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曹磊
“毫不夸张地说,在上世纪90年代时,湖北的台球水平称得上是‘各个省市的老师’!”回忆起当年湖北台球的历史,从业20多年、已经年过不惑的李小松不无感慨地说。在那个市场经济刚刚全面铺开的年代,湖北的球手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代表其他省市参加国内外比赛,“进入新世纪以后,湖北台球渐渐没落,上海、深圳的台球水平开始在全国交替领先,像梅希文、汪琪、周俊这样的湖北优秀选手也相继到沿海城市打球去了。”李小松说。
是什么造成了湖北台球这样的局面?这个问题让李小松有些无语,沉默之后他说:“不管是斯诺克还是花式黑八,都是经济基础决定发展水平。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快,企业投入多,赛事更频繁,自然吸引更多高手的投奔,整体水平也水涨船高。”
2009年湖北省举办了一次省级台球赛,吸引了128名选手参赛,其中包括从深圳、上海赶回来的选手。这样的盛况却不能让湖北台球人感到欣喜。因为即使是这样一个省级比赛,也是湖北近十年来最大的斯诺克赛事。“那次比赛能如期举办,是因为有两家企业的投资。”
李小松的话道出了武汉斯诺克发展最大的困囿:愿意投资者少,赛事屈指可数。“高水平运动员都是靠比赛奖金吃饭,没有投资,没有赛事,发展起来自然很困难。”
其实,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对欧洲流行的斯诺克、美国流行的花式台球都吸收得非常好。“打斯诺克的人群比较固定,也有很多从打花球过渡到打斯诺克的人,所以斯诺克市场并没有减小。感觉打斯诺克的人越来越少,只是因为打花式黑八的人越来越多。”李小松说。
在台球馆现场,记者碰到毕业于武汉大学、现就职于汉口某银行的高管李先生。在聊到自己打斯诺克的初衷和历史时,李先生说:“平时工作忙,压力大,打斯诺克能够让我的心静下来。不过因为忙,一个星期只能来打一两次。”这样的说法,从另一个方面凸显武汉斯诺克球手不多的原因。“斯诺克的主力都是成熟人士,他们承担着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没有太多时间打斯诺克,而心情浮躁的年轻人,又有很多不适合打斯诺克。”李小松说。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前,面对记者关于武汉斯诺克前景的问题时,李小松终于两眼放光:“斯诺克的中心在中国,中国斯诺克则开始向中部扩展。如果有企业的参与和投入,赛事就会多起来,斯诺克在武汉的发展绝对不成问题。你知道么,上一届上海大师赛期间,武汉很多球房都爆满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