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代表团约1500人参战亚运 将参加41个项目比赛

  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蒋铮  新闻发布会现场还对记者的提问一一作了解答。

  问:中国在这次亚运会上有没有什么指标呢?比如说金牌数之类的。

  杨树安:中国代表团将会派出史上最大的代表团,预计代表团的人数将在1500人左右,其中运动员有将近1000人,来参加广州亚运会41个项目的比赛。中国代表团不参加卡巴迪的比赛,卡巴迪主要是南亚地区比较普及的一个项目。 

  中国代表团参加第16届亚运会的总体目标是文明干净地参赛。具体的金牌数没有指标要求,要求每一个项目,每一个运动员把亚运会作为他们运动生涯一次极为宝贵的展示机会,作为他们备战伦敦奥运会一个重要的锻炼和检验的平台,这就是中国代表团的目标。

  问:广州投资亚运相关项目方面,究竟花费了多少?

  万庆良:对广州亚运会的筹办,我们一直坚持“廉洁亚运、节俭亚运”,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投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场馆建设、场馆维护方面需要大笔的投入,这块预算是63亿元。场馆建设方面,有70个场馆,其中12个是新建的场馆,58个是改建和扩建的场馆。这70个场馆除了有四个分布在佛山市、东莞市、汕尾市以外,其他绝大部分都在广州,都需要广州投入,进行新建和改建扩建。

  二是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运行资金,初步预算按73亿元来进行控制和使用。

  三是为了配合办好亚运会,广州积极改善城市面貌,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大概这一块要投入1090亿元。这方面的经费就包括了地铁的建设经费、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费、环境综合整治的经费、工业性污水处理、河涌综合整治的处理经费。

  问:广州市在空气的环境治理方面和水的治理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出台了哪些政策,取得哪些成效?

  万庆良:在整治空气环境方面,广州制定实施了《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等两部地方性法规和《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空气保障方案》及其他的配套方案。到目前为止,列入整治任务的工业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整改、清洁能源改造、燃煤小锅炉淘汰等七大整治工程,共5873个项目完成了99.67%。

  这些成果有:2009年与2004年相比,在广州的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3倍,汽车增加了98%的同时,广州的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04年提高12.01个百分点,酸雨下降21.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49.4%、23.3%和29.3%,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今年前9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进一步提高到97.07%,比去年同期上升0.73个百分点,优于亚运空气质量保障设定的96%的目标。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广州制定实施了《广州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方案》,采取了系列措施开展综合整治。治水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全市的污水管网从2008年1813公里提高到2010年的2907公里,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从2008年的每天228.6万吨提升到2010年的每天465.18万吨,全市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从2008年的75.09%提升到2010年的85%,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接近90%,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水平。中心城区总体减少污水直排珠江每天80万吨。

  第二,河涌水质持续好转,经过综合整治的121条河涌水质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第三,防洪排涝能力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广州市连续遭受特大暴雨侵袭,所有水浸街改造工程都没有出现严重积水现象。

  第四,供水水质得到提升,广州供水体制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达到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实现了亚运前市区饮用水源地100%达标。 

  问:现在广州的交通情况是否能够满足亚运会赛事和城市交通的通畅,在亚运会期间是否会采取一些特殊的交通措施?

  万庆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改善交通条件、交通设施,基本上可以满足亚运会赛事的需求和城市运行的需求。总的指导思想是要确保亚运赛会交通的顺畅,同时也要保障城市交通的顺畅。

  在具体工作方面,广州制定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市交通保障方案》,并对这个方案分别进行了两次有效的演练。此外,我们将在亚运会期间实施临时交通管理措施:一、禁止未持有绿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在广州市行政区域内行驶。二、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三、设置亚运专用车道。为了能切实有效地落实交通保障方案,整合各种交通资源,广州成立了一个交通指挥保障中心。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