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据《金陵晚报》报道,随着世锦赛陈金夺冠,丹麦金童盖德的一桩丑闻也被牵了出来。2010年3月21日瑞士超级赛半决赛,中国小将谌龙横扫盖德。盖德在那场比赛中不仅摔拍子,还爆出侮辱性词汇“Chinaman”。昨天在国内著名的羽毛球论坛中羽在线上,球迷发帖抵制盖德,有球迷已发电子邮件给盖德官网,要求盖德公开道歉。还有球迷表示,等常州大师 视频-丹麦名将比赛曝粗口 污辱性语言引中国球迷不满 媒体来源:新浪体育 赛的时候,要打出标语抵制盖德。
盖德粗口侮辱中国人
在世锦赛半决赛中,陈金淘汰盖德并最终夺冠。赛前盖德夸下海口,并在和陶菲克的比赛中不同意换球,缺乏风度从而引发不满。而今年瑞士赛上的一段丑闻,也被揭发出来。
网友“guy_soochow”在中羽在线论坛发了一篇名为“盖德骂人图+视频(真相)”。2010年的瑞士超级赛男单半决赛,盖德和谌龙打到第二局,谌龙13:8领先。谌龙一个后场球压线,盖德随即表示不满,先是扔拍,然后要求换球未果。随后盖德开始骂人,并从口中蹦出了“Chinaman”这样的侮辱性词汇。
guy_soochow写道:“Chinaman”这个词的用法要追溯到150多年前,当时第一批华人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淘金,希望能够一夜致富。但事与愿违,只能住在简陋的房屋内,他们被当地白人称作“Chinaman”,饱受歧视、排斥和压迫。在英文中“Chinaman”和“Negroes”(意:黑鬼)的用法是相同的,都表示蔑视,带有种族歧视。
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有人对于Chinaman一词的用法表示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网友认同,在当时的情景之下,盖德带有明显的侮辱之意。
比赛中曾叫林丹闭嘴
作为前男单世界第一,盖德拥有高超的球技,一头金发的他拥有俊朗的外表,因而在中国拥有大量的粉丝。随着年龄的增长,盖德状态有所下滑,但始终活跃在世界羽坛,由于他的存在,使得羽毛球男单没有成为亚洲国家选手的独角戏。
记者曾在湖南益阳的世界杯和四川成都的大师赛上两次与盖德面对面采访,至少在记者看来,盖德还是体现出了应有的风度,他也在采访中表示,他知道他在中国有很多的球迷,每次来中国,他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在成都时他还曾表示,退役后有可能会来中国定居。
正因为此,盖德在瑞士赛的言行,令中国球迷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不少盖德球迷也对此表示失望。还有球迷贴出了2004年全英公开赛男单决赛的视频,在第三局林丹3:0领先时,林丹就球是否出界向裁判提出质疑,这个时候盖德手指林丹,毫无顾忌地喊出了“shut up!”,而且喊出了两次。
球迷发信要求他道歉
在过去,中国球迷经常对盖德冠以“儒雅”、“风度”等字眼,在大多数中国球迷眼里,盖德是完美的化身。不过在这件事情之后,盖德毫无疑问将会损失一大批拥趸。
在论坛上,已经有球迷向盖德官网发去电子邮件,要求盖德公开道歉。不过到目前为止盖德还没有做出回应。还有网友建议,去盖德的facebook留言,以引起世界球迷的关注。
对于盖德爆粗口一事,论坛上球迷留言积极,相关的帖子也越来越多,不少球迷已经决定拿出行动来抵制。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将于9月14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球迷已经动手制作标语,准备在大师赛的时候打出标语抵制盖德,还有人表示,将会用“臭鸡蛋”迎接盖德。
>>>延伸阅读
NBA解说员为侮辱阿联道歉
2009年10月,NBA网队不敌魔术的比赛中,解说员卡马拉在NBA TV的分析中对阿联不断使用“Chinaman”——一个形容华人的带有侮辱成分的词语。结果,美国著名体育网站Fanhouse的专家汤姆·齐勒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向NBA官方以及卡马拉本人发出了投诉。
齐勒认为,“卡马拉应该知道这个词对于华人来说是带有攻击性的,而且NBA TV的影响是涉及整个美洲大陆的,甚至能达到亚洲,在北美洲有大量华人在看NBA TV。”与此同时,一名叫做布莱恩·斯班塞的记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卡马拉应该立刻被停薪停职!”齐勒的文章一出,引起了美国华人的一片哗然,许多人在网上发帖要求卡马拉和NBA TV道歉。一个叫“DAN”的华人网友表示,“这个词语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如果他的祖父听到这个话语,肯定会相当的不高兴。”
迫于舆论的压力,NBA TV所属的特纳体育公司发言人代表卡马拉以及特纳公司为此做出道歉,发言人表示卡马拉并不十分清楚这个词背后的含义,因此在使用时产生了误会,他也再次向所有被冒犯的人表示道歉。与此同时,NBA TV也将这段视频从网页上删除了,不过,在删除之前这段视频在网站上已经呆了足足5天。
事实上,易建联并非唯一的受害者,早在2004年,前公牛球星斯蒂夫·科尔就在一次访谈节目中将姚明称为“Chinaman”,随后科尔也为此做了道歉;在2008年高尔夫球大师公开赛中,CBS电视台解说员鲍比·克莱姆彼得也以这个词提及了中国选手梁文冲,事后他也为此做了道歉。
在2007年英国台球大师杯上,英国BBC在其网站上报道丁俊晖战胜艾伯顿的比赛时也用到了这个词,引起了诸多留学生的不满。但当时,BBC并没有人出来道歉,只是悄悄更改了页面的内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