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女排经磨砺三方面有进步 同曝三不足一传仍不稳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6月17日09:18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在一年一度的瑞士女排精英赛夺得冠军可喜可贺,通过这次比赛达到了考察队员、磨合阵容、增进年轻队员国际比赛经验的目的。经过半个月比赛的磨砺,中国女排的打法更趋于向全面、快速多变发展,而防守串联水平有了提升,一传稳定性在提高,但在比赛中仍然暴露了发挥起伏大、弱轮明显等弱点。

  三大进步

  一、快变体系初步形成。快速多变的打法是多年来中国女排立足世界强队之林的看家法宝,无论是副攻多变的个人进攻战术还是副攻与接应配合的集体跑动进攻战术、主攻手的战术进攻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中国女排在高度力量上与欧美强队相比处于下风,只有打出快速多变的风格方能克敌制胜,这一点在本次比赛的半决赛和决赛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两场比赛中国女排都是在定点进攻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换上了接应张磊,结果她的上场使得全队的快变打法成为了一个整体,前排三点的跑动掩护和牵制使得对方的高大拦网队员判断屡屡出现失误,中国队靠快速和多变的“游击战”克制了对方的“高”。无论是马蕴雯的长短距离背飞,薛明的短平快、近体快、拉三位置差、时间差,张磊的前交叉和双背飞都打出了比较高的水平,快攻成功率很高。主攻手的平拉开和冲进也打的有声有色。与过去相比,这一届国家队增加了主攻与副攻配合的梯次进攻战术、副攻手的背错战术,这些快攻战术既简炼实用又丰富多彩,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变”字,中国女排前排三点的战术进攻又重新活跃了起来,无疑这是中国女排正确的发展道路。

  二、防守串联有所提升,技术更为全面。去年中国女排在一系列比赛中暴露了防守差、拦防脱节、小球串联失误多的问题。在王宝泉教练上任以后,他也提出了要提高中国女排的防守、串联水平的主导思想,力图使全队的攻防更加全面。本次比赛可以看到中国女排的一些可喜的变化,首先场上的所有队员的防守都非常积极,在未卡到位的情况下都能做出翻滚、鱼跃等动作拼尽全力去防守。其次她们目前低级防守失误明显减少,去年后排防守队员常常会在前排拦网撑起的情况下一把将球撩飞,今年象这样的防守失误明显减少。第三是保护意识明显加强,去年中国队员对主攻手的保护很不够,被拦回以后常常几个人站着看球落地。今年不但自由人和后排队员的保护积极了许多,前排高大的副攻也会在主攻扣调整攻时主动蹲下保护,两名主攻手扣球后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很强,能够在被拦以后马上将球保护起来。第四是串联失误减少,去年中国女排队员常常会将对方推攻的球垫过网或垫不到位,今年这样的失误很少,除二传手以外的队员调整传球失误也不多。与去年中国队常常一局送出七、八分失误相比,本届国家队失误相对不多,这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三、一传稳定性有所提升。在不久前的中国精英赛上中国队的一传失误较多,而本次比赛一传到位率有所提高、直接失误减少。李娟在场上时一般采用三人接一传,而张磊上场以后陈丽怡也加入接一传的体系之中,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张磊的一传压力。自由人王茜前三场一传失误很多,但后两场一传失误明显减少。小将惠若琪位居一传榜的第一位,她的一传技术的提高令人欣喜。张磊的一传表现也要超出中国精英赛,值得肯定。

  三大不足

  一、弱轮比较明显。出任两轮两点攻的主攻小将陈丽怡身高只有1.84米,面对对方集体拦网时的调整强攻能力尚不足,她与薛明的两点攻轮次时常卡轮失分。一传不到位时薛明就无法打快攻,陈丽怡的强攻时有受阻现象。如果给后排的张磊打后攻,她的强攻能力较弱,难以突破对方拦网,如果给惠若琪打后攻,她的后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命中率较为一般。这一轮常常成为中国队的卡分轮。

  二、一传不稳定。自由人王茜的一传失误偏多、起伏很大,常常这一局接的很好而下一局又可能接的很差,另外她接跳发的能力偏弱。李娟、张磊的一传也不够稳定,陈丽怡接一传次数过少,惠若琪虽然有进步但常接出低位一传,全队缺乏一个一传特别过硬的队员。一传不到位就无法打出战术进攻,相当于慢性自杀。中国队如何提升一传水平也将关系到她们能否打到高水平的关键。

  三、发挥起伏较大。体现在拦网和串联上较为明显,在头脑清醒时拦网判断和起跳时机比较准,但有时又会找不到拦网节奏而被对方频频钉地板得分。在本次比赛对古巴队和俄罗斯队的比赛中表现尤为明显,前后两局的拦网水平判若两队。在串联方面,一些主要串联的队员失误较多,马蕴雯和张磊两人在比赛中时常会出现串联的失误,尤其是张磊作为一名主要接应传球的队员,在比赛中时常出现传球过网的现象实属不该。

  (冰雪季节)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女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