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丹宁报道
即使是一个与中国毫无关系的旁观者,都必须承认,在萨马兰奇长达21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中,“中国”一直是他高度重视的、让所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观察家都无法回避的主题。事实上,在萨马兰奇1980年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前以及2001年卸任之后,他和中国有着无数的交集和美好的故事。
“让奥运来到中国”
萨马兰奇曾表示,他最大的成就,就是让中国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此付出的努力贯穿了他国际奥委会主席21年的任期。
1978年4月21日,萨马兰奇以西班牙驻莫斯科大使和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特使的身份首次访问中国。1年半后,在他的鼎力相助和积极操作下,中国成功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重回奥林匹克大家庭。当时萨翁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中国有着10亿人口,却不属于奥林匹克。回到奥林匹克的这个决定实在是太奇妙了。”他与中国体育的情缘,至此开始。
四年后,新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开赛前,萨马兰奇就对中国代表团做承诺,要给第一位夺金的运动员颁奖。结果在开赛首日,许海峰就为中国射落了奥运首金,同时这也是那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萨马兰奇亲自为许海峰挂上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随后,萨马兰奇还应邀来到中国与邓小平进行了交流,并出席了国庆35周年庆典。
看到中国日益强大,萨马兰奇首次向中国提出,可以考虑申办2000年奥运会。受到他的鼓舞,中国政府开始积极筹备。此外,萨马兰奇非常赏识何振梁,正是在他的推荐下,何振梁于199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然而,在1993年召开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以2票之差败给了悉尼,对此他非常遗憾。1997年,萨马兰奇来上海观摩全运会时,曾对何振梁“道歉”:“在我任内,国际奥委会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1996年百年奥运会没有给奥运会的发源地希腊,而是给了亚特兰大;第二个错误是2000年世纪之交的奥运会没有给北京,而是给了悉尼。第一个错误已经得到了改正,希腊将举办2004年奥运会,希望在我的任内可以改正第二个错误。”
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萨马兰奇先生更是成为关键性的人物,尽管自己没有投票权,但他多次公开说:“让北京办一次奥运是我在离任前的最大心愿。”接下来的经典时刻,早已为中国人民所熟悉——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18时11分(北京时间22时11分),萨马兰奇郑重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那一刻,整个中国为之雀跃。而3天之后,完成了任期间最大心愿的萨马兰奇宣布卸任。
虽然不再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但萨马兰奇依然关注着中国体育和北京奥运会。在2008年的圣火传递活动中,传来了一些抵制的声音。对此,萨马兰奇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体育世界是美妙的,国际奥委会是一个由204个不同种族、不同传统、不同社会制度的成员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和平相处,因此奥运会是青春、体育与和平的盛会。西藏事件不应成为抵制奥运会的口实。”
此后,萨马兰奇还进一步力挺北京奥运会,他直言:“选择北京举办奥运会是十分正确的,我从不为此后悔。我还清楚地记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中国代表团入场时,现场观众的欢呼声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响亮的一次。”
2008年7月,已经87岁高龄的萨马兰奇来到北京,全程见证了北京奥运会。回国后,萨马兰奇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中国人民是一个拥有超强记忆力的民族,他们懂得珍惜患难之交,不会忘记患难时期与自己站在一边的人。正因为如此,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才能享受到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对我的爱,这是很难用言语表达的情感。30年来我29次访问中国,从这里收获了爱和友谊,也学会了爱与尊重中国人民。”
萨邓经典“忘年交”
萨马兰奇和不止一位中国运动员交上了朋友,像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从他手中接过金牌的许海峰,萨翁多次来中国两人常会在一起沟通交流。当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萨翁和邓亚萍之间的忘年交——萨翁一共5次为邓亚萍颁奖,和她结成了忘年交。
第一次是1991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时萨翁非常欣赏邓亚萍的高超球技和顽强风格,亲自走下赛场为邓亚萍颁奖。同年9月,邓亚萍参加了“萨马兰奇杯”并勇夺女子桂冠,被萨翁盛情邀请到国际奥委会总部洛桑做客,这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邓亚萍先和乔红拿到女双金牌,后又勇夺女单冠军,萨翁第3次为邓亚萍挂上金牌。1995年5月第43届世乒赛,邓亚萍和乔红又夺得女双冠军,萨翁第4次为她颁奖,并为同年出版的邓亚萍自传作序,称赞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最让中国体育迷熟悉的一幕,出现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当时邓亚萍勇夺女单冠军,萨翁充满温情地为邓亚萍第5次颁奖———他紧紧握住邓亚萍的手,并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这动人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
甚至邓亚萍退役之后,萨翁继续关心她的成长,邓亚萍去英国留学、回国进入奥组委工作,甚至可以说她生命中每一个重大决策、每一步成长的背后,都有萨马兰奇的影子。
当然,曾经和萨马兰奇有过交流的中国运动员并不止邓亚萍和许海峰。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乒乓球冠军郭跃华在上海参加全国锦标赛,萨马兰奇到现场观赛,可惜那场比赛郭跃华输球了。“赛后他先过来和我握手,然后安慰我。他知道我输球后心情不好,没有跟我说比赛的事情,他很善解人意。”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萨马兰奇参加了中国代表团入驻奥运村的升旗仪式。举重也许不是萨翁最喜爱的项目,不过仪式后当他来到举重教练陈文斌和运动员石智勇身边时,他竖起了大拇指,并用英语说道:“中国力量,很好!”
在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后,萨马兰奇很快就派人给刘翔送来了慰问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刘翔:看到你因伤不得不退出在自己祖国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深感遗憾!我坚信你一定能克服伤病重返赛场,再创佳绩。”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对于国际人士而言,“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个称谓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对于萨马兰奇同样如此,“我一生得到过许多称号和荣誉,但我最珍惜的称号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职业外交家出身的萨马兰奇在和人打交道中有独特的长处,当然,除了沟通的技巧,更难得的是他的真诚和善解人意。“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永远是你们伟大国家中国的朋友!”
从邓小平时代开始,萨马兰奇就和历任中国领导人都建立了良好关系。当然,他的中国朋友更主要的来自体育界,和中国体育的领导人关系非常良好,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他和何振梁之间的君子之交。而从何振梁、袁伟民到刘鹏、于再清,萨马兰奇始终和他有着良好的沟通。
除了萨马兰奇之外,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具有世界影响的组织领导人,和如此众多的普通中国人成为朋友。新民体育报在2000年12月第一版刊登了《我们支持北京申奥——一个上海女孩给萨马兰奇的一封信》,这位女孩子李文漪柏这封信和刊登信件的报纸寄给了萨马兰奇。2001年4月26日,她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
和萨马兰奇有过鸿雁往来的中国人何止一个李文漪。1998年,南京老人刘奎龙给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写了封信,表达了中国人非常渴望在主场看到奥运会的愿望。萨马兰奇在回信中说,“中国有你这样热心奥运的人,未来一定会申奥成功。”
就这样,刘奎龙和萨马兰奇成了朋友,11年间两人相互写了近30封信!在南京申办青奥期间,他又以一位普通的南京市民身份,写信给老朋友萨马兰奇,希望青奥会申办成功后,欢迎他能到南京做客。可惜,这只能是一个永久的遗憾了。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萨翁当之无愧。