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接应?——俄罗斯队莎什科娃(又译索科洛娃)式的高大强力接应!为什么不是托古特、不是谢拉,而是莎什科娃呢?因为她能接一传。意大利队和巴西队都是两名主攻加自由人负责一传,但是中国队不行,一传能力很弱的王一梅进攻上不能少,必须有人替她承担一传重担。为什么必须强力而不是周苏红式的跑动型接应呢?现代排球技术发展的趋势的必然要求。现代排球讲求充分利用网长两边快速拉开、前后排立体进攻这样简单高效实用的战术,强力接应成为必须。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强力接应的好处多多。
一是缓解一传压力。名宿汪嘉伟曾指出,随着发球攻击性增强,现代排球中一传到位率降低,对稳定一传依赖性强的前飞、夹三、双快一游动等快变战术可行性已经不高,而二号位的低弧度强攻成为主流。靠发球打击中国女排是对手的不二法门,发球给中国队接应,令其无法从容参与跑动进攻,减少己方拦防压力;破坏中国队一传,迫使中国队只能打强攻。主攻能力不足,且不擅后排攻,岂能不卡轮?如果有个强力接应,对一传的要求不必苛刻,二传的选择更多,对方拦网的困惑也更多,中国队进攻更容易奏效。
二是充分利用网长,增加反击进攻点。每球得分制,反击得分是制胜关键。缺乏强力接应的中国女排长期以来反击压力过于集中在主攻身上,火力点暴露、集中。如果主攻和接应一左一右,都火力十足,充分利用了9米网长,大大增加了对方拦网难度。同时接应无论在二号位还是一号位进攻,都距离二传很近,传球弧度不必太高,出手隐蔽性强,反击的速度和突然性都优于四号位强攻。
三是增加网上高度,给对方主攻施压。长期以来,中国队无论是二传还是接应大都不高大,冯坤那样拦网能力出众的球员可遇不可求,因而对对方四号位进攻拦网施压不足。如果选一个高大的强力接应,狠抓拦网训练,就堵住了拦网的一个缺口。
四是减轻接应的跑动压力。无论是俄罗斯队、荷兰队还是巴西队、美国队,当接应轮转到前排四号位时,并不会换位到二号位去进攻,而是直接在四号位进攻;此时主攻正好轮转到二号位,将参与重叠、二号位定点强攻等战术,不必跑到四号位去进攻。球员的跑动距离和压力减小,进攻速度反而会加快。换而言之,强力接应和主攻界限是模糊的。巴西队主攻马利安妮当初是以接应的面孔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而意大利队接应奥托拉尼,最初是主攻。
接应二传在全队的串联中起到重要作用,反击中许多二传工作由她来做。这就要求她必须有灵活的脚步,王一梅有力量却不灵活,所以蔡斌改造失败。周苏红一传、防守、串联没得挑,网上竞争力不足,不合适。李娟深受伤病之苦、张磊身高不足,无论是技术全面性还是网上实力,现在都有欠缺。陆倩身高不足,虽强力,但国内赛场被拦都是家常便饭,遑论国际赛场发威了?更何况她的下三路功夫差距颇大。
从现有年轻主攻中,选取高大、灵活、技术相对全面的,改造成强力接应,比如上海的杨婕,是不错的选择。两年,打造一个基础不错的新人,时间不多,但也够,只要肯锻炼她。
本报记者 耿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