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佳军谈国内外执教最大不同:让我练与我要练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23:21  人民网

  人民网土耳其埃尔祖鲁姆1月26日电 (记者 张雨 李长云) 第25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于27日在土耳其东部城市埃尔祖鲁姆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已于当地时间25日中午抵达赛地。在中国代表团中我们遇见了一位非常熟悉的面孔——李佳军,他这次的身份是中国大冬会代表团短道速滑队教练。

  运动员时期,李佳军收获了无数块沉甸甸的世界大赛奖牌,开创了一个长达十年的“李佳军时代”;都灵冬奥会斩获一枚1500米铜牌后,李佳军正式退役,并前往加拿大读书,担任俱乐部教练。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他再度出现,只不过他的身份已经变为哈萨克斯坦队的主帅。如今,索契冬奥会周期刚刚幕启,李佳军又转换了一个角色——中国青年队助理教练。

  李佳军谈起在国内与国外执教最大的不同就是“让我练与我要练”。在国外,教练只要做好训练计划,运动员会很自觉地训练,而且非常珍惜每堂训练课,有时还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在国内,教练不仅要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而且还要花很大的精力来操心运动员的训练与管理。

  李佳军说,大多数国外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是,孩子喜欢一项运动,由家长送到学校的俱乐部,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而中学和大学体育则承载了一个孩子从学生到职业运动员的过渡期。加拿大的大学都很支持学生们参加比赛,但也不会给这些学生任何特殊待遇。“唯一的特例是,学生在考试期间如果因为比赛而不能在学校考试,学校一般允许他们在教练的监督下填写考卷。这种情况在大学冰球选手中很常见,因为他们经常要在周五就外出比赛。”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走的是少体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模式,学校体育一向以群众体育为主。李佳军说,他当运动员、上大学、读研究生和到国外执教的切身体会是,一名运动员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运动员,不仅要有运动天赋,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能找好平衡点,两者的有机结合并不矛盾。

  在李佳军看来,体教结合是中国体育今后发展的一个不错选择。从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部开始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不过受环境条件所限,能够坚持下来且形成气候的并不多。相比夏季项目运动员,国内很多体育高校从前不愿意接收冬季项目运动员,因为“出成绩少”。不过随着我国运动员接连在冬奥会上取得重大突破,体育高校开始放宽招收冬季项目运动员的门槛,自己就是一个受益者,而这次参加大冬会的中国运动员,都来自国内13所不同高校。虽然刚刚起步,但有着让人期待的前景。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