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赛扎堆的是与非 可打上中国印记的赛事有多少?

  F1大奖赛、NBA季前赛、美洲杯帆船赛、F1摩托艇世锦赛、高尔夫世界杯赛、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这些曾经高不可攀的国际顶级赛事,近些年已悄然在中国“落地开花”。

  国际顶级大赛纷纷涌进中国,说明中国国力和办赛能力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当然也不排除“抢滩”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必须承认,在职业赛车、职业篮球、职业网球、职业足球等领域,一些国际知名赛事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将这些赛事直接引进中国,既可满足本土观众的观赛需求,也可提升举办地的城市形象。但伴随顶级赛事同时到来的,还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办赛高门槛:高昂的场地投入、令人咋舌的明星出场费、以及价格不菲的赛事引进和管理费用。

  其实,有能力引进国际职业赛事,也还是近几年的事。在竞技体育方面,我们引进国际赛事的时间更早、力度也更大。依照新中国体育的发展脉络,早期是通过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来证明自己,当前中国体育依然将争金夺银作为发展目标,但同时也将越来越多的国际赛场搬到自己的家门口,以展示另一种实力。

  可就在我们雄心勃勃地引进更多有分量的国际赛事时,我们是否想过,属于我们自己的、可以打上中国印记的赛事又有多少?

  各种引进来的国际赛事办得风生水起,我们的传统体育、民族体育却一直缺少机会和舞台展示自己,这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道理很简单,直接采取拿来主义、实用主义搞有影响、有市场的现代体育项目,顺理成章、事半功倍,而挖掘整理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既无经验可循、又无利益可言,到头来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

  不管怎样说,照搬别人的赛事、模仿别人的模式,终有一天会遭遇无法突破的瓶颈。以中国体育现在的高度,的确应该在扶持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项目、着力构建本土精品赛事体系方面有所作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平衡好引进国际赛事与构筑本土赛事的关系,当然也还要有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态度。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0年体坛总结专题 

更多关于 大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