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刚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结束的第七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国选手贾宗洋、张鑫以明显优势分别夺得男、女金牌,男子银牌、女子铜牌也同时进入中国队囊中。由此让人们想到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届时中国空中技巧健儿能再夺金牌吗?
中国选手大幅降难度
第七届亚冬会男、女空中技巧比赛各有6人报名,实际参赛的男子仅5人、女子仅4人;除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各两人外,另外只有一名日本男选手。一般国际比赛都要比资格赛,决赛两次,因为人数太少,亚冬会男、女比赛都直接进行了决赛。
因为第13届自由式滑雪锦标赛近期同时举行,中国空中技巧选手兵分两路,一路参加亚冬会、一路参加世锦赛。
今年,中国男子空中技巧世界排名最高的两名选手是齐广璞、贾宗洋,两者分别列世界第二、第六。齐广璞领衔参加世锦赛,贾宗洋则与老将刘庆忠一起参加了亚冬会,且依次包揽了金、银牌。
中国今年女子空中技巧排名最高的两名女选手,为列世界第二的徐梦涛、列世界第三的程爽,她俩均前往参加世锦赛,而参加亚冬会并夺得金牌的张鑫,今年仅列世界第15。另一名获得铜牌的新人杨雨,则甚少参加国际比赛。
因为对手实力实在有限,中国选手虽包揽了本届亚冬会空中技巧男、女金牌,但几名参赛选手在动作选择上均保留较多。
贾宗洋、刘庆忠皆参加了去年2月的温哥华冬奥会。当时,两人决赛两个动作的难度系数相同,分别为4.425、4.525;这次亚冬会,他俩两跳的难度系数仍然一样,依次为4.050、3.800,分别降低了多达0.400、0.725,这在高水平对抗中简直就是两个层次的难度差别。虽如此,他俩的动作难度、最后得分仍高出其他对手一大截。女子比赛,也存在相同情况。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亚冬会空中技巧整体水平不高,中国选手参赛的策略是确保金牌,故该比赛很难作为预测索契冬奥会前景的依据。
都灵冬奥曾创造奇迹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在中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1994年,中国首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的第17届冬奥会该项目争夺,最好成绩只是一个女子第17名。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徐囡囡获女子空中技巧银牌,填补了中国该项目奖牌零的空白。不过,当时中国男选手的最好成绩只是一个第17名。
八年之后,第20届冬奥会在都灵举行,来自江苏的韩晓鹏创造了奇迹,在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两跳得到250.77分的好成绩,力挫群雄获得金牌。这是中国第一枚冬奥会该项目金牌,是中国在冬奥会历史上男子项目金牌零的突破,也是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那届比赛,李妮娜也获得女子空中技巧银牌。2007年在长春举行的上届亚冬会,韩晓鹏、李妮娜还分别拿到男、女空中技巧金牌。
空中技巧是一个偶然性非常强的项目。去年在温哥华举行的第21届冬奥会上,由韩晓鹏、李妮娜领衔的中国队雄心勃勃,目标直指空中技巧冠军,可结果最好成绩只是李妮娜的女子亚军。韩晓鹏在男子资格赛中仅列第21名,无缘前12名参加的决赛。
中国派出男、女各四名选手征战温哥华冬奥会空中技巧比赛。男子资格赛,除韩晓鹏提前出局,中国另外三将贾宗洋、齐广璞、刘庆忠均挤进决赛,贾宗洋还位列资格赛第一。女子资格赛,中国的李妮娜、郭心心、程爽、徐梦涛分列第二、三、四、八名,形势本一片大好。
谁也没有料到,经过决赛,中国男女选手最终双双无缘金牌,男子仅由刘庆忠获得铜牌;贾宗洋、齐广璞分列第六、七名;李妮娜、郭心心分列第二、三名,徐梦涛位列第六。
难度稳定性缺一不可
如同夏季项目的跳水、蹦床项目一样,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也是难度、稳定性的比拼。
温哥华冬奥会,参加男子空中技巧决赛的12名运动员,两跳动作的难度系数均不低于4.425;获得亚军的美国选手佩特森,第二跳的难度系数更是高达4.900。就总难度而言,当时中国进入决赛的三名男子运动员并不比多数外国运动员差,可比赛中他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结果名落孙山。李妮娜在女子决赛中动作质量、稳定性均无可挑剔,遗憾得是难度低于白俄罗斯的特索帕,结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抢走金牌。
按照本届亚冬会的难度,中国男、女选手即使发挥得尽善尽美,放到冬奥会上也进不了决赛,更不要说是冲击冠军了。好在亚冬会中国无论男、女选手在难度上都“留了一手”,加上还有几名尖子运动员前往参加世锦赛,索契冬奥会,只要他们尽遣主力,男女选手都还是夺冠的热门之一。
男子空中技巧,中国运动员目前的主要对手来自法国、奥地利。法国27岁的卡拉斯2009年世锦赛仅获第32名,去年三月以来表现却非常抢眼,他9次参加世界杯分站赛、5夺冠军;今年以来4次参加世界杯分站赛、两夺金牌,目前排名今年世界第一。奥地利的安德里亚斯今年4战世界杯分站赛,1获冠军、两获亚军,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女子项目,今年势头更好的外国运动员数美国的汉娜、德国的海蒂。前者25岁,去年三月以来7获世界杯分站赛第一,位列今年世界积分榜之首。22岁的海蒂则位居今年世界第四。
通过这次参加亚冬会,中国空中技巧还是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不过,要想三年后在索契再夺金牌,中国运动员除了巩固自己的难度,还得在提高稳定性上下更大的功夫。(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