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亚运冠军获终身津贴 跳水教练呼吁成立体操队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7:33  重庆晚报

  重庆市的亚运功臣施廷懋近日回到了重庆,这位在广州亚运会上勇夺一金一银的19岁跳水小丫,一夜之间成为重庆名人,甚至她在餐馆吃饭也能吸引粉丝向媒体电话报料。像四年前夺取重庆市首块亚运金牌的前辈张亚雯一样,这块金牌将改变施廷懋的人生轨迹,但对于刚崭露头角的重庆跳水项目,又能带来什么?

  四年前,张亚雯曾带给全重庆一个关于羽毛球的希望,但事实上根基薄弱的重庆羽毛球项目,如今却随着张亚雯的退役而逐渐远离大赛和市民的视线。而刚刚开花结果的重庆跳水也有残酷的现实:除了一个冠军施廷懋,剩下的只有一个薄弱到连选才都难的培养体系。当年羽毛球希望的昙花一现,正是如今重庆跳水的前车之鉴———如果这块金牌不能成为重庆跳水改变发展现状的起点,那么,它很可能像张亚雯的金牌一样,成为重庆跳水昙花一现的终点。

  改变

  不变困境

  亚运会夺冠 施廷懋涨薪

  昨天下午,在广州亚运会上夺取一金一银的施廷懋在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出现时,脸上写满了疲倦。短暂的几天休息后,她将接受腰部老伤的治疗,并且在重庆一边训练,一边抽空完成自己在西南大学的本科学业。

  因为亚运会上的表现,这个小姑娘已经成为继张亚雯之后重庆体育的又一明星。除了将获得一定数额的各种奖金外,此前月工资只有1200元左右的她,将会享受到增加一定数额终身津贴的待遇。此外,施廷懋也将成为重庆竞技体育下一个全运周期的标兵式人物,除了备战全运会,重庆跳水队为她制订的下一步发展目标就是力争参加伦敦奥运会,并为重庆竞技体育赢得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不过,施廷懋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更实在:“我要争取入选国家队。”据施廷懋的教练刘犇透露,跳水国家队领队周继红已经表态,国家队将在12月进行调整,施廷懋很可能获得机会第一次正式入选国家队。

  不变

  重庆跳水无光环

  水平徘徊国内中下游

  施廷懋夺金之后,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水上系主任周玉生却告诫教练和队员要保持清醒。“夺金固然高兴,但不能忽视重庆市跳水发展困难的现实,而且施廷懋也要明白,亚运金牌的成绩,或许在国内锦标赛都很难进前三。”

  施廷懋的横空出世,让周玉生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欣慰是因为突破,重庆跳水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但是直到今天才拿到第一块亚运金牌。压力呢,很现实,因为重庆跳水真实的整体水平仍然是全国中下游,一块亚运金牌并不能带来本质改变。”

  困境

  重庆三千二百万人

  跳水人口不足百人

  金牌背后竟闹人荒

  对于整体水平低的重庆竞技体育来说,一块亚运金牌足以歌功颂德了。但是昨天,周玉生和教练刘犇向记者说得最多的却是“呼吁”。“人人都说跳水是一秒钟的艺术,但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这块金牌背后,是太多你们想不到的困难!”

  周玉生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在重庆市,目前虽然有看似齐备的三线梯队,但是一线队和二线队分别只有12人和15人,作为人才贮备的三线队只有约50人———而在广东、江苏和上海等跳水强省(市),有的仅一线队编制就已经超越了重庆三线所有队员的总数。而作为金字塔基的跳水业余体校,尴尬更是惊人———在今年之前,重庆只有渝中区一个点,而且只有9个队员;如今在南岸区增加了一个点,自己招了几个苗子,又向专业梯队借了两个苗子。

  呼吁

  项目相近 特点共通

  跳水教练呼吁成立体操队

  周玉生和刘犇的呼吁,一开始让记者不解。“我们希望重庆市能尽快成立体操队,并且在市运会上设置体操项目。”原来,他们认为体操是很多适合重庆发展的技巧性项目的基础项目,适合各种项目的基础选材,“但是由于市运会没有体操队,现在重庆没有一个练体操的苗子。”

  直白的呼吁是因为目前的尴尬。作为金牌教练,刘犇在培养施廷懋这样的“尖子”的同时,另外一个重要任务竟然是教小队员游泳。“因为我们现在招的小苗子,几乎全部是‘白板’,不仅没有技术动作基础,甚至大部分连游泳都不会。”在南岸区,小苗子的训练是平时在小学练习陆上基本技术,每周两次到江南游泳馆游两次泳。有点技术,再加上会游泳,这样的苗子已经是重庆跳水教练眼中很不错的“好苗子”了。“因为基层苗子少,选才难,所以成才周期很长,重庆跳水的形势其实很严峻。”

  前景

  金牌成契机 重点加投入

  市体育局承诺改变困境

  张亚雯的出现,最终未能带来重庆羽毛球的改头换面。但施廷懋的出现,或许不会重复当年的尴尬。市体育局长吴建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主动提到了改变重庆重点项目困境的愿望。“我们现在已经在行动了,不仅仅是跳水,还有即将恢复的游泳项目。对于这些重点项目,不仅投入会加大,而且在基层培养的力度方面,将肯定有巨大的改观。”

  莫让金牌成终点,曾经的领军人物张亚雯也有建议。“除了要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之外,重庆市也需要调整一些政策。重庆体育人才本来就不多,因此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就很关键了。”

  记者 范天亮 文 钱波 摄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