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晓婷:2011更多精力留在国内 另一半随缘不相亲(2)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1月08日09:35  新浪体育[ 微博 ]
潘晓婷:2011更多精力留在国内另一半随缘不相亲(2)
(点击观看组图)

  主持人于文:所以那个时候爸爸看到你有这么好的成绩,发现自己的女儿是棵好苗子,就决定要好好培养。

  潘晓婷:对。98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说北京8月份有一个全国比赛,女子的。但是是九球,于是我爸赶紧找录像带,告诉我九球怎么打,我记得有艾丽斯、菲舍尔跟黑寡妇的比赛,那场比赛我反复看了一个月。

  主持人于文:那个时候九球在咱们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吗?

  潘晓婷:还没有,那是第一次有九球的比赛,去参赛的选手大多数是第一次比赛九球。

  主持人于文:像来到北京这样的经历,似乎在你的书中没有提到?

  潘晓婷:是啊,直接跳过去了,写到在北京夺冠的结果。

  主持人于文:我们特别想了解,那个时候是你刚刚从自己的老家来到北京,又去打一个以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九球,那个时候九球在中国刚刚兴起,我们在这里特别想跟晓婷一起聊聊你当时的经历,聊一些书当中没有的经历。

  潘晓婷:其实那个时候觉得来北京学球压力特别大,我现在回想起来又觉得这是一个很搞笑,很好玩的经历。我那个时候15岁,对于一个小孩子,按理说去北京,去首都很好玩,像旅游一样。但是我没有,我们来到北京的时候,是下了火车,就要找公交车,去我们训练的地方,那个时候在劲松有一个台球培训基地,我们坐公交车。北京实在是太大了,跟我们那个城市来比的话,大好几倍,那也是第一次看到两节的公共汽车,中间可以转的。真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

  主持人于文:那应该是大的电车是吧。

  潘晓婷:好像是电车,但是我们那边有没有电车,就不记得了。我上学的地方在兖州,山东拖拉机厂子弟中学,子弟学校,接触的范围特别窄,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有肯德基,麦当劳,来到北京之后,就觉得这个地方好大,但是我觉得距离我很远。到了训练的地方,那里有很多的学员,其中很多女孩子非常时尚,比我大三四岁,都化妆,那个时候很流行穿很短的牛仔裤,穿人字拖的松糕鞋,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她们是演员吗?

  主持人于文:他们也是打台球吗?

  潘晓婷:对,也是参加那次比赛的。那个时候觉得我跟她们没有可比性,所以自己一心只想好好练球。

  主持人于文:跟在家里看到的景象不一样,像来到一个新的世界。

  潘晓婷:对,那个时候跟爸爸去找最便宜的餐馆吃饭,住最便宜的宾馆、旅店,有的类似防空洞,但是很便宜,离训练的地方也非常近。我们去了一家球馆找当时的全国冠军庞卫国,为了寻求他指导,在那边等了三天。这些经历,很遗憾都没有写到书里,后来在亚运会集训的时候,才把这段故事挖出来,回忆起来。

  主持人于文:现在有一点对当时的记忆,可是也许有一点模糊。

  潘晓婷:对。我是有点模糊,但是他(庞卫国)记得非常清楚,他帮我回忆起这件事。

  主持人于文:他看到你,就想起当年的情景了。

  潘晓婷:他每次见到我就说那个时候晓婷就是一个小黄毛丫头。

  主持人于文:那个时候你在他眼里就是小黄毛丫头的形象。

  潘晓婷:他说我胆子特别小,没有想到打球可以打到这个程度。那个时候我非常依赖爸爸,爸爸带我到北京,我什么都没见过,走路的时候都是抓着他的衣角跟在他后面,我爸形容我那个时候像小尾巴。去雍和宫等庞卫国,等了三天终于等到他,见到他的时候,他就问我,你今年多大了?我就看我爸,我爸说我女儿今年15岁了。

  主持人于文:其实他在问你。

  潘晓婷:对,他跟我说的感觉,就好像老爸问你呢,你说话呀。他又问打球打了多久?再看我爸,我爸说我女儿打球跟我学了半年。他再问我,打斯诺克最高一杆出过多少分,再看我爸,我爸说她最好的时候,一杆打过60、70分。

