峰期。

  某日,某某家长到访,为了不影响队员训练,门卫将这一消息通知了队员的教练王指导。他立即安排妻子去门卫把队员家长接到家里来,安顿妥当。晚上训练结束之后,把该队员找到家里来,母子俩团聚并在王指导家大餐一顿。

  一个春节下来,王指导款待队员家属基本上耗掉了自家苦攒一年的积蓄,此外还有一摞子省吃俭用剩下的食堂饭票。可尽管如此,队员们却始终未能领会他的用心良苦,由于王指导长年累月的冷着脸,而且管理方法上颇有些强硬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就这样,个别被青春期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将其视为仇敌…… 甚至在毕业时,都不肯与他讲话。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若干年后,当队员们长大成人,他们却总是不免怀念那段与“魔鬼教头”共处日子……说到这里,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王金深深地低着头,垂着双眼。家里人说,每每提及队员们对他的误解,他就会这般难受。

  老年的王金相比年轻时而言,更是沉默寡言,更别提讲述自己的当年。一会儿,不经意转头见隐约王金抬起了头,像是若无其事地看起了体育频道,脸颊上挂着一滴未干的泪……

  □顾珍妮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