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运金牌战略毁掉中国排球 联赛都名存实亡怎崛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03日10:29  大众网-齐鲁晚报

  在刚刚结束的男排世锦赛上,中国队小组赛三战皆负仅胜—局,创下了参加世锦赛以来的最差战绩;女排方面,尽管中国队帅位走马灯似的换起来没完,从蔡斌到王宝泉再到现在的俞觉敏,但是,仅靠教练是很难重铸辉煌的。

  排球承载—种精神

  很多人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归功于中国女排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取得的成功,事实上这是一个误解,这句口号是中国男排在1981年击败韩国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之后喊响的。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排经过苦战击败韩国,当时的北大学生在庆祝游行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一口号,几天之后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北大学生欢庆男排胜利的报道,标题就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一个喊遍全国的口号就这样诞生了。作为当时世界排坛的一支劲旅,中国男排“网上飞人”汪嘉伟、“最佳二传”沈富麟等人成为一代男青年的偶像。

  如果说中国男排“振兴中华”凝聚了人心,那么中国女排身体力行的“拼搏精神”更是唤起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中国女排那种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那可歌可泣的“五连冠”,在随后的时间内一直鼓舞鞭策着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发图强。

  排球联赛名存实亡

  早在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便实行了改革,至少被冠以“职业”二字,可是14年后,中国的排球联赛却依然在原地踏步,甚至被部分极端人士称为“名存实亡”。14年来,中国排球联赛甚至没有找到一套稳定的比赛规则。联赛曾经推行主客场双循环,还曾经划出“前六后四”的分组,今年,联赛又把按胜场积分改成按胜局积分。遗憾的是,规则改来改去,参赛的还是那十几支队伍,比赛精彩程度没见提升,观众越看越糊涂。

  “五连冠”之前,全国男、女线都有三十支以上的专业队,当时解放军每个军区都有自己的代表队。现在,联赛总共有男女各十六七支参赛队,其中还包括南开、复旦、北航等几支高校球队。

  打排球的实在太少

  人才匮乏,导致一旦因伤病减员,队伍排兵布阵就捉襟见肘;年轻队员基本功差,主动失误明显增加;队员的心理素质不稳,比赛中容易出现一溃千里的惨败状况———这可谓如今中国男、女排的通病,说到这里,人们自然要问“打排球的人哪里去了”。

  在2009年5月底召开的中国排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排协掌门人徐利忧心忡忡地列出这样一组数据,全国从事排球训练的人少得可怜,男女排一线球员不足400人,加上业余体校学员还不到2000人!是什么让中国各省市丧失了发展排球的动力?归根到底还是影响中国体育界至深至远的“金牌战略”。一位知情人透露,“前些年养一支十余人的排球队,到了全运会上最多就是拿一枚金牌;如果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一个人就能拿三四枚金牌,人人都会算这笔账,排球就是这样一点点衰败下来的。”专业队大范围取消、体校训练系统剔除排球、排球从业人员减少、排球联赛影响度降低、排球运动员收入减少、各省市更加不重视排球———中国排球界陷入这样的“怪圈”之中难以自拔。除了专业人士奇缺之外,中国排球的群众基础也十分薄弱,当一个运动项目失去了群众基础,其前景可想而知。

  本报记者 李志刚胡建明

  

相关专题:2010年男排世锦赛专题 

更多关于 中国排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