  主持人于文:你好像一直没敢跟他说话,全是爸爸给代言的。

  潘晓婷:我就问庞卫国,我爸那个时候都讲山东话,你听得懂吗?他说我很努力听,基本上能懂。那个时候他在想这小女孩胆这么小,能打球吗,让他打两杆肯定得瑟了,他说摆一个,我拿起球杆的时候感觉完全不一样,非常稳。在他面前打出了40多分,这些我倒不记得了,他却记得很清楚。

  主持人于文:我有一点疑惑,你见到他是挺紧张的,可是为什么当你拿起球杆的时候,你是真的不紧张还是心里有一点紧张?

  潘晓婷:拿起球杆的时候,别的什么都没想,因为我觉得正是那个时候胆子比较小,非常排斥一些外界的东西,反而造就了打球的时候比较能够静下心来。

  主持人于文:真的拿起球杆的时候,自己完全沉浸在打球的状态里,其他没有多想了,给庞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潘晓婷:对。

  主持人于文:后来他因为对你印象很好,所以收你做他的徒弟?

  潘晓婷:没有。当时条件所限,每次我爸都是带我来北京一个礼拜,那个时候我爸把工作辞掉之后,开了一家球馆,全部的收入就靠这个球馆。

  主持人于文:有时候也教一些学生?

  潘晓婷:对,来到北京一个礼拜,差不多前段时间球馆的盈利就花完了,然后带我回去,继续训练。如果留在北京训练,费用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于文:我也知道当一个家长需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往某一个方面去发展的时候,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在这里特别有感触,因为我记得我在小时候初中、高中的时候,我爸爸,我跟你有挺相似的经历,爸爸带着我从老家青岛去济南,学声乐,那时候也是挺苦的,我们一起坐着火车到当地找老师,在门外等老师,跟老师去学,挺不容易的,在这里特别能理解你的心情。

  潘晓婷:每次说到这个经历的时候,都会觉得心里很不舒服,有点感触、哽咽。

  主持人于文:爸爸为自己付出很多。看到你书里写到了一些,就是在打球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比如说在一段时间里,自己进入了一种低谷期,那个时候好像打很多比赛,都不是特别顺手,晓婷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或者说你自己抗压的方法是什么?

  潘晓婷:之前的经历比起我这次亚运会之前的低谷来说,太小了。我这次也觉得非常幸运,能够走出这次低谷,而且是在亚运会,在自己的家门口可以赢得这个冠军,特别荣幸。觉得之前的一些努力,一些失落,都是值得的。我自己会给自己很多压力,自己会想太多,比赛之前我会想我这次一定要好好表现,再加上一些媒体会在比赛之前对我有一些关注,说晓婷你这次比赛有没有什么目标,我说当然是冠军了,不可能说我这次是去拿亚军的,没有哪个选手会这样。

  主持人于文:你喜欢这些媒体经常在你比赛之前问你吗?

  潘晓婷:说实话,不喜欢。但是为了这项运动的推广,这些都是必须的。不然的话,在媒体不知道的情况下,突然间拿出来一个冠军,大家会觉得什么时候打的,我怎么不知道,没听说。如果有媒体一直关注的话,对于这个项目在国内的推广是非常有益的。

  主持人于文:当你跟媒体一旦把这个话说出来的时候,给自己无形当中又增加了一份压力。

  潘晓婷:对,后来跟刘国梁,就是乒乓球现在的男队总教练,跟他探讨类似的问题,他说这是每个运动员必经的阶段,当你拿了一次比赛的冠军,就无形中背了包袱;而参加了商业活动,慈善活动,无形中又背了包袱,所以在比赛中肯定比别人多背了几个包袱,就得看自己怎么把包袱放下来。这次亚运会之前,真的做到了扔掉所有的包袱。亚运会前也有媒体问,晓婷你四年前泪洒多哈,这次有没有目标?我想说目标是尽量让自己做到无欲无求,什么都不去想。

  主持人于文:这个话说起来很容易,对于28岁的晓婷来说,因为咱们俩是同龄人,做起来挺难的,很不容易。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潘晓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