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京青奥组委会新加坡实习 朱晓军点出南京最大优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16:55  新华网

  新华网新加坡8月19日电(记者岳东兴 徐机玲)再有一周左右的时间,首届青年奥运会将在新加坡落下帷幕,青奥会随之将进入“南京时间”。

  为此,正在这里观摩学习的南京青奥组委会挂职实习团,这些天马不停蹄地走访各个场馆,与当地组委会以及国际奥委会进行紧密联系、沟通,从中得到的收获也是颇丰的。

  据团长夏海鸣介绍,通过几天的走访,个人而言对于新加坡组织方面的“软实力”由衷钦佩,得到的启发也有很多。

  夏海鸣说,政府大力支持是新加坡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保障,他们的政府各个部门都有一个联络员,专门负责处理本部门与青奥会有关的事情,遇到问题,双方及时反馈沟通,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组委会各个部门、甚至每个负责人的职权范围都清晰明确,人人负责各自的业务,不越权,不讲人情,是项目化管理的典范。

  其次,一个面向全球招聘的国际团队为新加坡提供了赛事组织丰富的经验。他们中有来自五大洲的各方面人才,堪称一个“多国部队”,为大赛的具体运行提供了便利。

  此外,新加坡在节能环保、绿色办赛等方面的工作让人钦佩。而且,他们还借青奥会的“东风”,让该国的教育部门参与其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青少年“卓越、友谊”等方面的人文教育,可以说将青奥遗产处处体现,将青奥的文教活动处处落实,这也为新加坡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南京应该在这些方面学习。

  而在场馆运行、利用方面,副团长朱晓军表示,新加坡可以说将国内的现有场馆利用到了极致,当地的经济、节俭办赛模式很值得南京借鉴。

  他举例说,比如46%的比赛项目所用的都是临时场馆设施,70%项目的赛场看台都是临时改建的,还有赛场的绝大部分功能区也都是临时搭建的。比赛一结束,这些设施就会被拆除,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个场馆大都将立即对当地社区居民开放,重新回到以往的利用状态,真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此外,朱晓军表示,由于新加坡当地的全民健身设施齐全,对于青奥会训练场馆数量要求多的特点,恰好得到了合理利用。而南京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届时可以考虑对中小学高校的体育场所进行利用,在节俭、经济办赛上努力。

  最后,朱晓军说,南京的现有场馆条件确实高于新加坡方面,这是南京的优势。但南京最需要改进的还是各方面的“软实力”。而且,青奥会的遗产如何落到实处、得到最大发挥,如何惠及当地青少年和居民,以及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都是未来南京组委会需要继续摸索的。

  据悉,此次代表团成员大都来自南京青奥组委会的各个部门以及江苏省负责竞赛、场馆的体育系统,可谓分工明确。他们在7月31日抵达新加坡后,根据当地组委会的安排,分配到各个对口部门进行考察,并与当地组委会以及国际奥委会相关部门建立了长期联系,也为南京青奥会的筹备工作打好前站。


相关专题:2010年青奥会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