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WMA依旧像体育而非搏击 跆拳道+中国式摔跤的误区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25日11:18  新浪体育[ 微博 ]

  新浪体育讯 12月23日在青岛凤凰岛拉开帷幕的2010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比起2009年的赛事来有了更多的精彩,现场的记者们普遍认为比赛更流畅有序,也有看点了。但是一些掣肘却依旧阻碍着这项比赛运动的发展,2010版的WMA依旧有着国内组织举办比赛的最大问题——组织得像体育比赛,而非搏击运动,在规则的放开上,步子迈得还不够大。

  2010年中泰中国功夫对泰拳顺德对抗赛,中方3比2获得胜利,但是却有两人被泰拳高手用膝盖KO。赛后有新浪网的网友评论说:“我们是体育运动员,人家是杀手。”

  为了安全,中国国内的比赛组织者一直不敢放开一些危险的动作,比如肘和膝,在国内的散打比赛中不容许使用肘和膝,进攻也不得分。所以中国武术散打的运动员和国外比赛,不知道怎么用肘和膝,也不知道怎么防肘和膝,总是在这方面吃亏。

  WMA号称放开了肘和膝,也不戴头盔和拳套甚至分指拳套比赛,只是在身体正面有一个护胸,可以攻击头部,从形式上似乎很接近实战。但是实际上在规则中,一些限制使得“放开”形同虚设。

  首先所谓放开头部攻击,只是放开了腿对头部的攻击。根据WMA的规则,鞭腿或者下劈腿踢到了头,可以直接得到3分,这是最高分值。而拳、肘、膝不能打头,打到了也不得分,甚至会被警告扣分。拳肘膝只能打在有护胸板的躯干部位,造成对手位移才能得分。而这种所谓的“位移”在实战中几乎不可能。

  结果2010年的WMA比赛现场变成了跆拳道。因为拳法几乎不能得分,腿法的得分分值更高,因此比赛双方最常用的就是腿法进攻,踢对方的头部。下劈腿和侧踢这种跆拳道的单调进攻招式不断出现在擂台上。《广州日报》的搏击记者施绍宗评论说:“得分的依旧是那些打了不疼不痒、有形无力的腿法。

  此外,将对手摔倒也可得到2分。所以拿腿反绊成为了防踢的最大反击武器,也有不少很精彩的组合反击。WMA确实精彩起来,问题是打得像是跆拳道+中国式摔跤的组合。和国际上流行的拳拳腿的进攻有很大的区别。

  肘和膝的使用也极为罕见,因此这种名义上的放开,等于没放。规则中规定的高分值鼓励进攻如飞踹、主动倒地的地趟功攻击都极为罕见,23日全天的10场比赛中,只有一人尝试使用了一次地趟拳进攻的腿法,但是并没有成功。

  因此,2010年的WMA给人的印象是接近了规则有序的散打比赛,但依旧是体育,而非搏击运动,和实战之间的距离依旧遥远。

  张开印能在国内的搏击界火起来,主要是因为2009年的中泰对抗赛他KO了蓝桑坤。在国内的比赛中,很少出现KO,一般都是点数取胜。这是因为友谊第一,更强调战胜对手,而不使对方受伤。所以体育赛事安全第一,而搏击赛事则更强调实战与KO。WMA走不出突破,也和这方面的条条框框有关。原来国内某卫视播出了一段时间的美国UFC比赛,结果只播了半年就被喊了停,即是因为有关方面认为UFC太过血腥的缘故。

  毕竟WMA是央视体育重点打造的一档节目,如果在电视播出的黄金时段打得鲜血飞舞,确实不甚“和谐”。

  国内的专业武术媒体《中华武术》的总编李萍认为,WMA应该向当年的散打王靠拢,这样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应该脱了护具,运动员也应该更有性格。

  经过2009和2010年两年的探索后,WMA应该还会有继续前进的空间的。(周超)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0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