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问中国女排:谁是核心主帅为何沉默 后辈为何匮乏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11:30  河北青年报

  昨天,2010年女排世锦赛结束了第二阶段最后一轮的争夺,背水一战的中国女排以3比0横扫鱼腩秘鲁队,但仍因净胜分劣势无缘本届世锦赛八强。虽然因为韩国队大比分输球,中国女排幸运地进入了12强避免了创下最耻辱纪录的尴尬,但是这届中国女排的表现实在难言尽如人意,也留下太多的疑问给国人。曾经辉煌的中国女排为何滑落至此?背后的原因恐怕不是一两个那么简单。

  1问    女排谁是核心球员

  昨天与秘鲁队的比赛中,王一梅得到了15分成为整场比赛的得分王。这场比赛也成为她在这届世锦赛中的最佳写照——遇到鱼腩得分如砍瓜切菜,碰上实力稍强的对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郎平时代的女排国手李桂芝认为,现在的中国女排没有核心,导致全队的战术缺乏目的性。“王一梅的强攻对付亚洲球队确实很有效,但是跟欧洲球员相比,她的扣球力量就差了很多。现在的中国队谁才是核心?王一梅不是,周苏红也不是,魏秋月和李娟更不是。”李桂芝说,“虽然说比赛中不能过分依赖某个球员,但是有核心在场上,其他人就知道要给谁下球。现在几支世界强队都有自己的战术核心,而中国队却没有。”

  现在中国女排的队长魏秋月性格内向,并未起到精神领袖作用。中国队几次输球与魏秋月的“隐形”不无关系。而王一梅虽然是全队最依赖的火力点,但遇强不强和稳定性的欠缺,使她一直难以成为核心。

  另一名老将李娟一直存有争议,在进攻端李娟已经没了巅峰时期的威胁,一传和防守环节也经常出现低级失误,在国家队中只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这次没能随队参赛的新人惠若琪是女排培养的重点,除了经验不足外,频繁的伤病也阻碍了她的发展。周苏红在昨天的比赛结束后表示球队没了霸气。也许等到中国女排找到真正的核心时,才能找回曾经的霸气。

  2问    主帅为何总是沉默

  尽管这支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坦言输球是因为技不如人,但是实际上北京奥运会获得铜牌的那支女排队中的周苏红、王一梅、李娟等球员,现在仍然是主力。

  在陈忠和时代,中国女排尚能与俄罗斯、巴西等强队抗衡,经过蔡斌、王宝泉两任短命主帅后,女排传到俞觉敏手里却沦为了被塞尔维亚队、韩国队鱼肉的对象。同一支球队两年中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不能不怀疑主教练的能力。

  李桂芝表示,“世锦赛上有个细节很值得注意,就是在技术暂停时俞觉敏的‘沉默’,给球员灌输战术部署的是赖亚文,甚至连给大家鼓劲的周苏红,说的话都比主教练多。”

  “在临场比赛这种关键时刻,主教练应该是一个球队的绝对核心。”李桂芝说,“主帅布置战术能够传达给球员一种‘心里有底’的暗示,可能是助理教练当的时间太长的缘故,俞觉敏站到前台来还是不敢说,这种时候不说,别的时候说得再多也没用。”

  3问    为何主帅越换越差

  在女排世锦赛首战不敌土耳其队后,就又传出了可能换帅的传言,彻底无缘八强后,质疑俞觉敏的声音空前高涨,但是无论俞觉敏下课与否,换帅又是否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最近两年,中国女排输球已不是新闻。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下,排管中心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换帅,但是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直到俞觉敏带队无缘世锦赛八强。

  缺少带队征战世界大赛经验的俞觉敏在这次世锦赛上的指挥确实有点让人看不懂,但女排在短期内再换帅的可能性很小。李桂芝说:“俞觉敏毕竟是刚刚上任,出成绩需要时间。再者就是排管中心有换人的打算,现在国内已经没人可换,除非郎平或陈忠和能站出来,其他教练中想再找一个像俞觉敏这样了解女排,水平又能在他之上的教练也不太容易。而且女排靠换帅可能短期有起色,长远来看还是要从人才培养着手。”

  其实,关于换不换帅的讨论,用现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形容,都是浮云,问题的核心是为何中国女排竟然到了教练和球员都无人可用的境地?“中国排协领导也该想想,老是这么换帅换下去都没起色,可能就不是这个环节的问题,至少责任不应该让教练一个人担,是不是当领导的也该换换?”李桂芝说。

  4问    联赛为何越办越糟

  1996年排球开始创办职业联赛,一手缔造了老女排辉煌的袁伟民当时就表示,“联赛成功与否判断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国家队的成绩如何。”

  袁伟民的这席话极具前瞻性,排球职业联赛创办之初,国内的排球队伍不足16支,经过14年的发展后,这一局面不仅没有得到改观,连各地的二线队数量也减少到不足十支,当然国家队的成绩也跟着一路下滑。

  李桂芝表示,天津队在女排联赛中一枝独秀不是好事,而且非常尴尬。“天津女排独霸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强,而是在其他球队的实力都在下滑时她们还保持了稳定,而且队伍自身比较全面。”李桂芝说,“但是这种现状对国家队而言没有什么好处,不仅选材的面变窄了,联赛缺少竞争还导致技战术跟不上潮流。”

  在中国女排滑落的同期,欧洲球队却在大面积崛起,这要得益于各国联赛的红火以及仿照欧冠创办的欧洲排球冠军联赛。“郎平这样高水平的教练员都到意大利去执教,美国、巴西的国手也到欧洲打球,带动欧洲球队的实力快速提升。”李桂芝说,“中国的联赛却是越办越差,高水平球员数量减少,看台上观众也就越来越少。一个项目没人关注了,发展就必然受到制约。随便找一个地方体校,练篮球的孩子肯定比练排球的多得多,基数越来越小,上面的国家队肯定路越走越窄。”

  5问    后备人才为何匮乏

  尽管“中国女排”代表了中国体育的一段传奇,但是在这块金字招牌下,人才匮乏问题其实已经困扰了中国女排十几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横扫世界的时候,排球绝对是中国人气最高的项目。全国各省、市以及军区都有自己的专业队,仅打排球的专业选手就多达几千人。在没有引进职业化的年代,国内的联赛、对抗赛竞争激励,为国家队选材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和保证。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受到奥运金牌战略的影响,不少地方队都“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许多投入大、见效慢的集体项目,排球在这股潮流中也没能幸免,地方队和球员数量急剧萎缩。

  在陈忠和执教女排的8年间,中国女排又涌现出了以冯坤、赵蕊蕊等人为首的黄金一代,重夺奥运会冠军再现了女排的往日辉煌。但在这支队伍的背后,当时的国青队扮演了发现人才、培养球员的关键角色。尽管这一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随着老将们的退役,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人才匮乏、无人可用的窘境。

  “从南到北挨个儿数,从辽宁到广东,有女排球队的省、市屈指可数。”李桂芝说,“每个球队满打满算20个球员,再算上几个二线队,全国打排球的女运动员不超过500人。”事实上,目前国内注册的女排选手人数仅有400人左右。国家队组建只能从这400人中挑选出18人参加集训,之后再精选出12人征战世界大赛,而且还要肩负拿冠军、为国争光的艰巨任务。在这样的难度和近似苛刻的要求之下,足见中国女排背负之重。

  ■文/本报记者刘真

  

相关专题:2010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